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續上篇:大稻埕慈聖宮、大稻埕教會、延平教會、涼州街街屋與原永樂公學校校舍 —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一部


這次的大稻埕臺北橋頭老建築散策,除了走訪第一部所提到的這些歷史景點之外,
後半段走訪的是和大稻埕在地產業、生活有關的景點,
包括有:
  • 文萌樓:這次大稻埕臺北橋頭老建築散策的最主要重點,因為想透過這棟百年民宅,了解臺北市還有公娼的那個年代,也想深入了解那段公娼們為性工作者爭取權益的日子。而老屋面對都更所受到的威脅,又是另一個故事,這也是老狗走到這棟建築外才發現的。像這樣的百年街屋怎可能孤伶伶的站立於此,老狗走到這裡時,實著大吃一驚。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 原臺北北警察署 :這棟建築與文萌樓所在的歸綏街相鄰1個路口,在日治時期是臺北北警察署,國府接收後先後做為「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的辦公室(1990年~2012年)。在2012年12月大同分局遷至相鄰的新大樓辦公後的隔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警察局完成點交,再經5年整修後,於2018年10月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 新芳春行:造訪當天殘念的景點,因為走到門口時已經停止進場了。這棟建築結合了「茶行」、「烘焙茶工廠」、「倉庫」與「主人住宅」等4種空間機能,也是興建當時(1934年、昭和9年)全臺北最大的茶工廠,規模宏大。2000年左右開始有都更的規劃,建商與臺北市政府便在拆與不拆之間拔河。後來保留門牌為民生西路309號的新芳春茶行本體,並將古蹟本體的獎勵容積轉移予建商,由建商出資八千萬元,在2015年完成修復,達到雙贏的目的。老狗曾在2018年參觀,事隔已5年,想再次參觀了解內部的變化。無奈時間不允許,只能待下次機會。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 老建築咖啡館:在大稻埕一帶,除了迪化街一段兩側的老屋大部分保留外,在延平北路近臺北橋南側一帶,有不少老屋同樣取得文資身分而保留。這回走訪了數年前曾造訪的原順天外科醫院(保安街84號),以及位在延平北路二段兩側的廬山軒(延平北路二段171號)、擺渡咖啡(延平北路二段214號),還有無文資身分,已經改建但仍保留老屋外觀的星巴克典藏咖啡保安門市(保安街11號)。這些老屋經整修後,現今大多做為咖啡館或食肆,所以順道走訪、看看保留下來的、具有時代感的外觀。
    原順天外科醫院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廬山軒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擺渡咖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星巴克保安門市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 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台北民生店:在大稻埕一帶走了一整個下午,當然要在天黑後找個補充能量的地方。老狗愛喝四神湯,所以來到了阿桐阿寶四神湯。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但只喝四神湯不會有飽足感,所以又造訪了位在對面的大埔鐵板燒,試試風味是否和中南部的分店味道相同。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把這次大橋頭下小旅行後半段的路線整理在這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 保安街84號、廬山軒、擺渡咖啡、星巴克典藏咖啡

參觀完大稻埕教會後,回到延平北路一帶。
在這裡有好幾家古蹟咖啡小店,像是順天文創咖啡館(保安街84號)、
擺渡咖啡(延平北路二段214號)、星巴克典藏咖啡 (保安門市)
這些應全都是近幾年文創風盛行下出現的老宅翻修再運用作品。
其中具有文資身分的就有順天文創咖啡館與擺渡咖啡。
而星巴克典藏咖啡則是重建後的建築,
低樓層保留昔日的洋房外觀,可以很容易看的出來。
至於廬山軒(位於延平北路二段171號)則是例外,據說是佛具行。
但路過時看起來似乎已經停止營運一段時間了。
這回即然又來到延平北路這一帶,就花點時間四處繞繞看看。

