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相機的傳統價值,並非只在於其精準堅固耐久可信賴的機械構造,還有其他的。

我不敢說電子leica的價值性已經大減了,因為我沒有拍過底片機,也不會去拍底片機,因為太耗時間,或許當我退休後,真的有錢又有閒,再來試試看,但我個人真的不覺得數位化的Leica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這真的很主觀。
覺得最奇怪的說法是底片徠卡才是徠卡,數位 徠卡就不是徠卡,
徠卡的精髓在於鏡頭加聯動對焦,管它是底片還是數位,這個都沒有變,
底片徠卡的成像更大的成分受到底片的選擇影響,其次是鏡頭,
徠卡相機除了耐用,對於拍攝其實和其它旁軸機器不會有什麼成像差別,
譬如我用Konica和M6,使用同一種膠卷,同一個鏡頭拍攝,
沒有人可以猜出哪張片是哪個機身拍的,
數位徠卡也是類似,當然數位徠卡的數位底片沒有傳統底片那麼多變,
如果把sensor看做是底片,比較大的差別也就CCD和CMOS以及CMOS間的微小差別,
但數位容許使用者很容易地使用前後期處理(底片就只有少數人可以做暗房後期以及充份理解各種底片特性了),
加上數位徠卡因為猜色處理是廠家做的,反而比底片徠卡更會受到徠卡公司的影響,
特別是那些使用JPG的用戶,最大的影響是來自於徠卡公司對於JPG的處理,
如果說數位徠卡不徠卡,那麼底片徠卡更不徠卡。

不論是底片還是數位,都可以裝上相同的鏡頭去拍攝,差別只是使用的習慣和心態而已,
譬如底片需要過片,底片有張數限制,需要很小心按快門,小心也許就專注了,(當然數位你也可以這樣拍)
老的全機械底片徠卡也需要比較豐富的經驗,譬如正確曝光的經驗以及對於各種底片特性的了解,
而數位徠卡可以拍後就看,拍不好或曝光不正確就調整,除了對焦技巧以外比較不需要其它技術經驗的養成,
除了底片和數位兩種成像介質造成的不同風格和質感,
許多使用底片徠卡的人的驕傲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經驗的養成不易。

我喜歡數位徠卡,因為它方便於功夫的養成,讓人有後發先至的可能,
它讓我可以利用幾萬次的快門練習估焦能力以及鏡頭手感的盲轉能力,
徠卡的M口鏡頭的對焦環和距離刻度對焦行程的設計是有道理的,它可以養成對焦手感,
特別是35,50mm鏡頭,都是屬於相當近距離的使用,距離感的培養比較容易,可以練到幾乎是人機一體的秒對能力。
如果是底片時代,是不可能在聯動對焦上速成的,需要一張一張底片去累積技巧,
一般非職業用戶可能需要積累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底片拍攝數量才能在使用技巧上大成,
徠卡一直以來以它的人文拍攝聞名,但我身邊許多數十年的底片徠卡堅持用戶,
在和我掃街的時候,對於需要對焦速度的瞬間拍攝能力顯得不足,不是錯過拍攝瞬間就是沒有對實,
光線好的時候使用超焦距和比較小光圈拍攝感覺不到問題,弱光下就顯示出底片對焦技術養成的難度和不足,
無論如何,在沒有快速AF,沒有AFC,沒有防抖就有許多人拍不好照片的數碼攝影爆炸時代,
徠卡相機和鏡頭和旁軸的拍照方式還是有些值得玩和好玩的地方,唯一不值的只是它的C/P值,
但要論C/P值,我們身邊的許許多多東西都應該拋棄了,那有什麼意思?



