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燒居酒屋進軍拉麵界,已經有吳留手這個案例了,這家重熙老麵,和老貳樓是同個經營團隊,可以說是串燒店進軍拉麵界的第二家,不過店名並未沿用,店面就開在小南門附近的巷內,因為小南門舊時又名重熙門,有「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因此將店名取為重熙,是經營團隊希望可以把這碗好吃的麵、把這煮好湯的態度,從重熙老麵發揚到各地。至於老麵並不是使用老麵發酵製作麵條,而是取自拉麵的諧音,另有老味道的意思。店面就設在一排老屋的中央,不是太起眼,木造裝潢有點日本拉麵小店的感覺。座位數不多,室內約6人,室外可坐3人。店裡吧台上的簾子,是以拉麵意象寫出的麵字做裝飾,相當有趣。入座後第一杯水會由服務生送上,之後要自己添加,不過水壺只有門旁的那一壺,坐在裡面的客人就有點不方便。店裡販售主要餐點為雞濃白湯老麵、雞油拌老麵及雞濃白湯野菜燉飯,另外就是小菜和配料的加點,價格則滿合理的,最貴的雞濃白湯拉麵售價是$200。



重熙老麵點餐方式是劃好單子後先買單,點餐時問了一下店員麵量大概多少,他說大概120公克,可以加麵。想了一想,決定一次就吃掉兩個口味,因為拌麵有點微辣,口味比較重,所以請店員先做雞濃白湯,吃完再上拌麵。因為內場一次只處理兩碗麵,加上是粗麵,等待製作的時間有點久。不過好東西是值得等待的,雞濃白湯老麵上桌後,光視覺上就很滿足,$200竟然有這麼多片雞肉叉燒,有的拉麵店一碗快三百還沒有半片肉呢。雖叫白湯,但湯的顏色還是有點透明,且富含膠質。這湯底是以國宴用的「白鹿花老母雞」,再加上大量的雞腳、蔬菜長時間熬煮而成,口味不像所謂正統的日式拉麵風格,比較接近中式餐館的老母雞湯,香醇濃郁又順口,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雞肉叉燒僅有簡單香料調味,雖然是雞胸肉,但保有相當多的水分,一點也不乾柴,入口盡是雞肉的鮮甜。麵條則是平常拉麵店吃得到的粗捲麵,Q彈有咬勁之外,巴湯力也不錯,足以撐起這好喝的湯底。溏心蛋中規中矩,味道不搶戲份。小碟子裡一邊是蝦油,一邊是蒜酥,店員建議先品嚐原味,大概吃一半之後再視需求加入。我個人覺得這兩項都加入後,對味道的影響不會很明顯,僅多了些微的不同香氣,沒有太大的加分效果,不加也無所謂。
拌麵在我吃完雞濃白湯後才製作,所以又等了一下。拌麵端上後,我先夾了一小塊肉燥試試味道,感覺不太到辣度,不過滿香的。將肉燥、麵條和底下的調味油充分攪拌混合後,再入口的感覺又和我剛剛直接吃肉燥不同,肉燥香氣依舊,但咀嚼麵條之後,可以感受到些微的辣度,還有一些些麻度,我在猜這麻度辣度或許是調味油帶來的,但也有可能是我舌頭鈍,沒吃出肉燥的辣度。整體來說,拌麵雖有一點點辣,但很溫順,很好入口,只吃小辣的人應該不用擔心。而麵條在拌麵中的表現也不錯,能夠充分吸取醬汁的風味,鮮嫩的雞肉叉燒在這裡也非常搭配。
離開前我問了下店員,能否點湯麵加辣醬,他說只要點拌麵,再加點一份雞湯,就可以做成麻辣拉麵了,原來那個雞湯加點,還有這樣的功能,下次過去應該會先吃看看麻辣版湯麵。
重熙老麵
地址/台北市廣州街8巷7號
時間/17:30→21:30,試營運期間以粉絲團公告為主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hongXiRamen/
其他拉麵店介紹
【拉麵圖鑑】雞二拉麵,台灣雞湯拉麵始祖重出江湖
【拉麵圖鑑】麵屋真登,新潟拉麵名店進軍台灣
【拉麵圖鑑】お帰り,歡迎回家吃拉麵
【拉麵圖鑑】豚骨一燈來台,信義區再添拉麵名店
【拉麵圖鑑】Aburasoba Shin 油そば専門店,原來東京油麵也有精緻吃法
【拉麵圖鑑】油そば東京油組総本店台北敦南組,首家東京油麵專賣店進駐台北
【拉麵圖鑑】誠屋拉麵心齋橋章魚燒拉麵,來台10周年紀念限定口味
【拉麵圖鑑】吳留手拉麵,串燒跨足拉麵,帶來濃厚雞白湯
【拉麵圖鑑】山嵐拉麵,札幌拉麵強勢登台
【拉麵圖鑑】拉麵專門店小川台灣店,休息一個月後再出發
【拉麵圖鑑】麵屋豚介,平鎮拉麵店湯頭全新改版,重磅回歸
【拉麵圖鑑】札幌拉麵北一家,內湖最強拉麵店全種類攻略
【拉麵圖鑑】山形心心台北店,湯頭順口價格平實
【拉麵圖鑑】玩笑亭(なんつッ亭),重新開幕帶來新菜色
【拉麵圖鑑】ラーメン無敵--無敵犇牛,三重肉最多拉麵
【拉麵圖鑑】阿吽亭日式原味拉麵,師承大阪的滋味
【拉麵圖鑑】美濃屋炭火燒肉手打麵,淡水漁人碼頭用餐選擇
【拉麵圖鑑】鳥人拉麵(TW),北台灣最強雞白湯拉麵
【拉麵圖鑑】樂麵屋厚切叉燒煮干醬油拉麵,北台灣要吃煮干拉麵就是這碗
本文同步發表於:【拉麵圖鑑】重熙老麵,串燒居酒屋進軍雞湯拉麵又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