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內祕密花園,熱門的景點都拍成無人之境 (Leica M4+Minolta M-Rokkor 40mm f2)

底片機之前沒想要買Leica M系列,但當M卡口鏡頭比L39鏡頭還多時,入手M底片機好像也是理所當然、順水推舟的事~

原本考慮M3或M6,但M3觀景窗少了35mm對焦框、少快速上片機制、回片旋鈕慢等等;M6又要考慮TTL/None TTL、機頂漆面發泡、價格炒高…這時出現一台機況裡外都極佳的德製M4(1969),有我要的各段對焦框線(35/50/90mm)、不需電池、沒漆面發泡問題、可快速上片、快速回片…於是乎就帶回家了~
無標題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IMG_20240705_231842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IMG_20240705_23192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機頂Leica草寫跟Germany字看了就很開心
IMG_20240705_232718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至於Minolta 40mm f2 v2這鏡頭也是不經意買回來的,原先是搭在這台最輕巧的M卡口底片機Leitz Minolta CL機身上,剛好遇到有人願意市價半價出給我,於是又多了一台底片機+M鏡頭(機身外觀跟底片倉都很乾淨,唯一遺憾是內建測光無作用,但反正都有冷靴測光表)
IMG_20240703_21284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M4第一次出勤是去苗栗的莫內祕密花園,是近期算蠻夯的婚紗拍照基地,不過小弟每每拍景,總是很能將熱門景點拍成無人之境(就像上次拍信義區一樣),這次全程使用Kodak Gold 200底片,就小小簡單分享吧~

1.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0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2.爬上一個小木梯到平台可以拍到這個景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29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3.視角稍微往下就可以拍到這很日式風的街道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9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4.有偽出國的fu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28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5.左上就是圖2剛剛說的小平台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6.也是造景的楓葉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6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7.想到鬼滅之刃^^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31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8.感覺得出造景蠻用心的,細節也都有帶到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32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9.其中一個琴房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5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0.另一個復古琴房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2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1.台灣早期雜貨店跟偉士牌,個人蠻喜歡這個景的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17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2.城堡-1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3.城堡-2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2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4.城堡上的西洋棋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27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5.地中海風格-1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11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6.地中海風格-2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9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7.海灘風-1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2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8.烏克麗麗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6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19.入口看到的第一個景,可愛的大熊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17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20.離開前再拍一張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12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以上小小分享,還請各位攝影前輩同好再不吝回應指教^^
文章關鍵字
自己補充一下關於M4相關內容跟初次使用的感想:
Leica M 系列不是按照數字的順序排列依序生產,依年代生產依序列出底片機型號:
M3 > M2 > M1 > M4 > M5 > CL > M4–2 > M4-P > M6 > M7 > MP

Leica M4
年份:1967–1975
序號:1175001–1443170
生產數量:約 57,000 部
對應框線:35, 50, 90, 135

M4: Leica M4(1966)是M3(1954)、M2(1958)後仍由德國技師手工校對組裝的機器,大部分組件跟M3/M2共用,機身零件也主要以黃銅為主,但M4此時幾乎已經不敵日本相機的創新,所以製造量是所有M底片機中最少的。
IMG_20240705_232007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M5開始,採用不鏽鋼精密組件也降低技師需手動調教的機率及增加產量,但M5大家不買單那創新造型,Leica不得不重開產線推出M4-2(1977)精簡版及M4P(1981)來對應;M6 Classic(1984)又走回經典外型老路,M4P後期也再移回德國製造組裝;所以很多人說,其實M4幾乎等同於M3+M6的完成體(或是無測光功能的M6),也是M底片機中的純機械工藝極致(還好也沒被炒起來),只是大家炒的主要都是M3 & M6。

