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消息] 拍攝「勝利之吻」徠卡相機 以11萬4千歐元賣出

曾經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於美國時代廣場拍下「勝利之吻」經典攝影作品的攝影家Alfred Eisenstaedt,他當時所使用的萊卡相機Leica IIIa,在上週維也納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中,以十一萬四千歐元的價格賣出。

影像

影像

根據報導,德裔美籍攝影家Alfred Eisenstaedt使用這款1931年出廠的Leica IIIa萊卡相機,於1945年八月捕捉到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一名水手與年輕女孩在得知日本宣布投降後欣喜若狂相互親吻的經典畫面,一般稱為「勝利之吻」(V-J Day in Times Square)。在捕捉到這個舉世聞名的畫面後,他在往後的五十年間,持續使用這部相機,也曾以它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家人進行攝影工作。

另一方面,一張有Alfred Eisenstaedt簽名的「勝利之吻」攝影作品也以二萬四千歐元成交。

此外,一部有兩個鍍金鏡頭的鍍金萊卡相機Leica III Luxus,與一台Leica M3原型相機各以五十二萬八千歐元與四十三萬二千歐元的價格售出。

影像

來源:Imaging ResourcePetaPixelWikipedia
以上消息引用外電報導,不代表本站立場。
不好意思,不知是不是我資訊有誤。印像中勝利之吻是meyer 50/1.8拍的,網路上大家賣這顆鏡頭都號稱是拍出勝利之吻的鏡頭,不知道有無先進能堪誤一下。
1931年應該也還沒有Leica IIIa吧???
kenneth_ku2002 wrote:
不好意思,不知是不是...(恕刪)

網路都是資料抄來抄去。
原文: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f=10&t=27933
作者:airsama (也就是名滿中外的空氣大)

.....

東德 Meyer斑馬時代、寶塔時代鏡頭介紹
Meyer後期的斑馬時代,跟東蔡一樣,都改為黑色鏡身,黑白紋路對焦環。後來斑馬時代結束,Meyer 被 Pentacon收購,Pentacon就沿用Meyer的所有結構,連外觀都照抄。當時鏡頭前方Pentacon的商標旁,會打上一個電波塔一樣的標 誌,所以稱為寶塔時代。

這兩個時代的鏡頭,基本上光學性能和白銀時代相差不遠。雖然已經使用了單層鍍膜,但Meyer的鍍膜跟蔡司很難比,所以不太需要計較這方面。

這兩個時代的鏡頭出現了光圈頂針,也和東蔡一樣,安裝了類似景深預覽的按鈕設計。不過東蔡的按鈕是突出來, 但Meyer的鏡頭卻是在鏡尾安裝一個凹進去的按鈕。保證難用,如果轉接環沒有頂針擋板,盡量別買這時代的鏡頭。

斑馬及寶塔時代的鏡頭大略有:
29mm F2.8 Orestegon:有名的廣角結構,Meyer版的不是太常見。
30mm F3.5 Lydith:上面那顆的平民化版本,沒有光圈頂針,成像非常銳利,價錢不貴。
50mm F2.8 Domiplan:很常見的三片結構,超便宜,成像不好,縮到F8才像樣。
50mm F1.8 Oreston:Meyer 有名的雙高斯標準鏡頭,低反差高層次,傳世名作「勝利之吻」就是這顆拍出來的。




1.對焦問題,這張照片很明顯是在近距離拍攝,如果是RF用估焦方式,大概還沒舉到手,就可以對到焦,如果是以當時背景的SLR要花多少時間?

2.這張勝利之吻是在二戰剛結束,也就是1945年時後拍攝。
來看看歷史年代表
第一台SLR是1936年Kine Exakta使用是腰平式觀景窗SLR。
第一台固定式眼平觀景窗的SLR是1949年CONTAX S,最早用用M42卡口是 Praktica也是稍早一點,都是二戰後。
可以參考contax S

Praktica

在那個時代,SLR一直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也不是當時主流攝影器材,SLR是在二戰後一段時間,像後面韓戰1950年代,NIKON就是因為RF機而開始打響知名度,這段時期也都還是RF主流時代,一直到後面1959年代NIKON推出SLR大F。

個人是無法知道這些資料建立是如何而來。

很多時間表都不太對。
Leica Rumor有報這此消息

拍賣Alfred Eisenstaedt(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的相機是Leica IIIa Nr.238716
CameraQuest的列表顯示在1937年出廠, 一起拍賣的鏡頭是Leitz Summitar 5cm f2


那顆Meyer-Optik Oreston 1.8/50mm 是M42接環
我還沒查到阿尔弗雷德是否在過世前有用SLR相機,至少當時那張名照不是用SLR拍攝
Leica M5 (MSK.1003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