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照片判斷的方法就是先看色根染色的 沒有色根 顏色分佈均勻在來就是找看看有沒有 鐵的氧化物 這是最容易殘留在玉裡面的雜質 通常會經過酸洗去除常看玉的人 照片判斷 至少能斷七八成反正看到顏色分佈均勻 沒有色根的 先懷疑是B貨就對了
看到象兄說的『常看玉的人 照片判斷 至少能斷七八成』,讓我想到,就像這期『珠寶商情』內喀什米爾藍寶石一文,麥可‧欽尼斯基博士寫的文章,談到產地的判斷,內文除了敘述儀器和科學判斷,還有提到『很多寶石商有不錯的眼力"直覺"來判辨識』。就如同和闐,送機構鑑定不管什麼只看化學式和構造,不論哪的料子都打軟玉或者和闐玉,總之...我扯遠了。我想說的是,很多東西需要的是"直覺",這種受過不斷訓練斷練出來的直覺反應,讓很多玉石行業的商人,能夠精準判斷出有無問題,可是你如果叫他教,大部分業者卻不懂如何去教導,讓普通消費者了解,老一輩的教法很簡單,反正你就一直看A貨,當你看得夠多夠廣,你一看到B的,你心中自然警鈴大作,你說不上這是不是B的或C的,甚至替代料,可是你肯定可以知道他不是A的,我覺得對消費者說再多....不會看就是不會看,有興趣學真的是多看、多看、再多看,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學習。現在有鑑定課可以上,比較系統化,也有很多名詞和教法,可是沒實物對照,消費者單純看網路文章我覺得還是無法了解的....所以有興趣學的,要嘛有熱情天天看、常常看就懂,類似老輩作法,要嘛系統的去學習,否則單純看網路文章,什麼顏色飄、什麼根色、片色、倉色...都只能用想的,大家想的又都不同,所以說送鑑定還是省時省力,所以常在想,有時後教很多,好像真正聽懂得人卻很少。不知不覺打一堆,才發現我說的都是廢話~反正打都打了就這樣吧
拍拍的 wrote:看到象兄說的『常看玉...(恕刪) 小弟附和一下.................拍大所說的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是經過時間磨練出來的功力,科學的鑑定分法雖有根據但是卻不具有審美觀念.試想一下...人在外地玉石交易的當下是靠經驗還是儀器?我相信這時三分靠十倍鏡,七分靠經驗,此話講呢....經驗會先將有疑慮的剔除,然後再用儀器稍做確認,店家不可能只做你一人生意(那些店家可是一秒幾十萬上下的...).在有限的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個時候就必須仰賴[直覺].然而,[直覺]也是經驗累積的一種.故在多聞多問多看下累積經驗就能練就一番功夫,但前題是要跟對人及下苦功.獻醜了.....馬鞍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