順天文創咖啡館,之前名為保安捌肆,
顧名思義就是位在保安街84號,建物登記於1921(大正10)年。
在日治時期曾做為飲食店與雜貨店,直到國府接收後,做為順天外科醫院使用。
老狗在2018年4月時曾造訪,當時內部做為咖啡館。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一篇:
臺北市 大同區 保安捌肆 / 順天外科醫院 -- 從商號、醫院到咖啡館

老狗後來經過這裡好幾次,得知咖啡館歇業,大門深鎖。
現在又重新開放,店名參考Google map的標示,變成了「順天文創咖啡館」。
外觀為典型洗石子四柱三窗立面,含一對羅馬複合式(Roman Composite Order)柱。
這是這棟建築外觀最大特徵。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側邊的房子已經拆除都更,可以看到建築本身相當深。
原本相鄰建築的內部格局,樓板與樓梯位置,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相鄰一條小巷轉角的建築物,同樣也有一對羅馬複合式柱作為裝飾之用。
轉角處切角成圓弧,稱為「隅丸」是日治末期常見的建築樣式。
不過這棟樓應該沒有文資身分,因為除了那一對柱外,似乎見不到其他特色。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現在的順天文創咖啡館更像是簡餐餐廳,除了咖啡飲料外,還提供簡餐與冰品。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放在騎樓下的手寫招牌,營業時間為中午到黃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轉個彎來到位在延平北路上的廬山軒,也是列名歷史建築的私產。
從外觀看就是標準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建物登記於1923(大正12)年。
原本是二層樓,三樓是後期增建的建物。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廬山軒對面是另一棟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建物。
這棟建築建於1920年代,從側邊外牆可見唭哩岸石及兩披水之屋頂構造。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站在騎樓下,可以見到內部的員工正忙碌中。
現今做為咖啡館營運,生意不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店內的菜單,可以參考一下。下次有機會來喝個咖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現在這棟建築名為「擺渡咖啡」,應該營運有一段時日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回對面去看一看全貌,最有意思的應該還是那面唭哩岸石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後方的巷子裡還有一棟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建物,就是掛著橘紅招牌前的那一棟。
在日治時期為「太平町五丁目警察官吏派出所」,
二戰後則為「延平二派出所」,對面的大樓就是第一劇場原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對面的第一唱片行,保有日治末期的建築特色。
位在轉角處切成圓角,稱為「隅丸」,是那個時期建築常見的造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像牛眼窗,八角窗,都是日治中末期才有的產物。
而第一唱片行本身應該也算的上是臺北市區內的「活化石」了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順著保安街走個幾步,見到不遠處有紅磚建築。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抬頭一看是新大樓仿老屋造型,可能是在低樓層復舊成從前的樣子。
或是用當年的建築裝飾語彙來做為新大樓的外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連臨街的騎樓也做成仿古的樣子。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個位置的店面被星巴克承租多年,做為所謂的「典藏門市」營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2個一樣是老朋友,老狗好多年前就蓋過這2顆章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家星巴克的內部與在地文化相結合。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櫃台的部分則維持星巴克的制式造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到對街就會發現原來是新大樓的低樓層,有著仿古的建築外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像這樣把新舊建築樣式合而為一,不失為維持街廓景觀的一種好方式。
畢竟老屋的維護成本相當高,在不破壞市街景觀下適度的改建,不失為一種維護市容的方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部分的4棟老屋與仿老屋全在保安街週邊,沿著保安街走走就可以看到它們。



🏛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原臺北北警察署

此建築落成於1933(昭和8)年,為日治時期臺北北警察署。
主要管理居民組成為本島人的大稻埕一帶。
外觀為折衷主義樣式,表面貼有國防色上釉溝面磚。
國府接收後,先後做為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的辦公室(1990年~2012年)。
因為在1998年就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因此警察局原本要將其規劃為可供一般遊客可進入參觀的「警察博物館」。
但臺北市政府後來卻規劃作為紀念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紀念館,原因可能是地緣位置。
2006年10月17日,臺北市政府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成立85週年,
於這棟建築的3樓簡報室成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從那時就已經開放參觀。
當年老狗曾經造訪過,要參觀前須先在大門警務服務台登記,感覺相當奇特。
2012年12月,大同分局遷入相鄰的新大樓辦公。
隔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警察局完成點交,
再經5年整修後,於2018年10月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
不久後,老狗就出現在這裡了,請看…
臺北市 大同區 原臺北北警察署 -- 與臺灣新文化運動息息相關的歷史場景

