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的神話是否真的神化?

寫實製造 wrote:
結果R系列還作到收起來

不就是自己喊爽的?

收起來的產品不等於差
Leica SLR在AF技術遠不及日本是事實
但日鏡的工藝品質迄今也未有能與Leica匹敵者
我手上有幾顆Voigtlander DKL Mount的鏡頭
這公司不僅做到收起來,連商標也早就轉手賣人
鏡頭雖不怎麼值錢,光學水準還真是令人愛不釋手
它以前做過一顆鏡頭叫Apo-Lanthar
這顆受盛名所累,價格令人追不下去
有興趣查查看吧
當然leica絕對不是光學做最好的大廠,
因為還有電影鏡頭的廠商,
如果大家願意打開心胸,
看看老鏡到底哪裡比現代鏡強,
那些地方又不如現代鏡頭,
分享一下空氣大的文章:

[心得] 手動老鏡轉接數位的這兩年

品質好不一定賣得好,
市占率高不代表就端得出最好的東西,
自古皆是劣幣逐良幣,
好東西也要別人懂才賣得好,
電影鏡頭場Angenieux當初也出了幾隻相機鏡頭,
但市場並不領情,
他只好繼續做電影鏡頭

http://lovefool-tai.blogspot.com/

lovefool wrote:
電影鏡頭場Angenieux當初也出了幾隻相機鏡頭,
但市場並不領情,
他只好繼續做電影鏡頭...(恕刪)


這個很多人知道, 只是這裡在討論 Leica 的器材嘛. 改鏡那些放進來灰不完.

Angenieux 已不做電影鏡了, 因他發現醫療, 軍用市埸才是藍海.
hassyguy wrote:
Leica經典的是他...(恕刪)


don't use the example of Mercedes with BMW. you should realize that a digital leica is somehow like rolls-royces (engine made by BMW),
you should also have a look Zhao Jia's reivew, who is very good in reviewing camera. look what he feel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0d3430100nhvr.html

..............而就色彩表現來說,M9可以打敗一切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尤其在表現藍綠色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台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可以比它的效果好。這主要歸功於它的感光元件使用的是CCD,而不是常規35mm單反相機使用的CMOS傳感器。不過,正是因為使用CCD,而且沒有使用常規的低通濾波鏡,所以M9的影像有時候顯得和其他相機都不同——它記錄細節的能力也極強;曝光過度之後的感覺怪怪的,而曝光不足的時候,則非常有膠片味道,非常迷人。這是之前任何一台35mm數碼相機都沒有達到的境地。但是,它對於某些細節的計算,尤其是莫爾紋的消除是個挺麻煩的事情。

這裡有一張照片,可以看到是在非常昏暗的環境下,光比非常大的情況下拍攝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換成佳能或者尼康的單反數碼機器,暗部一定是一片漆黑了,而M9記錄了相當多的細節。當然,CCD本來記錄細節的能力就非常強,畫質一直是CCD感光元件的優勢,所以,中畫幅數碼後背是極少用CMOS的。

鏡頭 : mtf評分


Leica Elmarit-R 90mm f/2.8 : 4.6
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 4.5
Leica Summicron-R 50mm f/2 : 4.5
Leica Summilux-R 50mm f/1.4 : 4.3

Leica Summicron-M 50mm f/2.0 : 4.6
Leica Summilux-M 75mm f/1.4 : 4.5
Leica Elmarit-M 90mm f/2.8 : 4.5
Leica Noctilux-M 50mm f/1.0 : 4.2
Leica Summilux-M 50mm f/1.4 : 4.2

Canon EF 85mm f/1.2 L USM : 4.6
Canon EF 50mm f/1.4 USM : 4.4
Canon EF 50mm f/2.5 Compact Macro : 4.4
Canon EF 135mm f/2.0L USM : 4.5 (由於100mm f/2.8 似乎沒有mtf評分所以拿135mm替代)
Canon EF 50mm f/1.0 L USM : 3.9

