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的早餐,烏醋乾麵與福州乾麵


大台北附近有好幾家烏醋乾麵,有北市環河南路的阿明,三重大胖,五股工業區還有樹林及土城,最後兩家沒吃過。傳到第二代的三重光復路大胖烏醋乾麵名氣最大,店內還掛有新北市議長送的匾額"福客常臨",侯友宜也曾光顧上報。每家烏醋乾麵似乎師出同宗,煮麵方式/加豆芽菜,醬料,湯品都雷同。不知這幾家關係淵源如何? 除了上述在一些市郊小型工業區常常看到工業區烏醋乾麵的招牌已經到了不及備載程度了。加盟? 鐵定不是連鎖。

近50年歷史的阿明烏醋乾麵價格稍高,但也只是大碗乾麵比別家多個15元,而且不論是乾麵還是湯品品質維持穩定環境衛生也較佳,都較其他家好。不過點餐時需要特別表明不放味素。

可能營業額最高的三重大胖烏醋麵便宜大碗。第一次點了一大一小麵,去端麵時與同行友人互對一眼,這這這這是大碗吧!!! 幾乎是以前傻瓜乾麵中碗(現已無中碗),下兩秒店家問大碗誰的? 尖起來是大碗,大小碗差5元,CP值高? 見人見智,不是價低麵多就好。離峰時一堆麵預煮放在碗中等客來再回鍋加熱,吃起來已無咬感,煮麵水也沒瀝乾,感覺像是帶湯的乾麵。湯品的湯頭都是大骨及內臟熬煮符合台式要求,大部分時刻都有濃郁鮮美,但也不是每次都如此。均價50元/碗的湯應該要有更高水準。寧夏路柴寮仔米苔目在這方面的處理就令人激賞。

相對注重煮工的福州乾麵。每碗麵起鍋必用力瀝乾水分讓麵香醬香油香蔥香層次分明香香入口。傻瓜乾麵一直鼓勵加辣渣辣油烏醋整碗麵只有辣酸,應該要試試先吃一半是否有麵香醬香油香蔥香。
根據逯耀東先生的"餓與福州乾拌麵"。台灣福州乾麵可能源起小南門旁的榕樹下,連鎖的傻瓜乾麵還有附近的中原乾麵以及樺林乾麵可能都出自同源,尤其是樺林乾麵連煮麵台都像極了以前小南門旁的榕樹下煮麵台。也有相當歷史泉州街林家乾麵雖然也是福州乾麵但是跟上述三家,大異其趣,也不提供辣油辣渣,更早時每人找張板凳坐在國聯影業圍牆邊以椅為桌稀哩呼魯就吃了起來。1963成立的國聯影業跟這家福州乾麵有相當淵源,不知道當時有那些大明星吃過。
連鎖的傻瓜乾麵似乎任何人都能站上煮麵台,煮出來的乾麵品質當然也參差不齊,除了他的烏醋似乎也找不到其他可褒之處。沒有分店的中原/樺林/林家。就固定幾位煮麵,品質都能維持相當。餛飩魚丸蛋包是福州乾麵的標準湯品,湯頭平平不是以此取勝,口味就不是上述幾家烏醋乾麵能夠比擬。

還有其他幾家號稱福州乾麵(相較源起小南門榕樹下),如南門市場邊/青島東路/貴陽街一段/忠孝東路巷內二代福林/羅斯福路二段巷內,都少了些福州乾麵應有的香氣。南門市場邊的福州乾麵有點油腥味,應是豬油品質欠佳。台北西藏路上的福州麵又是另一個異數,沒有單點乾麵,只有套餐,不過品質是能夠維持一致。
店家對於福州乾麵的青蔥處理就可以知道在其他細節上是否細心,新鮮/細切/不能冷凍/清洗過後風乾。

除了烏醋乾麵與福州乾麵,台北還有源起仁愛醫院後門的陳記豬肝湯麻醬乾拌麵(鐵食心嚐),目前有三家都是家族成員在經營。不過一套麵湯下來不是兩個銅板能夠打發。
萬華雙園街阿伯蛋包麵,除了雙園街還有兼賣甜不辣的東湖分店,另一家蛋包麵是由越籍人士在延平南路所經營。
三重新興路客家米苔目,好口感的手工米苔目簡單加上做工繁複的客家油蔥/辣醬油是否能達到"米其林指南的觀點角度"---帶來肚皮慰藉---。
這三種非典乾麵都極具特色,也都是值得推薦。

對不起無圖,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大大可以更新資料庫了
報導有科學家證實
味素是大自然存在物質
不需要過度恐慌排斥
適量無妨
有興趣可以自行估狗

bmwong wrote:
不過點餐時需要特別表明不放味素...(恕刪)
三重大胖我常吃,
麵體很糟糕,有時候還有一股味焦味。
但是骨肉湯就很不錯。
傻瓜乾麵是學生時代的回憶
三五好友放學後點一碗麵
樓主吃這兩種乾麵頗有心得喲,應該有點年紀不然年代有些遠的乾麵不會如此熟悉.真要多謝你的貼文,讓我憶及吃泉州街林家乾麵是翻牆出來吃的,當年是路邊的一攤車倆板凳就圍坐著吃起來,男老闆腰間兜著白圍裙,煮蛋包時因人多同時煮多份的蛋花溢出鍋面的景象仍在腦海中縈繞呢......
他們的湯 好喝
畢竟大骨 跟一堆內臟 煮出來的
麵 就得看運氣了
有時候不錯
有時候 太爛了
pingyingtu wrote:
三重大胖我常吃,麵...(恕刪)
工作機 上線 P15 Gen1 48G RAM 一堆頻率不統一的 合在一起跑
不知道原PO是不是社會組的
市面上類似味精的產品的化學式有看過嗎?
為什麼常常有人說 吃完會口渴 表示味精加很多
因為味精跟鹽是很像的東西 都是跟鈉結合後的生成物
吃了很多鹽的東西 是不是也很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