想知道對於這棟建築更詳細的介紹,以及和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連性。
可以看看老狗寫的,上面這篇舊文。
那為什麼曾經到訪過,還要再次參觀呢?
因為一來已經過了5年,二來9月天氣還是相當熱,三來離預約導覽參觀的文萌樓很近,
所以需要有個免費有冷氣又方便的地方歇歇腿,
這棟建築與文萌樓只相差一個街口,當然是優選啦!
站在對街轉角拍張全景照,發現與5年前的照片非常接近!
基本上,只要是日治時期留下的警察署建築,外觀幾乎都有共通風格,
就是以「隅丸」形式開門在街角,
外觀可見由屋簷、窗戶等所構成的水平與垂直線條,
再加上少許的幾何圖形做為裝飾,
整體而言就是所謂的「折衷主義」建築樣式。
不信的話,可以用Google街景看看
原臺南警察署、原臺中警察署、原新竹警察署,以及原彰化警察署。
看看是不是都有共同建築風格?但高雄警察署是例外。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二樓上方的女兒牆,沿著邊緣有一整列的方型凸出物。
下方則有簡單的四角星芒,以及水平凸出線條。
再下方則是二樓的長條型重錘窗,橫向成列。
以上皆是作為外牆裝飾之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下方的一樓入口同樣有向外凸出的雨遮構成裝飾用的水平線條。
雨遮側面同樣由小面積的方塊作為裝飾。
入口兩側的西洋式柱是視覺的焦點,因為上端有著花紋裝飾。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左側面二樓上方有延續自入口上方女兒牆的方型凸出物,
二樓與一樓則是利用多扇長型拱窗連成一線,
形成側面外牆的整體裝飾圖形。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到旁邊的人行道,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窗子都是二十世紀初年流行的上下開重錘窗。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右側面也是相同的造型,只是延伸的長度較短。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天氣很熱,大略看過外觀後,準備走進大門吹冷氣去!
基本上,1930年代的建築絕對不會有無障礙通道的設計。
如果有身障人士想入內參觀,可以請求工作人員協助,打開身障專用出入口。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入口這2支西洋式立柱是視覺焦點,老狗特別拍了上端柱頭的特寫。
在當年用洗石子方式做出這樣的造型,也算的上不簡單了。
另外還可以看到旁邊的磁磚,都是所謂的「抓紋磚」(スクラッチタイル,scratch tile)。
左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右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遠看看不清楚,那麼就看看大門門牌下方的磁磚好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還是看不清楚的話,來個特寫版。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其實現在貼在牆上的磁磚大多是現代仿製的。
因為在大同分局時期,立面被改成紅白二丁掛面磚。
老狗在「典藏臺灣」網站上找到舊照片,幫助大家回憶一下大同分局時期的外觀。
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a/f9.html
(原圖網頁網址: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a/f9.html)