Nikon AF 50mm f/1.8D : 4.4
Nikon 55mm f/2.8 Micro : 4.4
Nikon 85mm f/1.4 : 4.4
Nikon 105mm f/1.8 : 4.4
Nikon AF 50mm f/1.4D : 4.2
Nikon 50mm f/1.2 : 4.2





評比來源 http://www.photodo.com/
(Canon EF 200mm f/1.8 L USM: 4.8)順便補一下 200mm f/1.8L 有4.8的高分
Nikon鏡頭資料可能不如Canon來的齊全,以致分數看起來偏低。
可惜他們沒有Zeiss 鏡頭系列的mtf評分,不然mtf表現應該會比Leica R系列更亮眼些

不知這樣有沒有稍微解惑一些人對萊卡光學水平上的問題?
R系列已停產多年,鏡頭更是多年前的設計....

更不用說 Leica S 鏡頭系列在中幅相機上備受肯定的評價。

萊卡在電子與數位產業上本來就不是專家,所以針對這部分我想沒有什麼好去討論的,
對M系列的數位機身,我個人是有點失望。
不過數字真的不是一切...

最後,分享一臺hasselblad相機,這台相機絕對沒有亮眼的評分,但比起一味的追求銳利度,這拍出來的東西有趣多了

http://www.kellyangood.co.uk/hasselblad.html




Taipei 101 wrote:
Leica R 鏡素質也很好,轉接到EOS機身素質依舊
35/1.4(浮動)、50/2、80/1.4、100/2.8、70-180/2.8都很棒
連大砲鏡頭的發色解析也同樣優秀,但MF加上可怕重量令人卻步
爭論測試結果沒有太多實質上意義
我二十幾年前剛學攝影的時候會去看MTF
現在連看都懶的看
有太多東西無法從那些所謂的測試看出來
比方說發色、散景、層次、階調、立體感、臨場感、微細節
還有一種無法比較的元素,叫味道
論色彩,比Leica暴力的很多
論銳利,如刀削般鋒利的鏡頭也不少
但這些都不等同於美感
Leica光學所傳遞的平衡感仍屬上乘
其鏡頭素質及作工也不因光圈小,價格低而大打折扣
Leica多年來一直是光學技術的標竿
不管你我同意與否,這是全世界公認的


這種避開直接PK

只說"也很好"的信仰式說詞

是啦

沒說很不好

只是你的很好究竟好到什麼程度?

要說"也很好"

請問現在哪一家廠商的鏡頭配不上"也很好"這個說法??

照你這種邏輯

現在也很好的廠商多了個去了

每家都"也很好"有說跟沒說不是一樣

你敢不敢挑明著說萊卡可以在實際拍攝成相上優於哪幾家廠商??

你提的好幾項都可以測試的出來 尤其階調和層次

現在有屏幕可以讓你放大慢慢檢視層次與階調

至於立體感臨場感你只要敢定義出來 一樣可以PK

微細節又是啥?

敢不敢定義一下??

你能定義微細節是什麼 一樣可以PK的



光學的平衡感又是什麼??

敢不敢說具體點?

先具體說出來這標準是啥 我們就能好好來檢視一下

現在的廠商排行 萊卡的成像平衡感算不算"上乘"

不然我看你這些虛無飄渺的詞也只是練練文筆

萊卡一直是光學技術標竿??

還全世界公認??

這更好笑了

證據在哪?

蔡司原來在光學上都得歸為萊卡的追隨者阿??

你要不要再練文筆寫小說前

稍微去看一下過去一世紀

有哪些東西都是來自蔡司的設計??

