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6更新:補遺與後記]價值NT$120,000,000,000的逸品

Davidking wrote:
是啊~那片2億元的天頂...(恕刪)


大家只看到照片而已,如果各位有實際經過,除了出口處另外三處都是有圍玻璃窗了。
奧斯本0204 wrote:
真好!北、高兩直轄市...(恕刪)

宜蘭等東部縣市要建捷運我看等個50年都有點困難...
先天人口不多,分佈感覺也不集中,
建捷運真的不太經濟...

反觀西部幾個大都市:台中、台南、桃園、新竹等,
時也應該要規劃興建捷運系統了,
希望每個捷運票證都能統一...
ID4water wrote:
若搭捷運從鳳山到小港機場,對鳳山市人來說反而是繞遠路啊.(恕刪)


捷運本來就是無法隨大家的意見,從甲地建到乙地,一條捷運的建設,須考量很多,如建設時的路是否是合建捷運,營運後是否有人搭乘,考量因素很多。

其時高捷的線路,是有一條從紅線前鎮高中站往五甲方向(五甲路)到鳳山市,再到鳥松到仁武再到楠梓接紅線,這 條如有興建,就可從鳳山搭到前鎮高中站轉往R3(小港機場站),所以大家要支持高雄捷運,帶來更多運量,讓政府機關知道,需要再規劃新的路線。
原來高鐵的感應區也是這樣凸起來一塊,跟台北的一樣﹝應該沒看錯吧!﹞

小第一直覺得台北捷運出站感應的那個閘道設計很怪,怎麼會這樣凸起來呢?然後感應區是在凸起來的內側
,變成手是要拐一下來感應,一點都不符合人體工學...

整體感覺設計很棒~
畢竟是較"台北捷運"晚設計~施工考慮較完整!
不過唯一的遺憾是車箱那個"綠色"~
綠色有很多種綠~怎麼用這個綠(俗)........配上高科技不太搭
實在不太好看!不太搭調~!!

"草綠色"就很耐看~配上高科技產品就很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Mobile01小惡魔車褲的草綠色"

圖片來自Mobile01
公共建設首先講求實用,其次是美觀,最後才是新潮

別忘了公共建設的錢一大部分是全民共同出資的

也就是說,即使住在南投(純舉例)的人也出了一部份高捷的錢

所以實用之外的其他設計支出,實在有必要多加考量

而美觀並不一定只能花大錢用高價藝術品或高科技工法

有實力的人即便用簡單的清水磚也能堆出令人讚嘆的視覺效果

在此我舉一個也同樣是公共建設的例子:宜蘭冬山河的整治

如果把高捷這些昂貴的設計搬到冬山河畔,不免有多此一舉的感覺

再把這些花費加在總經費上,似乎冬山河的c/p值就............... (01常用的c/p評價法)

最後,並不是針對高捷.....

臺灣這幾年的公共建設,不論是中央或地方的,都非常的糟糕,設計跟品質都是.......
哇~跟台北的插好多
一千兩百億....好多0
台北也做這樣視覺效果會差很多
但是台北好像沒有做遊艇的
哇~~

好漂亮的高雄捷運喔~~

沒想到在台北看慣了幾乎一成不變的捷運站後,現在看到高雄捷運的建設,感覺好感動

有點期待它通車後可以帶著女朋友到處晃啦

不過在高雄還是會習慣騎機車,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會想要亂亂跑,不知道有高雄捷運後,我的機車是不是又要被我丟一邊了
過客過客,過往之客; 既是過客,何必留名?
高捷的這種深綠色讓我想到了長榮集團的(長榮綠)
還有....阿羅哈客運

不過換個角度想
深顏色的東西本身就比較不容易髒
(也可以說是髒了比較看不出來)
所以或許當初在選色時有這方面的考量吧!!


中央公園站那幾片屋頂施工當天小弟恰巧從那邊經過
當時就覺得那一體成型的屋頂真不是普通的大
還有載那片屋頂的貨車...
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看過這麼長的貨車
一台車載一片屋頂
大家可以自己想像那台車有多長!!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哪位大大可以po出那種貨車的圖!!
我看到一些朋友對於花大錢做公共藝術有其他意見~
個人是覺得蠻遺憾的。

當我們出國,羨慕他國擁有美麗的城市景致,以及現代化
與藝術並存的公共空間時,
是否想過,這樣的"人工"建設是怎麼來的?
這些可不是像美國大峽谷,桂林好山水,是千萬年"自然形成"的~

公共藝術結合公共設施,是台灣多麼缺乏的地方~
難得公共建設有心花錢建設,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一件事?
非常的希望,全台灣的公共設施,都能融合藝術建設!!

藝術與實用能否好好結合,是需要設計師去煩惱,
這也是可以拿來討論的地方~
就好比大型烤漆屋頂,在風雨交加的時候,是否能好好發揮作用?
這就可以拿來討論。
但若是只為了減少金費,捨棄公共藝術的建設~
這是多麼讓人遺憾的事情?

不過還好,絕大多數的朋友,都很稱讚這些美麗的公共建設~

至於票價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
高捷的設計與施工,都比北捷要貴上許多~
加上幾乎全部的德國西門子系統(車輛,機電,環控。。。)
以及為了都市景觀,市中心全程都採地下潛遁工程
(潛遁作業,周邊大樓穩固的連續壁工程),
加上相較十多年前,都已高漲許多的國際與國內的原物料價格,
所以成本必然高出很多,這也就是票價為何會高於北捷。

註:
有朋友說高捷與新加坡捷運很像,主要也是因為西門子的關係
再加上參考北捷與新加坡捷運之故(特別是月台門的設計)。

另外停車格的問題,高捷沿線的地面道路也全面重新設計翻新,
停車格也大幅減少!
雖然更難停車,但就是為了要鼓勵大眾交通工具的利用率,
遠程的目標也是達到環保的目的。

為了減少車輛進入進入大都會市中心,
英國倫敦甚至為此收取費用,進入市中心要繳上很高的金額。
扣款方式則是使用先進的設備,結合電腦與監控。

公共建設要看的目標是很長遠的,
就像高捷所有車站出入口,都高於地面許多
看的防洪目標,就是以百年洪災頻率為設計!

還有大眾捷運帶來的便利,是一個先進都市所該擁有的!
若以舊思維只看當前的發展,來作為建設的依據~
那這樣的政府,真的非常的可悲。
因為大型的建設永遠都是後人享受,但後人未必是當時的政黨政府
一個好的政府,要為台灣謀求長遠的發展,
而不是只做可以立即看到政績的小建設。
台灣的十大建設,稱霸全球的半導體事業,
也是因為前人所說: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
排除萬難,甚至向國外舉債,才有今天台灣可以站穩這塊小土地
與對岸抗衡的緣故。

所以前人高捷的規劃,後人的金費爭取,繼任者的監督完成,
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希望大家可以歡喜享受,嚴厲監督,這很不容易的大型公共建設。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