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說,因為含鐵量高能改變水質,

那這去京都買的鑄鐵杯含鐵量高吧 :)






taipeihot wrote:

樓主說,因為含鐵量...(恕刪)

含鐵量很夠喔,要用心保養這容易生鏽
這花紋是鷓鴣斑嗎? 電燒的吧?

如果是柴燒....這樣的花色 應該很貴喔
如果有一天 wrote:
這花紋是鷓鴣斑嗎? ...(恕刪)

基本上柴燒要燒出鷓鴣斑,很難幾乎不可能,一般見到的鷓鴣斑皆為電燒。就算是大師作品也極為少見柴燒的鷓鴣斑。
如果有一天 wrote:
這花紋是鷓鴣斑嗎? ...(恕刪)

通常柴燒建盞色澤斑紋都比較溫和,如醤色釉居多,黑釉較少,藍色更少,斑紋那就以兔毫居多,但是都無法展現非常亮麗的。
原因在於柴燒窯很難控制窯溫,加上窯內氛圍更是難以控制,在燒製過程中有些許的窯溫控制不當可能將造成整窯廢了,氛圍就更難了,就算現在的電窯窯內每個地方的氛圍都會有些許的不同,比較在1300度的高溫下,許多物資都在游離中,所以要燒出亮麗的斑紋在柴燒裡是非常少見的,單價也是很驚人的。
柴燒的花色比較低調樸實

電燒的比較花俏多樣色彩

不管柴燒電燒....一個杯子都要千元以上 這真的很驚人!!!
如果有一天 wrote:
柴燒的花色比較低調樸...(恕刪)

我有去研究為什麼這麼貴,其實我們暫時扣除大師名氣的問題來做分析。
建盞只建陽水吉當地的泥料以及草木灰釉,各家配方比例不同,但相同的是取自當地材料,且不能添加外來的泥料,這樣燒製的茶碗稱建盞。
採集泥料都大概約在海平面500公尺上的山裡,機械難以到達,因為山路都是原始路沒有柏油路面,而且很小,所以人工是一個成本。
再來要用碎去除雜質,拉坯,調釉,上釉然後燒製
電燒除了電費和顧窯的人工一個窯燒必須大概三天左右而且24小時因為要掌握氧化及還原的時間點,所以基本不用睡了。
建盞採厚釉仰燒方式,在高溫下釉料燒流動的,所以常常會有沾底,就是釉料流到與匣缽黏在一起,又或者燒到口延的釉料都乾了,雖然說建盞都會有些許的乾口,但是面積不能過廣,還有一些開裂跳砂,脱釉鼓包變形等,這些都因為建盞的含鐵量所造成的因素佔大部分,且又不能改變建盞的含鐵量,因為含鐵量是建盞在氧化與還原等氛圍中析出鐵結晶所造成的斑斕花紋,因此無法改變。
所以一般電燒成品率約10%左右,精品約5%,其餘皆為失敗品。
柴燒窯,一般柴燒窯只能燒六次,那建造跟燒窯的燃料就是一個很大的成本,而且通常柴燒窯為了燒製精品,都以松木為燃料,因為松木有松栺可以讓建盞更有韻味,因為窯溫難以控制,氛圍那就更不用說了,成品率自然下降,也有可能整窯廢了,所以價錢高,而非常難以有像電窯那樣斑斕的紋路,如有那價錢相對可以想像。
什麼杯我不懂 分享一下我漂亮的杯


fish oil wrote:
什麼杯我不懂 分享...(恕刪)

感謝分享,您這就叫油滴盞
嘿嘿!女王大人收藏很多
我以後慢慢拍貼上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