扯謊也要懂得三分真七分假

搞點史料在你的故事裡來唬唬人

最後再說明一次

你自己有信仰自己爽就好

別扯到與其他廠的排名

卻拿不出一點實際上勝過其他廠的紀錄

sota919 wrote:
這個很多人知道, 只...(恕刪)



我不是說改鏡拉,
愛展能有出過相機頭阿,
有給nikon、canon使用
你應該也知道,
不過我看這邊要戰起來了,
我還是躲遠點,
期待明天出門趴趴走拍拍照就好

http://lovefool-tai.blogspot.com/

sota919 wrote:
反駁也不必舉證, 那我們是在看什麼戲. 這最適合晚間九點的節目. 誰可愛了.
指責別人的同時, 自已有試過嗎? 沒有試過也請提出別人的文章來說服人.

Leica 已不生產 R 鏡, 知道吧. 拿什麼比, 就算拿停產的 R鏡比也強上 SLR 的主流品牌許多.
R90APO, R50 E60 ROM, R80 ROM, R100APO, R180APO 這些都是好鏡. 現在二手價格為何那麼高? 另外 Contax C/Y 55/1.2 及 85/1.2 也是因光學品質好, 二手價格也很高.


當然舉出的人有先舉證的義務啦

難不成你打幾句屁話旁人就得大費周章替你找評測?

要大放厥詞的人不先準備好點資料

還要反駁的人替他找?

幼稚園小孩??


R鏡比SLR主流品牌強許多是吧??

SLR最主流就是N.C啦

你指的是哪幾隻??要用哪個焦段來PK??

附上相關測試來瞧瞧別客氣

不然你想都不想的噴出一句"比現行SLR主流廠強許多"

這結論你是夢到的還是瞎掰的?


再來居然講到價格 我連噴你都有點懶

價格這玩意牽涉的層面跟光學表現根本沒有必然相關

CY那兩隻我比你還清楚

儘管光學表現不差 但關鍵那是"限量"

硬要搞清楚它光學表現是什麼程度

85那隻人家對岸抓來跟85LPK的帖子可火了

實際的成像一樣勝不了85L


你的程度要是只有這麼點

停產或是限量的東西還在看"二手價格"來判斷成像

我覺得你就自覺點

自己愛啥自己自嗨就好

我要隨便提幾隻二手價炒個老高的鏡問問你成像

還不把你搞的價值觀錯亂了??

別說我唬你

CZJ 55 1.4啥價你心理有底不??

75 1.4你"聽過"不?(不是大B阿,我沒打錯就是75 1.4)

你不會也要告訴我以上這兩隻的光學也比現代鏡好吧?
lovefool wrote:
我不是說改鏡拉,愛展...(恕刪)


是啊, 只有口水, 沒有數據, 又很激動. 讓我想到晚上九點出沒的名嘴.
我也要閃了, 不回文了. 不會與沒程度的人交手. 要噴請自噴.
那位沒程度的, 不必激, 我 EQ 很好, 不會回你的.
星期日去金門 Happy. 颱風很合作.
寫實製造 wrote:
這種避開直接PK只說...(恕刪)



你爭辯一個事實,你肯定會



一個職業攝影師的leica使用手記
柯克·塔克

http://digi.163.com/05/1114/02/22G3E2DM001618F6.html


A Pro Photographer's review of the Leica M6 and lenses for it
by Kirk Tuck,

http://photo.net/equipment/leica/m6

...............................................................................
1、最為安靜的快門。快門的噪聲非常小,通常在室內的說話聲都可以掩蓋快門釋放的聲音。一般說來,越少分散攝影師注意力的照相機越是好相機。

2、在所有的35毫米照相機中,徠卡M是使用廣角鏡頭時調焦速度最快和最為精確的。使用徠卡35MM、28MM、24MM、21MM鏡頭在大光圈時仍能獲取非常清晰銳利的照片,攝影師無需再為使用單反機時容易出現的焦點偏移或者失焦的現象而擔心。

