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賞鳥課程紀錄
時間:2008/04/30
製作人:鄭淯豪
地點:六號水門、島頭公園
出席人數:12
內容:社子島留鳥-戶外教學
心得:
今天趁著天氣陰雨間露出陽光的舒適氣溫,大夥到社子島淡水河岸六號水門集合,不時有些單車族與慢跑客對我們這麼大一群賞鳥團行注目禮,首先在退潮的河岸濕地上,隨著陳王時老師的驚呼,大家一擁而上,搶著觀察鴴科與鷸科鳥類的生態,遠方不時又幾隻埃及聖(睘鳥)飛躍頭頂,伴隨著夜鷺與蒼鷺的身影,總算自己可以辨識鳥類的不同特徵,很有成就感唷!以下將上次老師的資料補充,野外求生注意事項
1. 蜜蜂:遇到蜂群,採低姿勢離開,被蜜蜂扎到,用小聶子除掉,切勿用手擠壓蜂針,患部用氨或尿塗抹,隨身攜帶抗組織胺。例外:虎頭蜂→秋季兇猛,扎人後蜂針可持續叮入侵者,不掉落,須立即拔腿就跑,離開200公尺範圍。
2. 毒蛇:台灣常見毒蛇六種→雨傘節、青竹絲、百步蛇、眼鏡蛇、鎖鏈蛇、龜殼花,如遇蛇離牠身長的3/2距離,若被咬,須保持心情輕鬆,心跳平穩,切勿以口吸毒,以止血帶纏繞,每15分鐘放血一次,避免組織壞死,盡速送醫。
以下為這次賞鳥所觀察鳥類整理:
鳥名(鴴科) 種/生息狀態 特徵:行群棲、善行走、嘴頸皆短,如遇干擾會擬傷
小環頸鴴 冬候鳥 16CM黃腳、頸環連、脖子白、無翼帶。(金框鴴)
東方環頸鴴 過境冬候鳥 18CM黑腳、頸環不連、脖子白、小紅帽。
蒙古鴴 冬候鳥 20CM黑腳、矮肥短、繁殖羽紅脖胸。
鐵嘴鴴 冬候鳥 22CM黃腳、嘴較長、上胸紅橙色。
鳥名(鷸科) 種/生息狀態 特徵:為小至大型水鳥,大多以觸覺覓食。
磯鷸 冬候鳥 18CM臉頰至上胸有褐色細縱斑,翼角處上凹白色斑。
黃足鷸 冬候鳥 25CM胸斜橫斑、腳短
青足鷸 冬候鳥 35CM臉頰縱斑嘴喙前端略為上翹,腳長藍綠色。
鳥名(鶺鴒科) 種/生息狀態 特徵:邊飛邊叫、停時上下擺動尾羽,飛行呈波浪狀
黃鶺鴒 冬候鳥 17CM叫一聲幾、背為橄欖綠色,腹部為黃色,非繁殖羽則褪為灰色。腳黑色,在開闊河口棲息。有黃眉、白眉不同亞種。
灰鶺鴒 冬候鳥 18CM叫二聲幾幾、背為鼠灰色,胸至腹部為黃色,腳肉紅色,長尾巴,在淡水與河溝處棲息。
白鶺鴒 冬候鳥 19CM叫三聲幾幾幾、身形纖長,全身由黑、白、灰三色系構成。以白面及過眼線亞種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