Iloveleica wrote:
leica相機的傳統...(恕刪)


論手動,
rf底片機m系統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但rf結構在數位機上完全沒有優勢,
現在數位機除了leica m或一些復古機外,
已經沒有以rf為主軸的系統了,

會玩底片的…
大部分還是在玩m系統,
如果不會底片只能玩數位…
但又要玩復古、玩品味、玩慢活,
那數位leica幾乎就是最好最經典的選擇,

但是不要妄想rf裝上感光元件能夠拍出什麼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味道,
數位就是數位,
0和1…有或沒有而已,
不可能無中生有,

況且rf結構在數位時代根本就沒有優勢,
講難聽點是沒有競爭力,
光是對焦就先死掉了,
眼力再好也沒用,

如果把對不準焦的模糊當特色,
銳度不夠當油潤,
那就真的是搞笑了…
mark1008 wrote:
覺得最奇怪的說法是底...(恕刪)


我沒有說底片來卡才是來卡,
前面我也說過,
成像的重點不是機身而是鏡頭,
不要亂指控…



我的意思是說…
底片時代玩攝影,
就是全部都要懂,
底片有底片的梗,
機、鏡、系統也有他的梗,
拍攝習慣、技巧也有其梗,
暗房步驟、藥劑這些都是梗,

我的意思是指…
在那個時代,
leica無疑是最經典的系統,
但是你要玩出自己的leica風格、特色和味道,
表現出你的想法、觀點或視覺語言,
除了硬體設備和攝影軟實力外,
還必須要自己也擅長選用底片、搭配藥劑、暗房步驟和技巧,



但現在數位時代太方便了…
很多人就只知道買台leica,
掛個單鏡就在不得了,
數位暗房也不去摸,
然後就期待按個快門就要得天下,

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jill1124 wrote:
我沒有說底片來卡才...(恕刪)

不要對號入座,沒有說你,我在對岸的無忌和膠片老前輩辯論過,
不少的徠卡老玩家不認同數位,認為數碼時代的徠卡已經死了,數碼徠卡不是徠卡,
其實我也理解他們執著的不是徠卡,而是底片,堅持本身是個好德性,但不是用來以否定他人的選擇。
mark1008 wrote:
不要對號入座,沒有說...(恕刪)


品味leica體驗經典rf很好,
但最好是知道自己在玩的是什麼,
器材的極限是什麼,
沒有的東西再怎麼天靈靈地靈靈也是沒有,
abso0408 wrote:
拍照體驗是一回事,但...(恕刪)

我的意思是M10相較其他M機更有後製的空間,只求拍照好拍張張連打直接看更高帳面數據的機器就好.M10本來就不主打這種...
jill1124 wrote:
手動拍底片的話,rf...(恕刪)

RF本來就沒有對焦優勢,底片和數位能共用鏡頭不好嗎? 相信您一定支持轉接,甚至轉接後能自動對焦了.況且真要用手動對焦的人應該喜歡慢拍,或者另一方面只是貪圖手動鏡的體積小罷了?看光學景觀窗玩手動對焦的體驗,加上後製的便利性,想要同時滿足的族群還是有的~儘管那些愛好者不是大數.
ki162003 wrote:
RF本來就沒有對焦優...(恕刪)


要玩手動,
每一台單眼都能玩,
只要知道自己在玩什麼,
怎麼玩都很好,

我只是很看不起那些沒有什麼概念就在那邊賣弄優越的人,
jill1124 wrote:
品味leica體驗...(恕刪)

使用和品味任何攝影器材,要拍出一定水平的片,除了極有天份的人以外,當然都需要下功夫,這個不用多說,
用徠卡因為手動對焦,因為機身性能不如同期機器, 比用其他AF機器更需要下功夫,
如果不下更多功夫,在機身有限制的情況下(譬如中長焦不好用),是比AF機器更難出片的。
專一一種器材或是涉獵多種器材都好,是每個人的選擇,看目的是什麼,
有某些人用徠卡拍片不出眾,但卻用出了優越感,那是人的問題,不是器材的問題,
我在尖沙嘴天祥就遇到過買M+三個頂尖鏡頭的人,居然不知道徠卡M是手動對焦的,
在店內拍了幾張,直對店員嚷嚷這麼貴的相機怎麼都拍不清楚,
雖然有點好笑,但也不排除哪天他理解了攝影的樂趣,理解了徠卡,他會用得很好。

至於本帖,個人並不認同樓主的看法,但那是他個人的體會,他願意讓自己的單反吃灰也沒有問題,
我不認同徠卡強到完全壓過CNS,所以才會在第一個回帖說我連續用了十幾年徠卡也不知道油潤是什麼,也一直同時使用多種器材,
最近我就一直在用D850和GFX,還打算等A7M3出來更新我的老A7R(玩一玩天功環轉接手上的手動鏡頭AF)。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