3、說到鏡頭,大家應當注意到,曾經有無數的雜誌、網站和測試報告,以及無數的專業攝影師發表過評論,都認為徠卡鏡頭(尤其是它的廣角鏡頭)是世界上所有35毫米照相機中最好的鏡頭。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成像依然銳利無比,讓你在拍攝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4、徠卡M6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其非常普通的外觀。它看起來完全不像大型的專業相機,配有馬達、可更換棱鏡,還有龐大的變焦鏡頭群。絕大多數人面對M6都不會想到它是攝影的利器,都會把M6錯誤地看成是一台陳舊的傻瓜機,因而他們會相當地放鬆並去掉戒備之心。所以,當你需要偷拍的話,徠卡M6就是最合適的機器。

5、沒有復雜的機械和電子結構,再加上德國精密的製造工藝,造就了M6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家持公正立場的雜誌曾經報導過:尼康和佳能照相機的設計目標是確保快門有15萬次的使用壽命;而徠卡M6設計的壽命高達40萬次。

6、由於沒有反光鏡系統,所以徠卡M在確保快門柔順以保證照片質量的同時,無需在鏡頭設計上做出什麼折衷。徠卡M的上述其他優點也有賴於這一特點。


.....................................................
我通常攜帶如下器材旅行:兩台徠卡M6;一支21mm ASPH鏡頭;一支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這是徠卡生產的變焦鏡頭,有三個焦段,非常小巧和緊湊,即使在全開光圈時成像依然優異);一個為28mm鏡頭配用的有明亮視場框線的獨立取景器;一支50mm Summilux f/1.4和90mm APO Summicron鏡頭;一個小型的徠卡桌面三腳架和一個小型的SF20型閃光燈。全部器材加在一起總共只有6磅多重,可以放在一個中號的杜馬克攝影包內,而且還多出不少空間裝膠卷。除了缺少長焦距鏡頭外,這套器材比尼康的同樣配置要輕得多,但總體成像質量要選勝於尼康。

先看看21MM鏡頭。尼康的那支20-35的變焦頭除了四角之外,成像還是非常銳利的,但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變形。要想使四角與中央的銳度相當,至少要把光圈收縮到f/5.6或者f/8,但這樣就限制了在室內的手持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或者閃光燈。而徠卡的21MM ASPH鏡頭即使在大光圈下也不存在變形,而且在大光圈下其四角的銳度和分辨率與尼康鏡頭在f/5.6時的中央區域相當。用M6配合21MM鏡頭進行拍攝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悅的事情。在其他焦距的選擇上,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尼康的80-200更為實用,因為它涵蓋了徠卡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的焦距。但事情並不完全如此。我的長焦鏡頭多用於拍攝肖像和為會議拍攝資料照片。在拍攝會議資料照片時,我通常都坐在第一排,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發言者的面部表情,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參會人員對我的注意。在這種場合下,閃光燈是絕對禁止使用的。

我通常使用柯達的Supra 800型膠片,並在鏡頭前面加一塊80C濾鏡。這塊濾鏡的作用是在碘鎢燈照明條件下使用日光型膠片時可以做一部分的校正,剩餘的校正放在沖洗照片時完成。但80C濾鏡也會吃掉一檔的光圈。這裡有兩個選擇:巨大而又沉重的尼柯爾鏡頭,在2.8光圈時使用1/60秒的速度;或者是徠卡90毫米鏡頭在2.0光圈時使用1/125秒的速度。猜猜看哪一個選擇更有利於手持拍攝?猜猜看哪個鏡頭在大光圈下表現更銳利?沒錯,是徠卡!

