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分享]經典中的經典-日本設計宗師-柳宗理之蝴蝶椅

michael yang wrote:
當然~~~談美,每個...(恕刪)


其實有些電影是……反諷的
原來樓主眼中的「The Devil Wears Prada」
是要讓民眾、消費者去叩拜那些所謂的「設計師」、「設計管理師」
還是要告訴民眾「○,這就是所謂的『美』、這就是所謂的『名牌』」
這部電影的涵意是什麼,交給讀者自行決定

這讓小弟想到前幾天(應該是4/2日晚上)
緯來播的「新富豪刑事–有錢得要命」
深田恭子假扮算命師,預言一個設計眼鏡的人會發大財
結果運用她爺爺的錢,讓眼鏡設計師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市,而且大紅

小弟只是很「牛」的台灣人
而且還是很「牛」的宅男
在所謂的「美學」上,也只能畫畫不敢見人的漫畫,拿出去還會被當成鬼畫符,自爽而已。
不要來戰文

台灣的「美學」、「設計」,就交給樓主和KY的奮鬥了。


從五個月前就開始看這個主題,討論內容早已偏離主題了。孰以致之?

我比較不喜歡單刀直入。不過樓主好像一直都不了解何以會招致網友的反唇相譏,我只好心直口快一回。在我看來,原因大約是:

一、樓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自以為是的菁英心態。

二、樓主似乎缺了那麼一點悲天憫人的同理心。有些與「美」有關的產品是錢堆砌出來的,包括這張台幣上萬元的椅子。可是有些人連下個月的房租在哪裡都不曉得,遑論掏出超過一個月的生活費來買這麼一張設計師椅;批評這些人不懂得「美」,似乎有欠厚道。即使買得起這個好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與優先順序,故英諺有云"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殆為至理。「欣賞」是主觀的心智活動,不欣賞某些事物並不是罪惡,更不會因此而變身為另一種動物。

言盡於此,加減參考看看。
看了這一篇大家的意見,只覺得樓主很委曲...!! 推薦及宣導美學,却被其他人攻成這樣!! 精典之物不一定貴,所以不要一直在價格上打轉,而且樓主也沒透過這篇表達價高才是美!! 請大家看設計之本身~也許這樣比較言之有物!!
美力是一種新的力量~ 其實平常就要學習的,跟昂貴並沒有絶對關係,因為貴的有時也設計很差!! 哈合哈
JIN13 wrote:


那我再來提供大家...(恕刪)

成王敗寇...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我...感謝您的關心
我仍然堅守崗位
繼續設計笨Q產品
當設計師真得很幸福
我會珍惜我的工作的

其實BenQ並沒有倒下來
狀況也沒大家想的那麼慘
除了手機的部分狀況較差
NB也需要努力外
其他個產品線都是賺錢的.....

現在極為風光的Acer
當年其實也跌過一跤
新竹廠裁員的電視新聞畫面
我還記得很清楚
不過妳看現在
宏碁偉創兩邊都很強壯
都經營得很好

ASUS現在也很棒
不過明年也要開始切割代工與品牌
冒險其實才正要開始

所以
企業遇到困境
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仍然堅信
品牌才是長久的
是可以百年經營的
但品牌同時也是很燒錢
需要慢慢累積的
這次我們衝得太快的

沒有今日的失敗
未來怎麼會有另一個像Acer一樣令人驕傲的品牌呢!!!

企業最終的目的是在創造幸福
不是只有獲利只有EPS
如何放長遠來看一個企業的價值
是台灣市場上一直缺乏的


其實
有空時我都會常逛賣場
尤其是光華商場那邊
裝成是一般消費者
然後跟老闆聊天
瞭解一下自己設計的產品在市面上銷售的狀況
這種直接的接觸常常可以帶給設計師很多過去所沒想到的觀點
感覺非常棒

