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打不進入耳道與長時間舒適配戴的「開放式耳機」這一兩年市場增長迅速,有在關注小惡魔影音板的朋友應該不感陌生,而最新殺進這個藍海的品牌則是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 Xiaomi,在上週台灣舉辦的新品發表會中,Xiaomi Openwear Stereo 小米開放式耳機確認以 2,995 元的超殺價格發售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特色功能
- Google Fast Pair


將盒內容物取出,就只有耳機本體、使用說明書和 USB-A 對 USB-C 的充電線一條。
- 充電艙頂部
- 充電艙內部
- USB-C 充電埠

- 耳機外側
- 耳機內側
- 耳機底部
- 耳機頂部
耳機內側的圈形就是發聲位置,其搭載 17 x 12mm 動態驅動器並透過 DLC 鑽石級碳隔膜提升音質,針對開放式耳機較弱的低頻,則有低頻音訊強化演算法去做加強,JB 自己體驗下來覺得確實是近期測過較強的一款,該機也採用了 10mm 防漏音驅動器,以 50% 音量進行通話時可有效將音訊傳遞限制再 25 公分的距離內,除非是非常安靜的辦公室環境,不然基本上是聽不太到露音的、通話隱私性也有一定保障。至於耳機頂部、底部配置雙陣列麥克風,配合波束成形演算法能提升收音品質並降低環境中的噪音。
- 配戴示意
- 觸控示意
觸控操作方面,左右側觸控面板雙擊為播放/暫停音樂(或接聽/結束通話)、三擊則是下一首/拒接來電,預設長按左耳機可呼叫語音助理,當然,使用者亦能夠於《小米耳機》應用程式裡進行自訂,選項還有音量增減、噪音控制,以及小米澎湃 OS 手機才支援的「快速拍照」功能,JB 使用手邊的 Xiaomi 13 是有成功喚起此功能,不過它在雙裝置連接下則是無法使用的喔!

除了快速拍照之外,該機還支援另一個小米生態系功能「音訊分享」,簡單來說就是「兩對」可以同時連接小米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而與家人朋友輕鬆分享音樂與影片,告別必須以單隻耳機分享音樂的困擾,不過目前不確定該功能是否能在 LHDC 編碼下運作,我看官方圖片是 SBC 就是...而支援音訊分享的小米裝置為 Xiaomi 12 以上的智慧型手機、以及 Xiaomi Pad 6S Pro 12.4 平板,未來也將陸續更新型號。
而在續航力方面,小米開放式耳機在 50% 音量、AAC 編碼連線下單次充電可使用 7.5 小時左右,重度使用者如我,從上班開始聆聽到下班還是處於有電的狀態,搭配充電艙則有 38.5 小時的總續航時間,輕度使用者的話大概只要一週充一次(充電艙)即可,就帳面數字來看比我先前測的 Shokz OpenFit Air 來得優秀,不過若使用高解析的 LHDC 編碼來聆聽,續航力可能會有些許的落差就是

Xiaomi Openwear Stereo 開放式耳機重點規格:
藍牙版本:Bluetooth 5.3
驅動單元:17 x 12mm 動態驅動器
音頻解碼:SBC、AAC、LHDC
頻率響應:20Hz~40kHz
額定阻抗:16 歐姆
電池續航:約 7.5 小時,搭配充電艙約 38.5 小時
防水等級:IP54
重量:單邊約 9.6g,充電艙約 68.78g
建議售價:2,995 元

小米開放式耳機採用藍牙 5.3 無線通訊技術,通訊範圍為 10 公尺,我自己戴出門慢跑、搭捷運通勤是都沒有遇到斷訊或連接不穩的情形,初次與智慧型手機連接,受益於 Google Fast Pair 技術,只需掀起上蓋(耳機得放在充電艙內) Android 手機就會彈出配對視窗了。其支援的編碼除基本的 SBC、AAC 外,還有台灣比較不常見的 LHDC 5.0 (除了小米外,華為也是走這個編解碼技術),其最高支援 24bit/96kHz 的音訊傳輸,以開放式耳機來講好像只有 Cleer ARC 3 有這樣的高解析特性,後者支援高通 aptX Adaptive、LDAC 和 LHDC,但售價就較本文主角高出 2 千多了...
- 小米耳機 App
- 主畫面
- 音效模式
- 實驗室功能
- 雙裝置連線
- 尋找耳機
- 藍牙設定