此外,徠卡還有一些在某些特殊場合下極為重要的特性:非常安靜的快門,非常安靜的手動過片,非常安靜的手動倒片!
尼康在此的一個優勢就是它的80-200變焦頭所能達到的遠攝效果。但是,使用的焦距越長,那麼因為反光鏡震動和手抖動而對像質帶來的影響就越大。令我感到吃驚的是,對用M6和90MM鏡頭拍攝的照片做局部放大,其銳度甚至要好於用尼康拍攝的未做放大的整幅照片。顯而易見,使用徠卡M6和鏡頭,你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使用定焦鏡頭,在大光圈下得到非常銳利的圖像,更高的快門速度,更容易操作的體積和重量。
......................................................................
我將談一談徠卡M系列的幾款鏡頭,並將它們與我曾經使用過的尼康、佳能和康泰時G系列的同檔次鏡頭進行一下比較。作為一名攝影師,我使用的膠卷數量是很大的,每周大約都能拍攝100-200卷。因為我在短時間內如此頻繁地使用我的照相機和鏡頭,所以,我對它們的真實體會對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可能要經過數年才能得到。況且,在高強度的使用條件下,器材的優點和弱點都會充分地體現出來。下面的評論雖然是我個人的觀點,但它可是基於二十年的觀察和學習才得出的。

徠卡21mm ASPH Elmarit鏡頭:這是一款絕對頂級的鏡頭,在大光圈下銳度表現特別優秀,與其他徠卡最新型的鏡頭一樣具有典型的徠卡家族特性。我還有一款徠卡R系列的21MM鏡頭,我發現只有把光圈收縮到F8時,它在銳度方面的表現才算得上與21mm ASPH Elmarit在全開光圈時的表現相當。佳能與尼康的同焦段定焦頭在任何光圈下的四角銳度都比不上徠卡的這款鏡頭,只有在f5.6或者f8以上光圈時,其中心銳度的表現才與徠卡的鏡頭接近。雖然用各種不同廠家的21MM鏡頭拍出的幻燈片看起來大致相同,但它你把它們都放大時(16X20以上),你就會看出差別來了。這時,用徠卡鏡頭拍攝的片子可以說是纖毫畢現,而其他鏡頭拍出的片子在細節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徠卡的。

我對好評如潮的康泰時G系列的21MM鏡頭的使用體會相當有限,因為我覺得它的附加取景器的變形非常嚴重,所以我很快就把它返給了銷售商。此外,我還認為超廣角鏡頭還是使用手動調焦比較舒服,而康泰時G的21MM鏡頭的所謂手動調焦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徠卡M的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是一款很優秀的鏡頭,既小且輕還非常堅固。在大多數的室內場景拍攝時我都用它,但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4限制了它在一些低照度條件下的使用。在50MM焦段時,以我的眼光來看它與目前生產的50mm M Summicron鏡頭是同樣出色的,但一些評論者認為在35毫米照相機的這個標準焦段上,該鏡頭是“能被其他標準鏡頭擊敗的徠卡鏡頭”。在中檔光圈條件下,絕大多數其他廠家生產的鏡頭都是非常出色的,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反差控制的設計上。在這一點上,Tri-Elmar鏡頭比尼康和佳能的標準鏡頭要做得更好,而且這也是可見的主要差別。

我個人並不喜歡康泰時G系列上的那個45毫米標準鏡頭,它看起來不像徠卡的鏡頭那麼簡潔,但它的色彩飽和和色調控制都非常好,在銳度方面的表現與徠卡的產品不相上下。

在35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仍具有很高的銳度,但與50MM焦段相比反差有所下降。徠卡的35mm ASPH Summicron鏡頭的表現雖然比它強,但兩者的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它們兩個都遠遠地領先於尼康和佳能生產的同焦段定焦鏡頭。康泰時G系列的35MM鏡頭雖然在色彩表現上與它的45MM鏡頭相當,但在銳度表現上要差一些,顯然不像被誇獎得那麼好。

最後,在28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的表現也不輸於其他廠家的產品,雖然它的變形稍大一些,但其反差仍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儘管不同廠家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各有其特點,但由於徠卡的Tri-Elmar鏡頭在這個焦段上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精密調焦,而單反機在廣角焦段無論是手動聚焦還是自動聚焦都可能出現失誤,所以在這一點上徠卡還是有明顯優勢的。在這方面,無論是我自己的實踐,還是其他專業攝影師的經歷,都有不少例子可以予以證實。事實上,與那些傳說的神話相反,28MM焦距的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景深並不如想像中的是無限的,並不足以掩蓋調焦上的誤差。

