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為那些好到無從表現起的鏡頭
沒有自動對焦也可以超過半公斤
雖然曾經也想湊齊您的那一套
可是在收進50/1.4 asph之後, 發現50/2.5用得還比較多, 就決定暫時觀望了
M9 584g
21/1.4 580g
35/1.4 310g
50/0.95 700g
90/2 500g
2674g
Canon ID4 1180g
14L/2.8 645g
35L/1.4 580g
135L/2 750g
3155g
換成5D系列就相差無幾了
我都帶Contax G2一機三鏡(21-45-90)才1.2kg
可是沒有數位化~~~~
哀
忠孝難兩全啊
pipole wrote:
現在背Leica M9+21/1.4+35/1.4+50/0.95+90/2+兩顆電池,只要用Billingham F2.8
bert512235 wrote:
一般家用底掃可以掃到48bit
但檔案很大會掃很久 一般人通常還是掃8bit...(恕刪)
"48bit" 是 RGB 各 16bit,所以可產生 281 兆色,因為底片是連續色階,所以只要底掃 sensor 夠力,可產生這些色。
而 "8bit" 是指 RGB 各 8bit,所以可產生 1677 萬色。接近人眼可分辨的顏色。目前,大多數的螢幕,JPG 圖檔都是此色階。
現今的 DSLR RAW 可記錄 12~14 bit。
若是在螢幕上看,不論原圖檔的色階是多少,也只能看到RGB 各 8bit。於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如何將 48 bit (16 bit)、12~14 bit 轉成 8 bit?哪些要保留、哪些要拋棄?
潛水 ........
brexchen wrote:
底掃的圖像來源是類比...(恕刪)
基本上,在還沒產生所謂的raw檔之前都是類比的.....過了 A/D Convert就統統是數位...
不過,這個好像不是這討論串的主題
話說現在要發文好像都要貼個圖,貼個連結,
NEX-7 vs. Leica M9 Resolution
單純以規格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到leica的鏡頭,的確是一個更高的標準在造她們的鏡頭,
已經購買的用戶也不用擔心未來像素密度可能推向更高的情況下,需要更換鏡頭,
不過小弟認為Leica之所以為Leica並不是僅僅只有產品優秀而已,
重點是他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文化與其精神,
至於價格,只要賣得出去賺得到錢就是好價格,不是嗎?
giorgiowest wrote:
話說現在要發文好像都要貼個圖,貼個連結...(恕刪)
您說的是. 所以小弟在3月份就做了這個PK測試
M9 v.s. NEX7
萊卡的傳奇對我來說除了把妹以外, 就是帶上山拍照可以輕鬆點而已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