再來就跟各位分享一下小米開放式耳機的聽感體驗,其在 60% 音量就能有不錯的量感,由於 DLC 振膜的採用,其低音強勁有力、中頻柔和飽滿,高音細節豐富,甚至可與同價位入耳式耳機一較高下!我先使用 SBC 編碼在 Spotify 串流日本女子團體 XG 的新單曲《Something Ain't Right》,在小米開放式耳機的詮釋下呈現強烈節奏感,包括低頻的下潛、擴散與回彈性可以說是開放式耳機的最高水準,與此同時人聲表現明亮突出且層次分明,R&B 曲風能夠輕鬆駕馭!再來串流饒舌之神 Eminem 阿姆睽違多年新專輯的主打曲《Houdini》,測下來發現「高音增強」反而較人聲音效模式擁有更好的中高頻量感,勁道提升之餘也沒有削弱低頻,有非常優秀的動態感表現。
那麼這款開放式耳機是否真的有達到 Hi-Res 的水準?我將藍牙編碼切換至 LHDC 5.0,並以 70% 音量播放存入 Xiaomi 13 手機內的 FLAC 音檔 (24bit/96kHz 格式),第一首使用我常測試的日本平成歌姬宇多田光《Flavor of Life Ballad Version 2024 Mix》,音樂響起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它的量感和細節還原度給驚艷到,完全不輸自家副牌紅米的 Hi-Res 入耳式耳機,人聲溫暖厚實之外,也很清楚地呈現出宇多田光略帶沙啞的嗓音,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寬闊的音場、以及樂器清晰的輪廓,而隱藏在貝斯與鋼琴裡的小提琴聲亦無所遁形,這也是我在其它開放式耳機裡沒有體驗過的。換到挪威電音才子 Alan Walker 的《Heart Over Mind》,其低音量感聽來雖不及入耳式耳機,但完全不會有「糊」的感受,至於擔綱人聲的歌手 Daya 聲音清亮外,高音也有不錯的延伸性。
PS. 聽感屬個人主觀感受,請以實際聆聽為主。

個人認為,小米開放式耳機在流行、饒舌、搖滾等曲風都有很好的發揮,EDM 電音可能會出現些低頻較弱的情形,而在大編制的樂曲或 BGM 上就相對不適合,在聽《Final Fantasy VII Remake》原聲帶時,雖然細節已經超越其它開放式耳機,但還是難比擬傳統入耳或耳罩式,聲音的傳遞因為受制於開放設計,還是少了分「直接」以及震撼感,至於傳統的骨傳導耳機,音質上就真的沒有比較的必要了


發展音訊裝置許久的小米直到 2024 年才進軍開放式耳機 JB 是蠻訝異的,不過做為「第一款」,小米開放式耳機也是交出了優秀的答卷!藉由進階的 LHDC 編碼支援,它的音質真有達到 Hi-Res 水準、並且是能「越級打怪」媲美入耳式耳機的,雖然台灣支援 LHDC 的智慧型手機並不多(小米新手機當然是有),但僅憑基本的 SBC 也有不錯的發揮,重點是它只賣 2,995 元,對比同樣以高解析音質為賣點的 Cleer ARC 3 則是便宜了 2 千多元,小米的「性價比之王」名號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在人體工學設計和親膚材質的幫助下,小米開放式耳機確保長時間配戴的舒適度,如果重量能再少個幾克、實現幾乎感受不到有掛在耳朵上的輕盈感,再縮小充電艙的體積或許會更有競爭力吧?其它美中不足之處,大概就是要勤加擦拭鏡面觸控面板、不具備入離耳偵測這兩點了。總歸來說,小米開放式耳機在親民的價位帶集合舒適度、高音質、長續航、防漏音等優點,如果是小米手機的使用者還能享受到完善的生態系體驗,對開放式耳機來說無疑是「市場破壞者」一般的存在呀!
MD: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