走進大門後,在右手邊看到這2顆章,可能也是老朋友了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旁邊有個看板是說明原臺北北警察署的內部格局。
1樓的左半部現在是常設展空間,展出主題為臺灣新文化運動與這棟古蹟的修復。
1樓的右半部則是餐飲空間。
2樓作為特展空間,老狗到訪的這天在換展中,沒有開放。
整棟建築最具特色的應該是後方的拘留室與水牢。
從日治時期保留到現代,難得一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1樓右半部現在是「八斤所」,,咖啡點心賣店。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坐在警察局裡吃點心、喝咖啡,會不會覺得有點怪?
不是應該是到警察局裡「泡茶」嗎?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回到大廳裡,可以發現天花板、立柱與木屏風都頗為精緻。
在日治時期時,為了讓被殖民的「本島人」對「內地人」心服口服,
在建築方面總是要好好的表現「先進」的一面。
而那時的「先進」就同等於西洋化。畢竟洋人船堅礮利,大清帝國每次都被打趴。
日本人當然把洋人那一套學的妥妥的,讓臺灣人認為他們和洋人是同一「級數」的。
打心眼裡怕起日本人,這樣才好統治呀!
大廳左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大廳右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地面上有一塊一塊不同顏色的地方,那是保留舊有地板供觀看的視窗。
現在的地面加上了一層新地板,避免舊有地面長期使用下持續磨損。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大廳內也有2支西洋式立柱,柱頭上端也有精彩的紋飾,而且和外面那2支不同。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左半部的主要常設置,當然是和「臺灣新文化運動」有關了。
不然這裡憑什麼稱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以下的內容就是對於自1920~1937年間在臺灣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介紹。
老狗學藝不精,沒能仔細了解內容。
簡單說,就是被殖民的臺灣人實在是不服日本人的統治。
在臺灣被日本接收的前半段不斷的採用武裝方式反抗,但每次都以失敗收場。
然而在殖民統治下,日本人也將西方的教育、公共衛生、社會管理等制度帶入臺灣社會。
在教育較清治時期日漸普級的狀況下,
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們認為武裝反抗只是變成砲灰而已,
因而認為轉變方向,從文化推廣層面著手、帶入西方的民權、民主思想,
對臺灣人思想改造,提升臺灣人民的知識水平與民族認同,
進而求取體制內的「日臺平等」,對於臺灣人是更有好處的。
而這樣的的運動在現代被稱為「新文化運動」。
最為現代人所知的代表人物,就是林獻堂、蔣渭水這2位,
即在1921年創辦「臺灣文化協會」的創辦人。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去參觀時,如果覺得海報字很多,閱遠的很累的話,還有自由參加的免費導覽活動。
導覽活動是在週六、日的14:00~15:00,服務台現場報名即可。
其實就算不報名,也可以默默的在一旁聽,聽多少算多少,內容頗為生動。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個空間是展示19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活動地點的位置。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裡有AR地圖可以參考。
活動的地點都以本島人聚集的大稻埕為主,
不脫食肆、醫院、學校等場所,利於向普羅大眾宣揚西方思想。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標記在地圖上的話,就像看到的這個樣子。
1920年代的大稻埕可說已經是國際都市,人口沿著河岸聚集。
新文化運動當然是在這裡推廣,效果才會快速。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以下的海報內容就留給朋友們去展場參觀,老狗不多說廢話。
意識覺醒的年代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向左轉,向右轉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臺灣史上第一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那些年那些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當代知識的結晶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熠熠星光照臺灣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還有少數文物展出,像這部1920年代的打字機,當時風靡全世界。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還有互動式影片可以了解當年的新文化運動。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一組模型,展出內容為復刻1928年7月15日臺灣民眾黨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的情境。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看完這部分,繼續到下個房間看看發生在1923年的治警事件。
全島大逮捕:治警事件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誰被抓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有關的人物群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關係者紀錄照片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相鄰的房間是影片放映室,老狗在這裡停留了一小段時間。
看看影片介紹現代文人對當年知識分子的評價,
當然順便吹吹冷氣,歇歇腿。
等會兒還要逛窯子去,沒腿力怎麼行……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後面的半個房間是介紹原臺北北警察署修復時的各個部件,像是重鍾窗、抓紋磚等等
木窗與門的修復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重錘窗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窗與抓紋磚(1)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窗與抓紋磚(2)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木造夾層與舊木料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出展間,看看外部的走道。
