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可是有點困難。因為如果遠距離照相的話,幾乎鏡頭裡的景物全部收納近來。不然就要跑到很近很近的地方照相。可是小弟的鏡頭是35焦段,受限於鏡頭的性質。想要做到減法,有時候需要與景物的距離很近。然而有時候覺得很不錯的景物,想要跑很前面去照相,有實際的困難。看到很多大師級的相片,裡面的人物表情自然栩栩如生,又不做作。想要達到這種隨拍的方式,好像困難度很高。要跑到目標的前面,又要立即按下快門,又要不被偷拍的人物發現而翻白眼,這種難度真的不是普通的簡單。可是很多大師的鏡頭卻也是35焦段的,這個令小弟很好奇,如何做到?
對焦按下快門:
真的很困難。一家大小是我現成的的模特兒。每每他們擺POSE之後,我要從觀景窗當中調整對焦,對了老半天,他們的笑容都僵硬了,常常會不爽拍照。更何況有時候在路邊想要偷偷拍一些人物的自然表情,怎麼有辦法好好讓自己調整焦距再照?從觀景窗裡調整焦距的方式,自己覺得相當困難。
小弟目前只有唯一一支35MM的鏡頭。在還沒有照出讓老婆大人滿意的照片時,就只有這一支鏡頭,不可能再添購裝備。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正因為35萬用,萬用等於不專用,說廣角不夠廣,說標準也差一截,望遠談不上,所以大部份人鏡頭一多,經濟有限的人就會賣掉35,留下其他焦段如16,21或24,50,75或90,135,,,,,
減法,移動你的腳步,可以讓35變50,除非過近讓對焦物縮到最近對焦範圍內才會不可行。
若是拍大景,35要拍16-21的廣度幾乎不可行,因為人機要往後再多退一倍,這個太麻煩,不如拍2-3張回家合成還來得有效率。
望遠,只有大大的裁切才能讓35達成,不過會嚴重減低畫素與畫質。
上面大大說得對,多玩大光圈,拍近物,物體背景盡量找比較遠的,就能淺景深,大片的散景會比較有藝術感和質感,也能突顯準焦物的構圖份量,這是一種視覺減法。
人眼人腦其實是非常懶惰的,尤其是看35-50標準焦段拍出來的無重點構圖全泛準焦照片,會不知看哪就走馬看花隨便掃過,腦袋看圖也懶得思考與感受照片,自然會快速瀏覽帶過。
多玩玩淺景深奶油散景,說不定您會常常被自己感動,感動能延續熱情,熱情促使攝影不間斷,持續進步,如此您的另一半一定也能感受到,讓您能繼續敗鏡頭。
還有一點,鏡頭選購其實不只有LEICA M頭可用而已,還有其他如福倫達M,二手徠卡M鏡,二手蔡司改M口,其他便宜替代方案,可以先便宜求先有其他焦段試用學習,了解自己的習慣焦段後,再專攻好的又貴的M鏡。
以上為新手發言,希望沒有大錯特錯,若有,請鞭請鞭。XD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