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應該是最短對焦距離了,荒木是通過身體的前後晃來調整合焦點,這是一個有趣的手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估焦…
小弟試過將左手臂水平向前伸出,左手中指末端至身體的距離大約是70cm,是35mm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用我的手臂的倍數可以大概算一下與拍攝對象間的隔了多遠,然後調焦與光圈至理想值,就可以拍了。光圈f5.6以上有range,更好用。
也就是,當我想拍攝的對象移動到這個距離時,或是我主動靠近對象到這個距離時(像荒木這個例子),拿起來相機就可以拍了;差不多是陷阱對焦的概念。
野人獻曝一下~
這台真的是百年工藝極致感受,雖然還差百年很遠
不過那不重要
本人也來說說使用M3的方法
大致有幾個要點抓住練習一下就可以拍的很順暢
本人幾乎用400度感光底片(黑白負片)
使用35mm廣角鏡頭(外接VIEWFINDER)
先說曝光:
本人平常白天時幾乎很大的機率,一整捲拍完時光圈都恆定F4,快門1/1000
這個曝光RANGE在白天正常太陽光下,都可以得到正常的曝光
幾乎不需要拿曝光表在手上測光
遇到假使現場環境光太亮(太陽直射下或明顯大太陽反射光下),那就要依照目測判斷,調到F5.6到F8、F11
如果遇到比平常暗的(陰雨天或陰影下),光圈一樣恆定F4,但快門調整曝光,要從1/1000往下調到1/125都有可能
主要本人曝光是恆定在F4,快門1/1000,在依據現場狀況都會抓現場光的+-3EV之內(用經驗目測判斷)
這樣曝光就搞定了,根本不須測光表用人肉測光就可以了
再來說對焦:
本人只會用目測判斷四種距離,第一 0.8m,第二 1.5m,第三 3m,第四 5m至無限遠。
一支手的距離大概就是 0.8m
兩個陌生人很近的站著的距離大概就是 1.5m
目測走三四步的距離大概就是 3m
明顯一看就很遠的距離大概一定是 5m以上
只要練習到非常熟悉上面這四個距離的目測感之後
搭配本人前面講的"曝光守則"(光圈都恆定F4,快門1/1000)
調整對焦距離在上面的四個距離,用泛焦的方式抓拍,幾乎你要拍的目標都會在景深之內
曝光調整就按照上面講的+-3EV,太亮則調到F5.6到F8、F11,這樣泛焦的距離更大更準確
太暗就維持F4不動,快門往1/1000~1/125下調
本人用M3裝35mm時,構圖取景用外接觀景窗
搭配本人剛才講的對焦及曝光原則
使用M3拍照完全沒有負擔也沒問題,幾乎看到目標就可以馬上拿起來拍
拿起來的那一瞬間,完全免對焦、免調整曝光,只要用外接觀景窗的框線大致喵一下取景就完成了
速度比AF還快
根據本人經驗下
用M3拍攝了幾百捲,只要是白天正常陽光下,本人幾乎光圈都恆定F4,快門1/1000
特殊曝光情況時,太亮用F5.6到F8、F11,
太暗則快門往1/1000~1/125下調,主要就是取+-3EV之間
再根據拍攝目標距離,只抓泛焦拍攝 (也就是對焦環幾乎恆定在 0.8m 或 1.5m 或 3m 或 5m)
這樣拍起M3幾乎沒MF對焦緩慢或是沒有內建測光表的困擾
唯一要做的只要專心的框景拍攝就對了
差不多是這樣啦
加減參考啦
分享一篇人物故事,使用的ZI RF,第一那麼深刻的覺的,RF真正方便好用之處,當然,對焦還是要很專注才行。
【人物故事】正聲 | 承森


喜歡攝影,鐘愛街頭拍攝,偏愛著老相機,對於Leica有個偏執的沉醉,但又迷戀著Zeiss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