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去年10月底,利用星期六下午的空檔,走了一趟由紛紛擾擾歸於平靜的新北投火車站。
新北投火車站隨著新北投線鐵路通車而於1916年4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稱作「新北投乘降所」,後改稱為「新北投驛」,「新北投」的地名也由此而來。
1937年,因運務量的增加而擴建。
所以在新北投車站的老照片中,會見到2種不同版本;
就是一側屋頂只有3個牛眼窗的增建前樣貌,以及多了1個不等距牛眼窗的增建後樣貌。
但不論牛眼窗有幾個,增建前後,濃濃的歐風絲毫不減。
然而,隨著時光荏苒,在時代的巨輪輾壓下,北淡線鐵道即將從舞台上謝幕,由運量更大的捷運所取代。
在當年文資保護意識薄弱之時,新北投車站自然也難逃一劫,於1988年遭折除,移至彰化台灣民俗村,從此成了流浪異鄉的火車站。
十多年之後,文資保護意識漸漸抬頭,2003年開始有爭取老車站回家的聲音出現。
但經爭取多時,在2012年台灣民俗村卻又遭法拍,新產權所有人不願割愛,彰化縣政府又給予文資身分,在異鄉流浪的老車站回家路迢迢。
2013年4月,產權人日榮資產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將老車站捐給臺北市政府,老車站回家似乎有了希望。

然而,接下來卻是一連串的爭議。
從是否回原址,拆卸後原構件的保存,以及組立後的品質,細部的結構,原構件的使用比例,都衍生出許多爭議點。
最後,在老車站101歲生日之後的2017年,見到的是座沒有回到原處,在一旁公園內搭建的全新「古蹟」-1座沒有月台的火車站。
無論如何,新北投火車站是在原址附近重新組立起來了。
老狗曾於2017年4月,車站剛組裝完成開放參觀時造訪。
當時的感想是雖然許多構件都更換成新木材,多處建築工法也不復過往的精細,但木已成舟,只希望它還能好好的留在新家。
畢竟,車站終究是當地人生活中很重要的回憶,沒了回憶,就像失去了根。

事隔2年半,再訪新北投火車站,它當然還是安安穩穩的留在新家,參觀的遊人依舊如織,不同的是在七星公園中多了座有雨遮的月台與一節北淡線列車車廂。
或許,臺北市政府聽到了民眾的聲音,在公園中復舊了一座月台與一小段軌道,而後找來一部當年的列車,讓老車站不再是孤孤單單的存在公園中,像個樣本屋一樣。

但老狗心想,雖然又過了2年半,或許很多人對新北投車站的回憶,還是停留在台灣民俗村內的淡藍色外觀車站吧!


現在的新北投火車站,站在捷運新北投站旁的七星公園內已經2年多了。
原本屋頂的銅瓦也因為北投特有硫磺氣的作用而變為黑色,成為現今的外觀。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新北投車站的遠景。在今(2019)年,多了在公園內的月台、鐵軌與列車相伴,老車站不再孤單,像個大模型一樣。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站的側面山牆。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切角頂是從這個方向可以看到的建築特徵,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走到車站的另一面。在簷架下的雕花托座刻花精緻,是建築上的另一個重點。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精緻的雕花托座特寫。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屋頂上的牛眼窗,又是另一個建築重點。新北投火車站在1916年落成時,屋頂1側僅有3個牛眼窗,在1937年擴建後,增為1側4個,共8個牛眼窗。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從另一面看新北投車站,可以發現除了牛眼窗的位置不對稱外,整棟建築幾乎是左右對稱的。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看完了老車站的建築外觀,到新建的月台上走走,瞧瞧有什麼新鮮事。
這個月台指示牌是仿舊時的指示牌所做。因為新北投線只有2站,因此新北投站的月台指示牌上的路線距離指引只有單一方向:北投站1.2公里。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站在月台「下」看火車站。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月台與火車站之間的對應位置。
由於新北投站是終點站,因此月台和軌道呈90度正交。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月台旁的車廂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及臺灣鐵路管理局三方的努力下出現在此處的,為35TP32850型三等普通客車車廂。

車廂邊的序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廂諸元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廂側面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廂內部的樣子,就和一般臺鐵以前的通勤列車很像。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廂內的配備,部分是原來就有的。
車頂的電風扇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成列的頂置電扇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乘客拉環(1)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乘客拉環(2)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側邊一字形座椅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至於這些看板、海報、說明牌就是為了解說用才增設的。
淡水線的故事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行駛淡水線的臺鐵列車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列車模型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站老照片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鐵道老照片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路牌套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車站用品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站務員和車長的配備(1)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站務員和車長的配備(2)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下了列車,看到月台另一側的另一塊指標牌。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從月台的底端看列車及車站。月台雨遮的造型挺有美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鐵道端點的車擋特寫。由於新北投站是終點車站,車擋是一定有配備。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火車站的內部,現在除了小部分空間做為辦公室之外,其餘的空間變成連通的一大間,展示一些和車站及北淡線列車有關的物品。
展覽的內容有部分是會更換的,因為和上回開幕時來訪看到的不完全相同。

照片中是火車站內的大廳,遠方推測是原本的票務辦公室。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從票務辦公室方向看大廳。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展示的內容大多是和北淡線有關的文物,以及新北投火車站整修重組時,換下來的不堪使用構件。
這組照片是車站建築骨架模型展示。
側視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前視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後視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這部分是舊照片展示
後向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前向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木架榫合示意。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火車站的舊構件展示,這些大多是不堪使用的構件移作展示用。
舊構件(1)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構件(2)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構件(3)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構件(4)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牛眼窗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牛眼窗片段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托木木架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然後是一些鐵道文物的展示。這些展示品對於常常去了解鐵道文物的人應該是不陌生。
車長帽、工程帽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平交道警示燈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平交道自動警報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鐵道用燈具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舊電話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宣傳海報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飲料架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再來就是很多人喜歡看的鐵道列車模型。
老狗不是鐵道迷,也不是模型玩家,搞不清楚它們是什麼車型,就請看倌們自行研究了。
A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B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C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D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E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F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G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還有就是新北投車站的小模型。這些模型擬真度挺高的,很能吸引目光。
A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B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這面牆可能是原來站房內的辦公室與候車大廳的分隔牆,窗戶的造型很特殊。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牆上另外還懸掛一些舊時物品,不知這些文物是打那兒找出來的?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新北投火車站歷史整修的外形變革。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火車站維修的痕跡,在照片中的窗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不論是工法或是細緻度都有很大的差距。
從前蓋木造房子怎會使用這種釘槍用的鐵釘??
木料的修邊也不會這麼的粗糙。但不論如何,算是修好了~~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這部舊電視應該不是和北淡線有關的舊物品,而是只是為了展示影片而擺出來的造具吧??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現在的新北投車站門牌。
臺北市 北投 新北投火車站 - 過家門而不入,但不再孤單的「古蹟」

新北投可說是臺北市區內的熱門景點,不論平假日遊人都挺多的。
現在又多了個新北投車站,構成完整的旅遊線。
希望重建後的老車站,除了保留在地人的回憶之外,也能引領觀光,帶來更多的人潮。
最棒的是假日都有市集可以逛 讚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