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設備
壁插:Cooper IG8300
排插:Chikuma PSB-60N
訊源:Marantz SA-7001、PC+RME ADI-2 DAC FS (AK4493)
耳擴:Dynahi Batch 3
耳機:
Pioneer SE-MASTER1 (搭配原廠雙3pin XLR平衡線)
Fostex TH900 (原廠線改信長4.4mm平衡接頭)
Hifiman HE1000V2 (搭配Cardas 4.4mm DIY平衡線)
Sennheiser HD800s (搭配Moon Audio Black Dragon 4pin XLR平衡線)

來開箱一下吧!
兩箱大包裹,總重超過20kg

這次購買的顏色是糖果紅,有升級成JFET晶體、金屬箔電阻與59段VR
本來比較想要的其實是藍色的,不過紅色實際上看起來也滿不錯的




兩台相連的電源線,平常滿少見的規格?

正式上機測試!
兩台的尺寸都是36x36x10cm,暫時先用疊疊樂的方式放在椅子上,之後再找個架子來放

聲音的部分我覺得可以分成兩組來做個比較,分別是:
Team 1:HD800s、HE1000V2
Team 2:TH900、SE-MASTER1
以PC+ADI-2+Dynahi(平衡輸出)這個組合來說,搭配Team 1的這兩隻耳機有相當驚喜的結果,VR轉大約5-6格就有足夠的音量。整體聲音的開闊度、分離度都比原本的BHA100還好上不少,與BHA100相比,Dynahi的聲音更加細膩,聽一些較有氣勢的大編制交響樂或是電影原聲帶,十足過癮,BHA100則是在人聲的甜度上略勝一籌。
搭配Team 2的兩隻耳機,首先注意到的是VR只轉1-3格就有足夠的音量,因為是採級進式設計,有時會遇到加一格太大聲,減一個太小聲的狀況,可能就需要從DAC那邊做微調。在聽一些人聲為主的曲目時,會覺得聲音沒有那麼細緻,較具侵略性一點。無聲時,除了接上已改平衡後的TH900有輕微底噪狀況,其他3隻耳機並無察覺有底噪的情形。如果之後有機會,滿想試試看相當多人推薦的Luxman P-750u來推。
Dynahi在使用了一小時左右,機身變得滿燙的,感覺有40-50度左右,因為擔心散熱的問題,後來有架子後就沒有再用疊疊樂的方式了,分兩層放好像還是比較保險一點。更詳細的聽感分享之後有機會再來補充,最後再補兩張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