也許最近常常會聽到很多數落BenQ的聲音
不過其實大多數人還是很支持國產品牌
對這個台灣出生的品牌帶有很大的期許

所以就是降
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美學...可說價值連城,亦可一文不值。

完全取決於需要的人!別人不需要,也不用硬塞給他。也用不著用自居的高尚來數落你看不起的人。

相較於歐美,台灣對於美學的低落源自於教育以及最根本的民族性,這無法一兩年就可以改變的。
歐洲的生活美學是好幾百年甚至千年所累積來的,台灣想學習(複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個人覺得美學和設計,是一件很自然很生活的事情,
不過因國內剛好缺乏這類文化,在我們代工模式轉換的時刻,
品牌和設計被凸顯了出來,但大環境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
北歐國民所得從一萬五美金到現在四萬美金,也花了30~40年的奮鬥,
10幾20年前開始電子工程為帥的台灣,要瞬間轉成美感社會,
真的有很長一步路要走,先從教育來看,國內從小學.國中.高中,
12年教育鮮少談到美育,老師自己都不懂美不會生活,怎麼談美?
真希望美學和設計早日成為我們的生活一部份!

另外BENQ的成敗,我覺得不在於美學或設計,
他們是相當注重設計的一間公司,因有朋友在內部當設計師,
福利還不錯唷!不過機構真的要加強就是了,常聽很多
其他公司的人提到BENQ的弱點在機構(主管或許要加油)
至於西門子事件拉垮公司,就不是我這小卒能評論的了!


Banq 搞品牌 會這樣 可不是 '台灣人不懂設計'
有到歐洲過的 就知道 為什麼Banq 會搞成這樣
設計不是 拿個幾個獎 就是了不起 就代表 銷售量
沒有通路 就算是設計再好 也是惘然
沒有辦法COSTDOWN 也是等死
售後服務做不好 永遠走不出去

感覺很多人都被 新聞沖昏頭
個人認為 台灣今天的困境
並不是因為有沒有注重設計
而是台灣人喜歡一窩瘋的做一件事
紡織業好賺 到處都是紡織廠
土木業好賺 大家都做土木
資訊業好賺 大家都做資訊業
電子代工好賺 大家都做代工
今天看到代工不行了 就狂吹設計
好了 現在大家都在講設計 每個人都想開設計公司 講品味
可見的未來 設計在台灣就跟蛋塔一樣 只會越來越慘
真正有重設計的公司 不會到這幾年才在那邊講設計
那些三流的公司 也不會這兩年加了設計 就飛上枝頭
可以到歐美看看 近年來有多少台灣留學生出國唸設計 設計真有這麼大的市場嗎?
設計真有用 每年這些歐洲大廠 何必趕著往中國跑 每年又有多少歐美品牌被併購
歐洲人比亞洲人貪小便宜多了
之所以 歐美品牌 可以橫走 背後 厚實的基礎工業,
對亞洲國家長年的電影電視廣告行銷 甚至對落後國家的剝削 才是主要原因,
很多所謂的 設計名品 主要的客戶 可不是歐洲人 尤其是 L集團的產品
台灣人不是不懂設計 只是務實
之前想念設計的我 有一句話影響很深
聖馬丁 出名人, 但是不是每個 聖馬丁 畢業的都是名人.
但人們總是只看到成功者 卻忘了背後有多少失敗的人.



sheng612 wrote:
Banq 搞品牌 ...(恕刪)


幸好您沒來念設計
台灣目前每年培養了大量的設計人才
不過 企業還是年年喊設計人才不夠
難道是供需有問題嗎???

其實問題出在
台灣設計科系培養人才的量提升了
可是質卻相對的有低落的趨勢

設計教育出了一些問題
設計是一門應用學門
可是學校卻專找一些高學歷卻無實際設計經驗的博士
來教育我們新一代的設計師

設計教育與設計產業脫節的越來越嚴重
每年畢業的人一大堆
可是公司每次找設計師
即使面試了上百人
也不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者!!!

教設計需要博士嗎????
那些懂一大堆艱深理論
卻從未設計過一個產品的老師
怎麼去教設計????

所以
一線設計師忙著在科技公司上班領股票
而從未設計過產品的教授繼續窩在學校教設計
業界年年喊缺人
學界年年增班
搞一堆名稱不三不四換湯不換藥的設計研究所
啥創新,流行,時尚.......之類的

唉~~~
您可以去問問看
現在設計科系的學生畢業之後
有多少人是學有所用的???

所以說
幸好您沒來念設計啊
還蠻想看看michael yang為BENQ設計的東西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