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遠對焦的狀況相反,是取景角度最寬的時候
這樣的情形我們從手動對焦SLR的觀景窗也可以察覺
另外萊卡的35mm鏡頭焦距常有一個誤差值,實際焦距可能是36.2mm之類的數字,也就是比35mm視角再窄一點
綜合上面兩個誤差因素,以前萊卡的邏輯是無論如何要確保不會發生框線框到的範圍卻沒有出現在底片上這件事情
因此M3以最近對焦距離1m畫框線,而M6則以0.7m畫框線
M6的框線又比M3更保守一點
在我的使用的經驗上M6的35mm框線對應40cron鏡頭幾乎剛剛好
後來數位時代萊卡終於想通了,總不能老是讓把馬上看的到結果的用家察覺誤差這麼明顯
所以把畫框線的基準從最近對焦改為某個大家比較常用的距離作為折衷
因此有了M8升級框線這件事情,之後的M9框線也就像規格書寫的一樣了
最後我是選了SC版
考慮到亮暗部細節跟曜光的樂趣w"
話說...這顆好像沒辦法拍出Leica glow?(因為是Voigtlander的關係?
試了很多次都是只有類似紫邊的光芒
只有在後景深之後的才會有微醺的光芒
不過那好像只是Bokeh? 還是是我等級不夠?
補上這幾天隨手拍的照片
110302 - Voigtlander 35/1.4 SC
※P.S※
我機身是用NEX-5
因為想體驗M、L39的魅力才跳進來的...(遮臉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skullofsilver wrote:
你要類似leica glow的效果
可能要選擇40/1.4
是因為鏡片結構的關係嗎?
我雖然入手m4/3(E-P2,GF1)很久了,
直到最近入手GH2, 因為想拍短片,開始體驗手動鏡。
我什麼都不懂,從上週第一顆Voigtlander VM 35/1.4 開始,
好像著了魔,又入手 VM 75/2.4,15/4.5,90/3.5,真是隻隻輕巧啊,
接M4/3不過癮,還跑去買了E mount的NEX-5來接,(買不起M9
)雖然這裡主要是討論傳統相機, 不過對於想要嘗試一下轉接數位evil機的人,
我把個人大概的心得與淺見,分享一下,
以下純粹是我的主觀看法。
1. 關於Evil機這種短後距數位機身轉接同樣是短後距RF鏡頭,
Photozone上的測試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就是:沒辦法發揮鏡頭原有的質量。
可以看同一系列鏡頭,例如Voigtlander鏡頭,
上flickr找同一隻鏡在RF底片機上的成像表現,怎麼看都比接上Evil機上來的扎實。
很多人會認為是因為一個是底片,一個是小感光元件,
可是我覺得差異已經大到不只是片幅,而是光學上的不match。
我原本認為,evil機搭配同屬短後距的Leica M-mount,畫質應該是比較匹配的。
或許剛好相反, 可能就是太短的鏡後距,更能顯出光學誤差,
如果是這樣,那搞不好反而在evil機上轉接DSLR這種較長後距的鏡頭,比較能保有鏡頭原本的能力。
2. 以上猜測也可以不用太認真, 畢竟手動鏡全金屬的鏡身,與專門為手動設計的鏡頭,
用起來有一種特殊的氛圍,尤其是在拍短片上,在一鏡運到底的場景上,對焦上,比自動鏡自然許多。
自動鏡不是太快就準焦,要不就是給你前後拉一下,相對的,手動鏡只要夠熟,會看起來比較柔順。
3. GH2 搭自家 20/1.7拍短片,已經利到讓我不舒服
,GH2的解析度優化加上原本就利的鏡頭,真的太利了。
反倒是接上像VM 35/1.4(縮光圈),75/2.4等手動鏡,視覺輸出上,比較綿密柔順,也夠清晰了。
4. 承上,喜歡與習慣光圈全開就很利,可以不要考慮 VM 35/1.4, 也有人說 voigtlander和“利”沒關係。
5. 我用過metabone與 voigtlander原廠的轉接環, 同屬品質好的,可用了,
但是在旋上去的那一剎那,voigtlander的真的比較順,或許是精度好一點吧。

可否請問一下skull兄, VM 35/1.4 和 40/1.4 在成像調性上,有什麼不同嗎?
110305 - 台北奧萬大、至善園
剛開始完全抓不到手感...
很普通的色調,很普通的感覺...Orz
後來先從機身上調出我要的色調後跟鏡頭特性搭配才慢慢抓到那種Fu(第六張開始
因為很喜歡這種帶真實感的Movie Style
就開了9900K色溫跟色調G1~3
整個就是這樣黃黃綠綠的
再搭配F2.8以上的高光感或F2.8以下的立體感
已經讓我很滿意這顆鏡頭的表現了w
接下來就是慢慢練習控光來避掉天生的缺陷或轉來利用
這樣對我來說就很有得玩了~*
-
當初是因為要輕量化所以把機身換成NEX-5
並當作藉口跳VM鏡 (遮臉
所以沒考慮過EVIL會造成無法完全發揮這類RF鏡的能力
不過以前也是拿M4/3這樣轉M42或C-mount玩
覺得...老鏡天生就有自己的脾氣(缺陷)
如何駕馭這類老鏡來化腐朽為神奇才是轉接的樂趣~*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沒有問題, 也非常推薦!
但, 過來人經驗談, 我會比較推薦使用 ZM 的鏡頭,
1. 它有Leica原廠的性能, 售價更是僅有其1/3~1/4的價位. 通常一顆原廠鏡可以買三~四顆以上的ZM鏡頭.
2. 找個幾隻看看人家怎麼比ZM跟LeicaM. (http://www.kenrockwell.com/leica/lens-reviews.htm)
3. 如果是接到M9, 那副廠的實在不怎麼樣, 那塊CCD的許多問題還是得搭配原廠鏡頭比較好.
4. 如果說Leica近幾年在玩的是最大光圈光學優秀ASPH性能表現, 那麼Zeiss就是一直走在原本玩傳統鏡組設計結構的味道呈現.
可是話說回來, 如果是M的數位機種要搭配, 目前選擇原廠鏡頭是比較好的建議,
因為6bit補正, 邊角失光、畫質與色散色偏問題, Leica M數位機還有非常大的改良空間.
(不然就像 ZM21/4.5 裝在M9上, 簡直找死.)
我自己是使用底片相機, 所以使用什麼鏡頭都沒差, 最大差異在底片處理以及放像掃描上.
LM與ZM的差異, 不一定是"預算"的問題了!
有高檔預算但不見通吃LM鏡頭, 還是有機會會選擇ZM.
btw, 雖然ZM也是Cosina代工做的, 但是ZM跟VM可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關閉廣告
. 我自己其實沒很注意這個框線, 大約差不多即可. 不知大家的經驗是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