側面通往二樓的樓梯,是1930年代建築當中的水泥樓梯模樣。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位在中央的通廊,以及刻意製作,象徵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新文化運動。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通廊旁的牛眼窗,日治時期的建築常出現的構件。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通廊的另一邊是拘留所,供警察臨時拘留嫌疑犯之用。
在不講人權的那個年代,進去後是可以在裡面待上很久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審問室的意象及解說。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接下來就是許多間拘留室。現在部分拘留室裡放了光源,變身成裝置藝術空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據說圍成拘留室的粗鐵管全是日治時期舊物。
原本已經被上漆,在整修時想辦法把漆去除。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每間拘留室大小不一,一扇小門代表一間拘留室。
走道的另一邊是自由的天地,所以還能有陽光照入室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拘留室內部的樣子。
每間的形狀都不一樣,也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而是呈現扇形。
這種設計是為了方便在另一邊的監控台上的管理人員監控嫌犯之用。
對了,據說拘留室內的地板都是檜木做的,所以到現在損壞的不多。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圍起來的位置是廁所的空間。
那個年代不講人權,當然也沒有隱私可言。
所以,在沒有牆的廁所如廁也是很合理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道上的凸出物是廁所的沖水踏板,有人上完廁所,管理員就從外面踩踏板沖水。
但話說回來,在那個年代,很多臺灣人家中是沒有抽水馬桶的,只有屎礐仔。
拘留所還是比較進步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間拘留室內的裝置藝術,以投射的方式展示詩詞。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拘留室的木門,下方是「餵食口」,送餐的地方。
在拘留所裡有得吃就要滿足了。
據說蔣渭水被拘留時,吃飯時吃蛆,稱為補充蛋白質;吃到石頭,稱為補充鈣質。
這實在是太猛了…
不過,蔣渭水不曾住過這裡啦!
這棟建築興建於1933年,蔣渭水1931年就逝世了。
他住過的是之前的北警察署。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間牢房內的光影藝術品,藉由燈光表現有人被關在裡面的形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了拘留室半圈,來到了監視臺。
底部高度比較高,管理人員可以從中央觀看各間牢房內的動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像這樣站在中間,一次可以看到三間牢房。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這裡放了一張牢房的平面圖,可以得知有7間拘留室。
像這樣的扇形拘留室,全臺灣只剩這裡有。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監視臺外是洗手台,供嫌犯梳洗之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邊的這個空間,不知道是不是給管理人員休息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對面就是水牢,其實是個半地下水池加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水牢的解說牌,可能是用來刑求嫌犯的場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水牢內部沒開放讓參觀者進入,但可以透過鏡頭了解內部的概況。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回到拘留室區,其中有一間的牢門是打開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問拘留室是特定開放給參觀者進入體驗被關的感覺…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不想被關,站在牢門口拍拍照片就好…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拘留所的另一邊的通道與櫃台,可以回到中間的通廊。
櫃台與通廊之間還有一道鐵門,可謂戒備森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而櫃台與拘留室之間還有另一道鐵門。
換句話說,要走出拘留所區,必須經過2道鐵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回到通廊,看看側邊的電梯?這是新增的無障礙設施。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通廊上有好幾道拱門。
就算在建築內部,一樣要加上美觀設計。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回到大廳後方,是通往二樓的樓梯,也是老狗最喜歡這棟建築物的地方。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因為這種水泥造的樓梯沈重而厚實,隱約象徵著樣威。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樓梯扶手上的窗框造型更是吸引目光。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位在樓梯轉折處的高大長條窗,為梯間提供非常好的採光。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由轉折處向下看,一樣很壯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樓梯下方的臺北北警察署介紹。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這裡找到另一顆紀念章,紅色的那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出臺北北警察署,順著牆邊來去看看側門旁的特色建材。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有看到側門左右兩側,呈現土黃色的石牆嗎?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據說來自被拆除的臺北城城牆,換句話說,是不折不扣的唭哩岸石。
右側這段長度比較短。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但不止有側門兩側那一小段,側門左側這一大片也是一樣的石材。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最後,就用超廣角鏡所拍的原臺北北警察署正立面來做為結束吧!
這個角度是最能表現官署的威嚴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原臺北北警察署的位置:



