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突擊隊是我小學時的最愛手上還有當時的墊板可惜已經折成一半然後在高中時候在舊書店發現一本科幻小說原來太空突擊隊原著是1940年代的科幻小說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Captain_Future圖片http://www.captainfuture.com/deutsch/bilder/main.html
L565 wrote:這是我最喜歡的卡通我有個抽屜還貼滿貼紙哩是我幼稚園播的真是懷念..... 我小學的時候,去學校附近的小書店買過好幾次這個卡通的著色簿,用彩色筆塗了好幾本...之前幼稚園的時候,同學的家裡常買「大成沙拉油」,就會送太空突擊隊的彩色軟墊板,好懷念那個鐵船長的軟墊板呀!
太空突擊隊是台視卡通,播出時間為691202~700210下午六點卅分,720228~730112每星期五重播。我想截至目前為止,太空突擊隊應是為最好看的科幻卡通,故事是敘述有位太空超人鐵莊平,人稱鐵船長,他在月球上建造基地,他駕駛著慧星號,武器有洋子砲和洋子槍,他的成員有機器人克拉和化學人小胖還有一個活腦叫做田教授,有個女孩很喜歡鐵船長,她的名字叫做娟娟。太空突擊隊的內容多為超科技,例如鐵船長會隱身、異次元宇宙、羅素界限、穿牆人和半獸人。電視上播出的最後一集就是半獸人,有人利用遺傳學,將人的基因和動物的基因調配,而創造出半獸人,以供人類驅使,因為半獸人一方面擁有人的智慧,另一方面卻擁有動物的體力。然而半獸人的後代卻急欲擺脫這種生活,因而求助於鐵船長,但是鐵船長只能讓他們的下一代回復正常人。後新聞局因其內容太過深奧不適合小孩觀賞因而禁播。華視曾播出劇場版,鐵船長的名字改為理查隊長。主角是一位叫做鐵莊平的太空超人,大家又稱他為“鐵船長”。平常,鐵船長的任務就是駕駛著一艘叫做“慧星號”的太空船,保護他們在月球上的基地,這艘船的武器有“洋子炮”以及“洋子槍”。而太空船上還有一些由鐵船長所領導的成員們,他們包括了機器人克拉、化學人小胖,還有田教授,以及一個很喜歡鐵船長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娟娟。這部卡通雖然年代已經久遠,在它的劇情當中常常會出現許多超科幻的情節,例如鐵船長他本身其實就會隱形,戲裏面還出現了穿牆人和半獸人,而且在人物角色的對白當中也包含了許多科學名詞。「鐵莊平」這名字,年輕一輩的讀者可能完全霧煞煞,而稍微年長的朋友,大概也僅止於耳熟罷了。「鐵莊平」有個更廣為人知的稱號,叫做「鐵船長」——不錯,他就是1980年底,台視卡通影集《太空突擊隊》的主人翁。本動畫日文原名《キャプテン・フューチャー》(也就是《Captain Future》)。 《太空突擊隊》DVD卻除了德文版和法文版外,日本DVD卻因為版權問題而遲遲無法順利發行。原來日本動畫《キャプテン・フューチャー》竟然是改編自美國1940年代「科幻黃金時期」的著名「太空劇場」(Space Opera)連載小說《Captain Future》!(「太空劇場」(Space Opera):泛指一種將傳奇冒險故事的舞臺,設定在外太空的史詩科幻作品。著名的《星際大戰》(Star Wars)及《星際旅行》(Star Trek)系列,都可算是代表作。)這部由Edmond Hamilton於1940年開始撰寫刊行的「太空突擊隊/太空奇男歷險記」一書,出版即轟動全美,受到千千萬萬年輕讀者的喜愛。內容敘述故事的主角—鐵船長率領著一群優秀的太空人,遭遇了一連串離奇的事件… 本書可說是代表了當年相當典型的一種科幻傳統:英挺帥氣的正義英雄、匪夷所思的星際危機、天馬行空的科技武器、光怪陸離的科學秘聞……跟隨著Curtis Newton(沒錯!這就是『鐵船長』本名)的冒險腳步,小說帶領著讀者展開一場又一場的華麗冒險,也因此在1978年從日文版翻譯小說改編為動畫形式登場,在全球各地廣受歡迎!「原子異常震動術」與「返祖症」、「精神移植手術」與「水棲人」、「彗星號」與「行星對撞危機」、「宇宙塵逆流飛行」與「物質生成場」、「異次元航行」與「原子和破壞機」、「透明行星」與「黑暗星」、「並列宇宙」與「時光旅行」、「人工進化手術」與「半獸人」……在世界各地還不知有多少看過《太空突擊隊》的美國孩子、日本孩子、德國孩子、法國孩子和臺灣孩子,因為受到「鐵船長」的感召和啟蒙,長大後決定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臺灣當年《太空突擊隊》的結局: 「……新聞局下令,台視卡通《太空突擊隊》因內容太過深奧、不適合小孩觀賞,因此禁播……」傳說中在一望無垠的太空裏,有個被大家稱為”死海“的地方,任何太空船隻要經過那兒就會無緣無故的消失了,因此在大家的心中都知道那兒是太空的禁地。