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芙蓉 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臺灣南部以及蘭嶼、綠島等沿海地區。據臺東縣境廣泛的田園調查顯示,此植物為該區域八種重要且稀有的名貴藥材之一,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綠島地區則有農民進行少量栽培。海芙蓉在原生地多以種子播種繁殖,然而,由於每年只在秋季開花且種子萌芽率甚低,因此無法在短時間內育成大量健康種苗。
臺灣民間常取葉片已脫落的乾品入藥,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酸痛。由於市售價格每公斤可達175美元,加上民眾大肆濫採,目前在原生地已難發現野生族群。為保護此一珍貴植物免於滅絕,並將此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藥材進行商業栽培,利用海芙蓉不同來源培植體誘導不定芽再生,可以達到種苗快速增殖的目的。
研究顯示,將海芙蓉側芽、頂芽的莖頂組織或是葉片及花梗節等培植體,接種於含8.87微體積莫耳濃度(μM)卞基腺嘌呤(BA)和1.07 μM草乙酸(NAA)的培養基中,可獲得大量的芽體萌生。依此栽培模式,經15個月以上的持續繁殖,其芽體繁殖力仍極為旺盛。如將誘導出的芽體繼代,培養於含4.92 μM草乙酸的培養基中,可令其發根並經馴化後移植至土壤栽培,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
""將海芙蓉側芽、頂芽的莖頂組織或是葉片及花梗節等培植體,接種於含8.87微體積莫耳濃度(μM)卞基腺嘌呤(BA)和1.07 μM草乙酸(NAA)的培養基中,可獲得大量的芽體萌生""............看~無~

來源:《科學發展》2003年4月,364期,42 ~ 49頁
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articles/c/0/9/10/1/274.htm
(本文有錯誤..是亞灌木非草本)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