由於Tri-Elmar鏡頭的成像質量絕不輸於上述參加對比的其他定焦鏡頭,所以它的鏡身的小巧就成了該鏡頭真正的優勢所在:攜帶一個Tri-Elmar鏡頭,就等於擁有了三個不同焦距的高品質鏡頭,而其體積並以不比一個小型的單反機鏡頭大!而這款鏡頭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證調焦的精密度是我能順利完成拍攝任務的關鍵所在。

50mm Summilux鏡頭:

這是徠卡M系列的標準高速鏡頭。我必須承認我喜歡高速的標準鏡頭,我曾經因為想使用佳能的50mm 1.0 L和85mm 1.2 L兩款高速鏡頭而購買了佳能的EOS-1型照相機,這兩款鏡頭都有極其特殊的光學性能。但遺憾的是,這兩款鏡頭的USM馬達的自動聚焦速度都太慢了,很難用它們來進行快速抓拍。事實上,如果佳能的這兩款鏡頭的自動聚焦性能與其光學性能相當,或者是可以進行手動調焦的話,我可能就會一直使用。它們的光學性能極為出色,與徠卡玻璃不相上下。尼康和佳能的50mm f/1.4鏡頭都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價值,它們在大光圈下不是十分銳利,收縮光圈後的反差表現又不令人滿意。徠卡的50mm Summilux可以在任何光圈下輕易地擊敗尼康和佳能的同等競爭對手,但體積卻只有尼康和佳能的一半大小。在大光圈下的表現強於50mm Summilux M鏡頭的就是徠卡R系列的最新版50mm Summilux鏡頭,它使用了多達8片的鏡片,我想它一定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設計的!我之所以也使用徠卡的單反機來完成一些拍攝任務,就是因為徠卡的單反鏡頭里有50mm Summilux、80mm Summilux和180mm APO這三款出色的產品。

康泰時的單反機也有兩款不錯的50mm標準鏡頭,但它們同樣在大光圈下不夠銳利,在反差和細節描寫上也比不上徠卡的鏡頭。能夠算得上是徠卡標頭的真正對手的是康泰時G系的45mm鏡頭,它的表現與徠卡的表現各有千秋,但我要說G系列的標頭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在“盡可能暗的”的光照條件下,我都是使用50mm Summilux M鏡頭來完成絕大多數拍攝任務的。它的抗眩光能力很強,反差極其出色。用它拍出的片子,銳度非常高,感覺就像是人眼之即時所見。而且,它的焦外成像效果也十分迷人。我認為,它和M6對我來說是一個相得益彰的圖像攝取系統。

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簡直是太銳利了!

我曾經擁有過四個不同版本的90mm Summicron鏡頭。第一個是在鏡身底部有一個三腳架插孔的那種;第二個是它的第二代產品;第三個是為徠卡R系列生產的版本;第四個就是目前的APO Summicron。徠卡的這款鏡頭,與其他廠家的同型產品,甚至與徠卡的其他鏡頭相比都要高出一個檔次。在大光圈下它的成像非常的銳利,在f/16時也保持得非常好。如果你一定打算要用這款鏡頭來拍攝肖像照,那麼你最好使用濾鏡,或者在低照度下拍攝,這樣被攝主體的呼吸和輕微的移動可以稍稍減弱成像的銳利程度,拍出來的肖像照片感覺也會好一些。我之所以一直保留著第一版那款鏡頭用來拍肖像照,就是因為上述原因。第一版的鏡頭在大光圈下的表現稍微柔一些,而且在背逆光的情況下有一點點的眩光。我曾經使用最新版的APO鏡頭,用Kodachrome 25和Fuji Velvia型膠片拍出的片子,在LightJet型打印機上放大到40X60英寸時,在銳度上與哈蘇相機及大多數4X5相機拍出的片子不相上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