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0.80年代集郵相當盛行.到了最近幾年.集郵冊的種種少了.販售店家也少了.談論集郵的人也少.是退流行了嗎?為什麼呢?
文章關鍵字
gn00448694 wrote:
民國70.80年代集...(恕刪)


因為這個年代各種誘惑更多了......

想靠集郵益智、怡情、交友的人發現,每天上網、線上遊戲似乎比較有吸引力

想靠集郵賺錢的人發現,台灣市場小,氣候對於保存郵票也十分不利......根本賺不到甚麼大錢,乾脆玩股票還比較賺。

不過,相較於集棒球卡、籃球卡、電話卡來說,集郵還算是比較好的

至少還有在交流、辦活動等等
以前政府欠錢,鼓勵民眾集郵,這種經濟效果類似債券,但是沒有利息..政府賺很大..當時因為集的人多,所以就有市場,看發行量跟話題性,買來轉手賣就可以有價差,郵局拼命製造話題,什麼幾年紀念,什麼首日封,小全張,大全張的一堆噱頭,後來有了email,MSN,...人們不寫信了(我小時候還流行筆友勒,跟陌生人互相寫信)...郵票的需求大減...郵局業務直到前幾年轉做快遞,才回穩

而且經濟起飛後,市場上同時的可投資標的太多了,所以郵票市場越來越小,現在基本上就是自娛大於投資了

小孩子從小集郵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經過精心挑選的圖片,間接可以學到不少不同面向的知識,在沒有google大神的以前,算是蠻好的一項知識管道,同時也可以訓練小孩子審美的眼光

我爺爺那一輩算是被集郵騙了不少錢...他集了有60幾年吧...面值隨著通膨,錢都被吃掉了...

家裡一堆郵票..單算面額也好幾萬,郵局都說還能用,我想未來幾輩子孫寄信都不用買郵票吧....

只是...現在除了寄存證信函..單純在寄信的還有多少? 還有多少人會在包裹外貼上滿滿面額1元的郵票?
早期郵局的發行量少,用郵量相較現在也大,所以留下的好票品數量少。
80年後,郵票用量變少,發行量相對卻變大很多,慢慢的沒有了稀有性。
加上以前資訊不發達,有些人會去注意郵票的圖案,會想去了解郵票裡的故事。
現在網路發達,漸漸的就不再吸引人,除非哪天要發行女優系列,看會不會引起一股風潮....

老昇昇 wrote:
爺爺那一輩


爺爺那一輩的集郵有些還是很有價值的,例如一些古畫類:四帝王、駿馬圖、十俊犬、清明上河圖等等,其他如:中國戲劇臉譜也遠高於票面價值。

80年代的郵票才慘,往往淪為打折票
現在當作樂趣啦!

台灣郵票發行量真的太多,最少發行都有60萬套,平均都在85萬套,少部分會到一百萬套

台灣要集郵,基本上就是每年年初,去買一本去年的郵票冊就通通都有了
而且還有一本介紹的集郵冊

像是住鄉下的,會遇到郵差的,直接跟郵差講你要買,他就會送過來了,數量根本多到不怕你買不到


之前去日本玩,發現日本有浮世繪系列的郵票,無聊買了幾張回來
也很無聊的在10倍放大鏡底下看,印刷品質比台灣的好很多

但是日本的郵票發行量平均100萬張,但是人口有1.2億
雖說人口比較多,但是日本郵票也是賣不完,過一年也是買的到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