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小學五六的時候吧, 因為看過報紙報導說 變體郵票 變體錢幣 多值錢多值錢\
便和同學開始存錢買郵票, 郵局發新郵而且正好有錢, 就會買個一套 ( 聽說四方連比較值錢,
有錢的話會買四套), 一買到郵票, 就用放大鏡仔細檢查, 看會不會好運買到印得不一樣的郵票
(也就是印壞的郵票, 我們那時所認定的變體郵票), 馬上致富.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趣.
雖然這個機率很低, 但也終於讓我找到一枚, 收藏至今.
最近因故找出集郵冊, 翻到那枚郵票, 想起這段往事.
想請各位大大幫我看一下, 我認為的 變體郵票 是否是大家所認定的變體郵票
thanks
原照
這是所謂的 變體郵票 嗎?
疑似變体部份圈註照
這是所謂的 變體郵票 嗎?
文章關鍵字
用放大鏡看有沒有故意刮過的痕跡

如果沒有後製痕跡,那應該是〝隔物印刷〞,算是變體票的一種
st.chen wrote:
記得是小學五六的時候...(恕刪)

st.chen wrote:
記得是小學五六的時候...(恕刪)
破版,,,
你發了
請原諒沒有說清楚,圖中左邊矇矓處是集郵冊中夾郵票用的透明塑膠的關係,不是變體部份。笫二圖中紅筆圈住的部份(也就是先字)才是疑似變體的地方哦。
Thanks.

st.chen wrote:
請原諒沒有說清楚,圖...(恕刪)


恕小弟眼拙,這兩個「先」不是一模一樣嗎?

正常票在 先 字中 土 部份的右邊 應該不會有 圓圈 ( 或 環狀 ) 的樣子.

猜想是印刷時正好有液体在紙上, 才印出 環狀 的樣子. 出廠時又因太小沒檢查出來.

這枚郵票是一手從郵局買到的, 除非有可能 直接從郵局 買到 二手票 或 假票, 不然我自知沒有動過手腳.

thanks
把疑似印壞的部份切下來, 請大家參考一下.

一點淺見,供參考

這枚郵票缺陷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印刷時造成的隔物印刷,也就是紙張上沾黏異物,造成印刷時紙張沾黏處沒有印刷到,異物掉落後就形成這種情況

不會是破版,因為現代彩色印刷不會有破版情況發生

較大可能的情況是印刷後沾黏造成的損傷,郵票在潮濕時,或是手濕、不乾淨時,手不小心碰觸到表面,很容易造成因沾黏而掉色。就算是在郵局購買的第一手郵票,也可能因郵務人員不慎造成郵票損傷,這種情況下,郵務人員不可能把受損的郵票收起來不賣,只要郵票面額還在,他就是能用的郵票

如果是隔物印刷,缺印的地方周圍會較為平整,沾黏造成的掉色會比較不平整,會有鬚鬚毛毛的感覺,而隔物印刷有可能會在背面造成浮凸感,如果沾黏的異物夠較厚較硬,印刷處會因不平整造成印刷後微凹陷

以上為一點淺談,你的圖片無法判斷變異造成的原因,請自行斟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