🏘 文萌樓

「文萌樓」是個很有藝文氣息的名字。
光看這3個字,可能會誤以為是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場所。
畢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稻埕是全臺灣茶業出口的大本營。
人的口袋一有了錢,附庸風雅自是在所難免。
也因此,大稻埕也是日治時期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文學作家、畫家如過江之鯽。
然而,「文萌樓」其實不是老狗原本所想的那麼一回事,
而是繁華社會的底層尋求滿足生理需求與快感的場所。
「文萌樓」這棟建築物,是現今臺灣唯一保留下來的公娼館。
娼館又稱妓女戶,俗稱妓院、窯子。所以有朋友問老狗這天下午上那兒玩耍?
老狗就回答說去逛窯子
只不過,這座窯子早就是空的,空了二十多年了!

文萌樓的建築物落成於1925(大正14)年,是日治中末期後常見的街屋型式。
由於位在大稻埕四大酒樓之首的江山樓附近,自1941(昭和16)年起即作為有照妓女戶。
國府接收後,繼續作為公娼館,直到2001年3月28日,臺北市政府廢娼緩衝期滿為止。
可以說是臺灣性產業的見證建築。
除此之外,1997年1月21日,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在市議會接受質詢時,
倉促決定在48小時內廢除公娼,引起公娼們強烈反彈,
並與其他支持團體組成「公娼自救會」出面抗爭,當時的主要聚會地點就在文萌樓。
也因此,這棟百年老屋又變成了社會運動的見證者。
而「公娼自救會」後來轉型為「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繼續為性工作除罪化而努力。
在2001年廢公娼後,文萌樓在日日春協會運作下,轉型成為庶民性產業歷史展示空間。
2005年時,日日春協會向臺北市文化區提報文萌樓為直轄市定古蹟,2006年底獲審議通過。
之後,文萌樓歷經建築物產權轉手。
新屋主將日日春協會「請出」文萌樓,衍生出兩造之間的爭議。
2020年5月起,文萌樓展開整修,由屋主、文化部、臺北市文化局共同出資。
至2022年5月完工,重新開放預約導覽參觀。
這棟只有兩層樓的小小老屋,規模不若其他古蹟建築的富麗堂皇,
但背後可是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庶民小故事。
想了解公娼是什麼「行業」? 26年前宣布廢娼時的社會氛圍又是如何?
為爭取生存權的社會運動又是如何開始萌芽的?
「都更」與老屋、文化資產、古蹟之間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糾結?
走一趟文萌樓,看看老屋、聽聽大約2小時的導覽,心裡面大概就會更明白了!

