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此樂器正確來說並非富蘭克林發明的、而是文藝復興時期就存在,但老富的確在結構改革上貢獻了蠻大的力量。
Armonica,俗稱Glass Harmonica/ Glass Armonica/ Glass harp /Glasharp......通常會直接翻成「玻璃琴」;富蘭克林真正命名它為「Armonica」出於義大利文「和諧」之意。
從各種原文名的發音來看,音譯為「斯卡」是怪怪的;看且其結構沒有鼓風箱,所以應該不適合在譯名裡出現「風琴」。
「斯卡玻璃風琴」看起來很像直接把原文丟進自動翻譯,軟體把Harmonica(口琴或風琴等樂器)單詞往風琴去理解+音譯也破碎了。
------關於危險------
此樂器最早是用木棒沾水演奏,後來才演變成徒手;但真正會被傳開「危險」之名的主因都不是徒手或鉛中毒等原因。
歷史上實際被描述為「危險樂器」的理由是諸如德國音樂學家Friedrich Rochlitz等人宣稱「玻璃琴的頻率會刺激神經,導致憂鬱症、精神衰弱@#$%^&*」現在聽起來超級荒謬、可是當時很多人信以為真,加上音樂家的認證提升了說服力;又音量小、容易損壞......玻璃琴因此退出流行。
的確近代有人以「鉛中毒」來猜測解釋,但並沒有經過任何實際的科學驗證;尤其在18世紀鉛中毒是很廣泛的,當時很多餐具或醫學處方都添加了鉛,人們/音樂家從那些東西攝取的毒性都遠遠高於玻璃琴。
拿「聲音導致憂鬱症的樂器」典故當標題才更具噱頭

ERS4 wrote:
從各種原文名的發音來看,音譯為「斯卡」是怪怪的;看且其結構沒有鼓風箱,所以應該不適合在譯名裡出現「風琴」。
「斯卡玻璃風琴」看起來很像直接把原文丟進自動翻譯,軟體把Harmonica(口琴或風琴等樂器)單詞往風琴去理解+音譯也破碎了。
此樂器最早是用木棒沾水演奏,後來才演變成徒手;但真正會被傳開「危險」之名的主因都不是徒手或鉛中毒等原因。
歷史上實際被描述為「危險樂器」的理由是諸如德國音樂學家Friedrich Rochlitz等人宣稱「玻璃琴的頻率會刺激神經,導致憂鬱症、精神衰弱@#$%^&*」現在聽起來超級荒謬、可是當時很多人信以為真,加上音樂家的認證提升了說服力;又音量小、容易損壞......玻璃琴因此退出流行。...(恕刪)
什麼「斯卡玻璃風琴」的諢譯應該是由該樂器全名hydrodaktulopsychicharmonica而來,其中hydro指水、daktulo指手指、psychic指靈魂、harmonica指和諧。「斯卡風琴」大概就是胡亂拿psychicharmonica來翻譯。
至於armonica玻璃琴形成危害的科學說法,是指該樂器1000-4000 Hz的音域恰好是人無法辨識聲音來源的頻率範圍,使聆聽者的不安感大增,久聽易造成神經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