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藝術拍賣會,大家應該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知名的《蘇富比》與《佳士得》。嗯,是沒錯,但很可惜這兩家原本在台灣設有據點與拍賣的國際拍場,已於90年代退出台灣(但還是設有預展),最近的拍賣在香港,所以說,我們在台灣並不會實地參與到他們的拍賣。
一般來說藝術拍賣會分為春、秋2次大拍,而台灣知名的拍賣公司有(僅以當代藝術為主):羅芙奧、中誠國際、景薰樓、金仕發,與近年積極發展的帝圖公司。春秋2拍是慣用說法,實際拍賣時間點會落在6月&12月,2014年台北秋拍日前甫結束,也恭喜上述公司分別繳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非去不可的拍賣預展】
那究竟拍賣該如何入門呢?簡而言之,拍賣前一定會有巡迴「預展」(就像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會來台北預展一般),而「預展」是十分重要的。現今科技發達,很難估算拍賣圖錄上的圖片,與實際畫面是否有所色差、油畫出現龜裂、紙本保存不佳如受潮、霉點……等,品項的保存優劣與否,也是預展中非常重要的觀看重點。
是故,若您在拍賣圖錄中有中意的拍品,勸您一定要參與預展,若是國外拍場、建議實地走訪一趟,或是請當地友人們協助「看上那麼一眼」,將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風險。再者,一張好畫是有實際張力的,若畫作的氛圍不如預期、甚至輸給了畫冊上的圖片,也證明了那並不是一張好畫,反之,便是可以入手的精品。
最後臨走前,與拍賣公司的現場徵集人員聊個兩句,確認一下拍品的來源、保存狀況是否無誤,雖然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還是問一下拍品是否為藝術家生涯精品、估價是否符合,或者超過多少就不用買了…等,都是參加預展的重要詢問項目。

【如何聰明舉牌】
在辦牌之後,通常會有3種舉牌方式:即書面填單、電話出價,與現場競標。除了書面是以預約方式填寫價格,其他2者都是現場出價。但由於書面不好掌控,又要避免無人舉牌情況,一下被不肖拍場加到最高價格。是故仍建議到現場舉牌,以掌握其他藏家出價狀況。
由於一間拍場約莫會有200件拍品(5家即乘以5),若有人了解全部拍品的前景、價格是騙人的,所以在競標前還是要先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去研究。才能掌握該出什麼價格,到什麼價格後就應謹慎舉牌。每家拍場得標後將會向買家收取落槌價的18%~25%手續費,因此在舉牌時,還要將這些成本加上去,不可不慎。
既為聰明舉牌,該怎樣才算聰明呢?現今由於網路資訊發達,藏家可隨時上Artprice或雅昌網等網站,查詢過往拍品成交價。又由於拍賣市場並不是市面上唯一的藝術品交易方式,也可與熟識的藝術經理人聊聊該藝術家的市場現況,以及目前在二手市場上,藏家拿出來交流的作品價格,若是與拍賣預估價相去不遠、甚至比較便宜,便也就不用去拍賣場上費勁舉牌了。

【拍賣後續效應】
拍賣會在藝術市場裡的最大效用,便是每年2次,為現今交易的藝術品,作一個具公開性的訂價,與房市的實價登錄有點類似。但由於較無太大的法律效應,因此拍價仍然不是絕對,僅供參考而已,這也是上述若能在二手市場中找到類似的品項,便不用去舉牌的主因。而且你看上的,多半也是大家眼中「超值」的熱門商品,「撿漏」變成難上加難。
再者,由於有「實價登錄」的原因,剛拍下來的作品,會有近一兩年轉手上的困難,若你在現場,看到心儀拍品第一口並無人應價,建議可讓其流標,在拍賣過後的1~2天內,以「流標後談」的方式與拍賣公司討論該拍品的賣價,並登錄到拍賣紀錄上,這樣將會用更低的價格,買到心目中想要的拍品。(流標後談的價格約莫是起拍價的往下2口,雖然東西流標,但別開出一個破天荒的低價,以免僵局發生。)
祝各位都能以低價買到心中喜愛、市場超值的藝術品~

同步發表於http://yvbo.pixnet.net/blog/post/5964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