
Bose 在上月推出全新的 QuietComfort 45 無線降噪耳機(以下簡稱 QC45),除繼承過去 QuietComfort 經典的外型設計,當然也針對降噪、音質與配戴舒適性上進行優化,在上一篇針對 Bose QC45 的測試文章報導中,相信各位已經對這款無線降噪耳機有完整的認識。而本文則是要針對不少朋友提出的疑問:『不知道與 Sony WH-1000XM4 無線降噪耳機相比如何?』來進行解答,我將從兩款無線降噪耳機的外型、配戴舒適、操作性、降噪、通話品質、音質、續航力與藍牙連線穩定性各方面來進行實際體驗的分析,讓對這兩款產品有興趣的朋友,能有更完整的參考依據。
在閱讀本文之前,布萊恩我為各位整理 Bose QC45 與 Sony WH-1000XM4 兩款耳機的相關文章,如有興趣的話,也可直接前往閱讀:
Bose QuietComfort 45 消噪耳機 承襲傳奇再創經典
Sony WH-1000XM4 試聽報告|在完美之中增添更多完美!
靜謐之戰! AirPods Max、Bose 700、WH-1000XM4、YH-E700A 無線降噪耳機集評
▋外型與攜帶性

為了這次的專題文章,我特地準備同為淺色配色的 QC45 與 WH-1000XM4,嚴格說起來這兩款無線降噪耳機均屬於偏向商務風格的外型設計,均採用便於收納的可折疊式設計,但採用觸控面板與實體按鍵操作配置的 WH-1000XM4,在耳機本體的造型上更為流線簡約,而具備實體操作按鍵的 QC45 則有更強烈的商務感,以外型上來看,我自己會比較喜歡 WH-1000XM4 一點,能在商務與日常使用間取得一個較佳的視覺質感平衡。

Bose QC45 的耳機本體重量為 235g,至於 Sony WH-1000XM4 的耳機本體重量為 253g,兩款耳機約有 18g 微乎其微的差距,如果以具象化的產品來比喻,大概就是 Sony WF-1000XM4 耳機本體(不含充電盒)的重量,搭配同樣是硬盒設計的收納盒,基本上在攜帶性上的實際體驗是沒有太大的差異,畢竟耳罩型的無線降噪耳機,與輕便好攜帶的真無線耳機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
▋配戴舒適度

Bose QC45 與 Sony WH-1000XM4 均採用耳罩形式的配戴設計,在兩款耳機的重量差異不大之下,均具備可調整長度頭帶,以及可旋轉與內外調整的關節機構,在實際配戴上均不會對於頭頂或耳朵兩側造成明顯的壓迫感,也能適配不同頭型的使用者。而兩款耳機對於配戴舒適性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耳罩耳墊厚度與內部空間,從耳朵的包覆感體驗來說,Bose QC45 較能完整的將耳朵包覆在耳罩內,至於 Sony WH-1000XM4 則會感受到較多耳墊與耳朵的實際接觸。

至於較為完整的包覆耳朵對於配戴舒適度上會產生什麼影響?我認為還是在耳罩型耳機最讓使用者頭痛的悶熱感狀況,同樣在配戴 2 小時的時間下,WH-1000XM4 的悶熱感會比 Bose QC45 來得更為明顯一點,算是小小的細節差異,如果你像我一樣比較不喜歡這樣的悶熱感,或許可以實際去試戴一下 QC45 會有較長時間的配戴舒適感。

從上圖可以看到上方 WH-1000XM4 的耳墊稍微厚實一些,且尺寸也稍大一些,也就是這個細微的設計,導致兩款耳機在配戴舒適度上也有所不同。
▋操作便利與 App 應用程式

在操作便利性方面,Bose QC45 維持 QC 系列無線降噪耳機的實體按鍵配置,在操作上比較不用特別記憶手勢操作功能,並且在無法看到觸控面板時,用手指頭來尋找觸控面板的操作位置等狀況發生,更重要的一點是,實體按鍵不會有誤觸的情況發生,會發生絕對是你真的誤觸...