李察的太空船”慧星號“突然失蹤了,他們就前往太空尋找,不料李察和小德被捲入一個時空裏,周邊都是破損不堪的太空船,原來這裏就是傳說中的”死海“,幸好在李察隊長的帶領下,拼湊出可用的零件和燃料,修復太空船,幸運地逃出”死海“。有消息說:在專門偷襲太空船的大本營”金星“上,有慧星號的蹤跡。剛歷險歸來的李察隊長立刻又帶著隊員出發,這一次他們是否能順利地找回”慧星號“嗎?金星上專門偷襲太空船大本營的幕後主使者又是誰呢……《太空突擊隊》(原名:キャプテンフューチャー),港譯《宇宙保衛隊》,改編自艾德蒙‧漢彌頓(Edmond Hamilton)所著的科幻小說《未來艦長》(Captain Future)系列。日本方面由東映動畫改編製作成共52集的電視版動畫,於1978年11月7日~1979年12月18日於國營電視台NHK播出,另於1978年12月31日播出單元特別篇。台灣台視曾兩度播映,首次於1980年(民國69年)12月2日至1981年(民國70年)2月11日間,於每週一~五下午6:30~7:00播出;第二次則在1983年(民國72年)1月28日至1984年(民國73年)1月13日間,於每週五下午6:30~7:00播出,特別篇則由華視於1990年12月31日播出。 而香港亞洲電視本港臺也曾購入美國播映版本播出關於原著艾德蒙‧漢彌頓是位著名的美國科幻小說家,生於1904年11月21日,卒於1977年2月1日,享壽73歲。《未來艦長》這套長篇科幻小說系列,創作於1940年至1951年間,一開始連載於雜誌專欄,後來才集結成冊,共分為27冊。但本作並非全數由他執筆,其中亦有他人所撰寫的單元(但動畫版所選用拍攝的故事,均為漢彌頓所執筆)。故事主軸乃描寫人稱「未來艦長」的克提斯‧紐頓(Curtis Newton)在星際間的冒險故事。紐頓是位傑出的科學家與冒險家,他率領太空突擊隊(Futuremen)的成員,駕著太空船「彗星號」遨遊於太陽系,並運用過人的智慧與技能,不斷地解決問題、糾正錯誤,成功地擊敗許多運用先進科技犯罪的惡徒。在日本則由於野田昌宏的日譯本出版,而廣為SF迷所知。故事主軸在《太空突擊隊》的故事裡,包含了大量關於太陽系的假設,那些假設在現代看來或許有些幼稚、不合理(動畫版也因應當時的新觀念,在相關設定上略做修正),但是在創作這些故事的年代裡,卻是十分容易去說服讀者的。漢彌頓假設太陽系裡所有的行星以及眾多繞其運轉的衛星與小行星,都是適合生命體生存的環境,而且大多數都已經被類人的外星種族給佔據;故事裡最初的冒險就是從太陽系的行星上展開的,隨著劇情的發展,英雄式的主角不斷地前往不同的星球與空間,甚至能夠飛越時空,在遙遠的過去與未來之間穿梭。動畫版1978年,也就是漢彌頓辭世翌年,日本的東映動畫(Toei Animation)製作了一部長達52集(每集30分鐘)的電視動畫版,也成為本作目前唯一的映射化作品。劇情以漢彌頓所創作的13冊原著小說為藍本,各以四集為單位。為了消弭原作與動畫之間的文化差異與隔閡,無論是關於太空科學實驗的說教,或是對於「力拼不如智取」的強調,這部動畫版在許多方面的呈現上,雖然也因應改編當時的科技概念將部份設定略做修正,但仍都力求與小說內容盡量接近。原本東映動畫已打算將本片發行套裝DVD,卻因為原作的相關版權過於複雜而胎死腹中,本片目前僅有德語版DVD於歐洲地區發行。後來《太空突擊隊》也被翻譯成多種不同的語言,在許多國家的電視台播映。各國播映時的片名如下:•日本:キャプテンフューチャー•美國、德國:Captain Future•法國:Capitaine Flam•義大利、西班牙:Capitan Futuro•台灣:太空突擊隊•香港:宇宙保衛隊
太空突擊隊恐龍救生隊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小甜甜多啦A夢還有那個打噴嚏 打哈欠的是我最喜歡的卡通+1台灣落後日本30年- 尤其動漫市場大家只會投資那個保5保3的"高科技"電子代工業再台灣卻沒有人投資帶給全世界小朋友夢想的產業現在大陸畫的卡通詼諧有趣惡搞的- 喜洋洋與灰太郎已經來台灣洗小朋友的腦了20年後也許很多人會懷念這部大陸卡通並不是說大陸的就不好但是他們重視許多藝術產業比台灣還多元開放近幾年香港有麥兜大陸有喜洋洋與灰太郎台灣呢?故事題材還在紅孩兒 媽祖(PS: 阿貴是flash動畫 小孩子不會上網 不方便看 電視上壽命只有播很短 故事大半是網路笑話 沒太多原創故事編劇 所以不算)但就算故事題材還在媽祖中華卡通也有跟與大甲鎮瀾宮cross over合作推出產品但是政府新聞局 只會錦上添花沒得獎 就沒支持贊助只能靠學生 還有dreamer擔心台灣未來動漫產業一定會 邊緣化 沙漠化的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