M4從觀景窗框線(35 & 135/50/90mm)、到快速上片機制、傾斜回片旋鈕、黃銅頂板與底板(M6 Classic變成鋅版)、取景器聚光鏡/稜鏡抗耀光機制(M6沒有,變成強光下對焦問題之一)…都依照當時攝影師的需求大幅改善及提升拍攝機制與上片換片速度。
IMG_20240705_211948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所以M4初次使用的感想:

非常直覺簡單可信賴,機身扎實對焦框又粗又明亮清晰,裝片快速也不易失敗,快門略深但加個增高鈕就可搞定,上片桿過片滑順、快門聲也是頗為安靜有質感,第一卷底片Kodak gold 200一共洗出35張,成功機率非常不錯。(這卷底片個人都是搭曝光表用過曝半格來拍)
==================================================================

Minolta M-Rokkor-QF 40mm f2相關內容跟初次使用的感想:
IMG_20240703_212311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Minolta 40mm f2也是常常被忽略的一顆鏡頭,他是Leica與日本Minolta合作開發的輕便型M卡口相機Leitz Minolta CL所開發搭售的40mm鏡頭,非常輕巧畫質也不錯,一共有三代,第二代是像我這顆有編號有M-Rokkor-QF字樣的;第三代是搭Leitz Minolta CLE一起上市並新增抗耀光鍍膜。因為Leica認為Leitz Minolta CL & Leitz Minolta CLE成功低價大量銷售,可能影響當時的Leica M機銷量及價格,於是乎到Leitz Minolta CLE後就終止共同開發機身及鏡頭。

但後來Leica所出的Leica 40mm 2.0 Summicron-C,外觀跟構造跟Minolta M-Rokkor 40mm f2幾乎一模一樣,所以也給人非常多的想像空間。也有人說,當時Minolta M-Rokkor 40mm f2就是Leica設計 & QA、Minolta製造的鏡頭,畫質跟鏡頭質感上也非常有Leica的味道。

IMG_20240703_212907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Minolta M-Rokkor-QF 40mm f2初次使用的感想:

非常輕巧僅105g,40mm視角相較以往我用50mm感覺略窄,35mm又略為多一點得裁切,40mm拍完我幾乎是不需要裁切,難怪有段時期底片相機幾乎都搭載40mm鏡頭。f2光圈用在底片機上戶外頗堪用,十片光圈葉片散景也算可與主體切分開來(當然是沒到f1.4或f1.5鏡頭那麼明顯),中央不會太凌亂去搶了主角的風采但邊緣有明顯下降,下次想試試拍人像的表現;銳利度在底片機上也算適用,應該是自己會一直留著的好鏡頭。
LINE_ALBUM_2024.7.17_240717_3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LINE_ALBUM_2024.7.17 _1_240717_32 by 麥爾斯, 於 Flickr

參考文章:
1. Best Leica Film Camera Buyers Guide/ Detailed Leica M Comparison Review

2. Minolta M-ROKKOR 40/2 35焦段的另類選擇

3. REVIEW: MINOLTA 40MM 2.0 M-ROKKOR

麥爾斯桑
wrote:
自己補充一下關於M4...(恕刪)


謝謝分享。

想起防潮箱中很久沒晒太陽的M6/non TTL。

拍得像空城,主意不錯。
下次來試試。
hillside wrote:
謝謝分享。
想起防潮箱中很久沒晒太陽的M6/non TTL。
拍得像空城,主意不錯。
下次來試試。


亂拍亂拍
反正記憶力沒以前好了
就靠相片來回憶跟記憶囉^^

也謝謝您回應^^
麥爾斯桑 wrote:
底片機之前沒想要買Leica...(恕刪)


猛將兄 , 連底片機都買了

機身真是好看

照片也好看 , 五分奉上
阿興耶 wrote:
猛將兄 , 連底片機都買了
機身真是好看
照片也好看 , 五分奉上


M4機身個人覺得很經典,操作上也蠻順手的

我現在是,雞絲頭比作品多的不健康狀態
要準備清一些不必要的機身出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