至於 Sony WH-1000XM4 則是使用觸控面板與實體按鍵並存的操作方式,簡單來說右耳罩瓦側都是觸控面板,使用者可透過輕點與上下左右手勢滑動,來進行音樂播放功能、語音通話功能、選曲與音量大小來進行操作,而左側耳罩下方則備有電源啓閉與藍牙配對按鍵,最後則是可個人化設定的控制按鍵。相較於 Bose QC45 來說,WH-1000XM4 需要熟記的操作方式較多,且極少時候會因為調整配戴位置而出現誤觸的情況,相較之下我會比較喜歡 QC45 老派的按鍵操作。
- Bose Music App
- Sony Headphone Connect
▋藍牙連線與續航力

Bose QC45 與 Sony WH-1000XM4 分別搭載藍牙 5.1 與藍牙 5.0 無線傳輸技術,如果是以 iOS 或 macOS 的 Apple 裝置來說,兩款耳機均在開啟電源後長按就可以進入藍牙配對模式,但 WH-1000XM4 還額外具備 NFC 配對連線的機能,對於自家的 Xperia 系列或其它的 Android 裝置上,配對連線上會更為方便。
實際測試兩款耳機的藍牙穩定性都相當正常,在無線網路較為複雜的環境下,也沒以出現突然斷線的狀況,且兩款耳機均具備同時連接兩個裝置的便利功能,讓使用者可在筆電與手機間快速的切換聆聽的聲音,這個部分算是有點難分軒輊。

在電池續航力的表現上,兩款耳機我均使用 iPhone 13 Pro 進行無線音樂播放,音量大小則設定在 60% 並開啟完全降噪的情況下,進行連續音樂播放的電池續航力測試,由於沒有太多的數位解碼的作業,Bose QC45 則具備約 23 小時 9 分鐘 的續航力,而相同的音樂播放環境下,Sony WH-1000XM4 的電池續航力則為 28 小時 12 分鐘,續航力表現上,還是由 WH-1000XM4 要來得出色許多,而兩款耳機均具備快速充電功能,用來在救急的情況下使用。
▋降噪體驗

Bose QC45 具備不錯的被動降噪,單純配戴且不播放音樂時,約能阻隔約 90% 的環境噪音,而在開啟降噪模式時,雖然還是會有一點不適的負壓感,但比起之前 QC35 II 來說已有大幅度的改善,透過左耳機上的降噪模式切換按鍵,切換到通透模式後,能夠聽到約 40%~50% 的環境聲音,但會針對低頻噪音,如:電風扇的馬達運轉聲等噪音都會進行隔離,人聲收音部分也算是相當清晰,不過不會像 WH-1000XM4 一樣,能夠更清楚的聽到周遭環境聲音。
在室內較安靜的環境開啟降噪模式時,約只需要將音樂音量大小調整到 50% 後,就能達到完全的降噪效果,而以專注在自己的工作或活動上,而在戶外環境下使用降噪模式,比較有感的部分就是 QC45 對於風切聲消除的效果並不明顯,像最近因為鋒面來襲,即便開啟降噪模式,還是能聆聽到風切聲,算是體驗上的一點小小遺憾。最後則是在通勤的大眾運輸上,在開啟降噪模式後,需將音量調整至 65%~75% 的大小,才會有完整的降噪效果,但建議將音量調整到 65% 以下,才能掌握車廂內與到站資訊。

隨說 Sony WH-1000XM4 具備彈性音效控制等功能,但在降噪體驗上我還是直接使用降噪與環境音兩種模式進行體驗,而在室內環境開啟降噪模式後,其實 WH-1000XM4 就已經具備能隔絕 80%~85% 環境噪音的被動降噪效果,且不會有不適的負壓感,音樂播放的音量約在 45% 大小就能達到完全的隔音的效果,而在開啟最大的環境音模式後,針對高音頻的環境噪音能有效進行隔絕,且會放大環境音包含人聲部分的聽感會相當明顯。
將體驗的場景移到戶外環境時,WH-1000XM4 具備「減少風聲」的降噪效果,這讓這款耳機在降噪的體驗上就會比 QC45 要來得優異一點,基本上能隔絕絕大多數的風切聲,在播放音樂的音量上,戶外環境下如果在沒有潛在危險的環境中,建議要將音量大小設定在 50%~60% 之間,才會有完全隔絕的降噪效果,但還是建議各位使用環境音模式,來隨時掌握周遭環境的情況。最後在通勤的大眾運輸上,我自己的建議是環境音模式,搭配 65%~70% 的音樂播放音量,會是同時能掌握環境音與聆聽音樂上的最佳設定。
▋通話品質測試
- Bose QC45 室內通話品質測試
- Sony WH - 1000XM4 室內通話品質測試
- Bose QC45 戶外通話品質測試
- Sony WH - 1000XM4 戶外通話品質測試
▋音質體驗

Bose QC45 採用獨家專利的 TriPort 設計與獨家的「動態音質均衡技術(Volume-optimized Active EQ)」,讓這款人聲較為前靠的無線降噪耳機,擁有清亮不尖銳的高音、飽滿扎實的中高音,以及彈性十足的低音,能夠充分聆聽到各音頻該有的聽感,但要說出哪一個音頻表現較為出色,在這款耳機上似乎無法明確的給出答案,不過值得開心的是,QC45 在開啟降噪模式前後,對於實際音質表現是沒有太過明顯的落差,這點是可以讓各位放心。
透過茄子蛋的《親愛的無情孫小美》,可以聆聽充滿張力的電吉他 Solo 與節奏感十足的鼓聲,主唱獨特並帶有點菸嗓的聲音,也都能忠實的傳入耳內,而在聆聽 YOASOBI 的《怪物》,能聽到主唱 Ikura 出色的真假音轉換細節,聆聽 Billie Eilish 的 007 電影主題曲《No Time To Die》時,能感受到 Billie Eilish 獨特的聲線演繹,加上不少氣音與真假音轉換細節,因此雖說 QC45 在各音頻的表現上偏向均衡感,但對於人聲部分的演繹倒是為實際聽感增添不少好感。

至於 Sony WH-1000XM4 採用 40mm 圓頂型驅動單體,搭配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雖支援 AAC、SBC 與 LDAC 藍牙音訊解碼格式,不過為了公平起見,我還是使用相同的 iPhone 13 Pro 作為音樂播放裝置。WH-1000XM4 同樣屬於人聲較為前靠的調音設定,可以感受到人耳感受最深的中高音頻的表現相當扎實飽滿且具備豐富的層次,低音頻的力道與下潛深度夠,但缺少回彈的彈性,較難展現出低音所要呈現的節奏感,高音清亮不尖銳,能充分演繹小提琴高把位或鋼琴高鍵位的樂器形體。
Sony WH-1000XM4 對於聲音的解析力要比 QC45 來得更優異一些,對於樂器與人聲的聲音細節掌握度較高,聆聽者也更能輕鬆想像樂器與人聲的形體輪廓,而在這次對聽感體驗上,我自己都是使用預設的聲音模式來進行體驗,而 Sony 也在 Headphones Connect 應用程式中,提供預設與個人化的等化器功能,搭配 Sony 獨家 DSEE Extreme 數位音質還原功能,對於整體的音質與實際聽感都有很大的加分效果,這也是 Bose 在未來可以考慮增加的功能設計。
PS. 聽感屬於個人主觀感受,請以實際試聽後的感覺為主。
▋結語與綜合分析

從 Bose QC45 與 Sony WH-1000XM4 兩款無線降噪耳機的外型、配戴舒適、操作便利性、降噪效果、通話品質、音質聽感、電池續航力與藍牙連線穩定性實際體驗來看,Sony WH-1000XM4 在降噪效果、通話品質、音質聽感、電池續航力的表現上,會比 Bose QC45 要來得優異,加上專用的 Headphones Connect 應用程式,能為 WH-1000XM4 增加更多的功能,如彈性音效控制、最高 20 級的環境聲音控制、降噪優化技術與 360 Reality 音效技術、聲音等化器等功能,加上 Speak to Chat、快速注意模式與配戴感應器,整體來說,Sony WH-1000XM4 會是更好的選擇。

而 Bose QC45 則是在配戴舒適度與操作兩部分的實際體驗上,是我覺得要比 Sony WH-1000XM4 來的優異的地方,但在 Bose 獨家的降噪技術加持下,其實 QC45 也具備不錯的降噪體驗,但如果能將本家 Bose 700 無線降噪耳機的環境音效控制導入,並能增加抗風聲模式與採用相同的六麥克風系統,同時也可增加 Bose Music 應用程式中對於音質的優化功能,如增加更多的聲音模式與個人化的等化器設定,如果能針對這些部分進行強化,會讓這款 Bose 經典的 QC 系列無線降噪耳機更具競爭力。
▋小惡魔福利社








▋特別感謝
Model:卉妮
攝影協力:Martin、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