老狗預約的是下午3:30場次的導覽,所以提前了10分鐘到文萌樓外。
但是在看到眼前的影像時,實在是嚇了一大跳。
原本應該是一整排外觀很接近的1920年代兩層樓建築,
怎麼變成只有孤伶伶一棟?
再看看旁邊的圍籬,應該是因都更而拆除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進建築物前方的騎樓下,可以看到保留下來,經過美化後的舊鐵窗。
但那面招牌怎麼看怎麼怪,從前不流行這樣的字體呀…
然後,上面還有顆綠色的大燈泡,又是做什麼的? 這些後面再來回答。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騎樓的柱子上掛著文萌樓的簡介,亮面不銹鋼配上黑色字,不容易拍的清楚。
其實內容就如同國家文化資產網上的古蹟指定理由一樣,一字不變。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門外等了一會兒,時間到了,導覽老師開門讓老狗進去裡面。
先介紹文萌樓的客廳。
其實當年的公娼館及小姐們,因為是政府許可、合法營業,無須躲躲藏藏。
所以小姐在執業時,會坐在客廳的椅子上,面朝外面的大窗。
如果有尋芳客上門,就會挑選坐在這裡的小姐,然後到後方的執業房去「辦事」。。
而當時小姐們所坐的位置就在這張照片中的椅子上。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按照【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室內必須張貼公娼的六吋半身照片。
但實務上尋芳客不會去看它,因為小姐們就坐在這裡…
如果只看照片,有時照片和本人差距甚大,那該如何是好?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掛在另一邊的是「執業人員」的執照,也就是「妓女執業許可證」。
因為裡面有許多個人資料,通常不會像這樣大喇喇的掛出來,所以這也算是意象展示。
導覽老師提到當年會做公娼的女性,大多是家庭遭逢變故,需要大量合法金錢來源的人。
申請為公娼的好處是錢賺的明明白白,因為交易有公定價。
在有法令保護下,遇上不喜歡的客人可以不接客。
而且不但不用躲警察,遇到有人白嫖,還可以找警察幫忙處理。
但是公娼管理相當嚴格,以臺北市而言,每週要健康檢查。
如果是未成年、殘疾人士、有配偶的狀態、18~20歲未取得監護人同意、或養女未取得生父母同意,是不能申請為公娼。
許多女性投入這一行,很可能是為家裡渡過難關,一但難關過了就收手不做。
但還是有些人寧可做私娼,因為怕申請公娼留下紀錄,以後很難找結婚對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實務上,為了方便警察查驗,
所以「妓女執業許可證」或小姐的照片是放在照片中窗戶上的那個凹槽。
換句話講,這是給警察看的,一般來尋芳的恩客是不會特別去看這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裡來解釋一下有關「公娼」或「妓女」這2個名詞。
其實這2個詞是同意詞,而且全是法律用語。
一般人比較知道的是「妓女」,就是指女性的性工作者。
但「公娼」並不是指屬於公家機關的女性性工作者,而是指「已取得許可」。。
臺灣省政府在1960(民國49)年就已經發布【臺灣省各縣市管理娼妓辦法】,
做為管理全臺灣性工作者的依據,包括人員行為與場所全都納管。
其中對於取得登記許可的執業人員稱為「妓女」,未取得許可的執業人員稱為「暗娼」。
而經登記許可提供妓女接客之場所則稱為稱為「妓女戶」。
臺北市自脫離臺灣省成為院轄市後,在1973(民國62)年另行發布【臺北市管理娼妓辦法】。
內容和【臺灣省各縣市管理娼妓辦法】相當接近。
但在1997(民國86)年1月21日,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在市議會宣佈48小時內廢娼後。
同年9月6日臺北市政府廢止。
一直到1998(民國87)年底馬英九上任臺北市長後,
再於1999(民國88)年1月25日重新發布【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加上了2年落日條款。
「妓女」一詞改為「公娼」,「妓女戶」改為「公娼戶」。

在樓梯旁的空間是公娼戶老闆與公娼的空間。
這裡除了吊掛應該掛出來的公告或證照外,還是老闆辦公的場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旁邊牆上張貼的是當年公娼館因應法規規定而需要張貼的證件、文件和公告。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張「臺北市公娼戶許可證」,作用類似公司行號的營利事業登記證。
這裡要說明的是「公娼戶」並不是「由公家成立的娼戶」。
他們可是「民間企業」,只是身分有個「公」字,表示是合法設立。
按照當時的【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八條第2項,這張證必須掛在顯明處。
不過,這當然只是模擬當年情境,【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早在2001年就自動廢止。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牆上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告示,就是收費標準。
這上面的金額是1999年【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生效時訂的。
乙級妓女戶接客費為$1,000/時段,每時段為15分鐘。
按導覽老師所述,一般恩客來尋芳,大部分都只買1時段,因為夠用就好了…
留宿的狀況少之又少。
而這$1,000,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
以「公娼七成,公娼戶三成之比例分配」,也就是公娼實拿$700。
以1999年的物價來說,$700還算過的去,
的確是對於生活有困難又無一技之長的女性提供一條合法謀生之道。
文萌樓很早就在室內裝設冷氣,原本是甲級妓女戶。
但在1999年【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實施後,規定修改而改為乙級公娼。
所以現在的招牌上打上「乙級」,但在舊照片中看到的招牌是「甲級」。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個大箱子其實也是意象展示。
按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遊客所付費用應由公娼收取」。
但實際上是公娼收了,完事之後會把錢交給公娼戶老闆。
老闆會給牌子,一節給一塊,公娼會把牌子放在自己的格子裡。
當天的結算時間到了,老闆再按牌子的數量計算當天的「工資」。
所以這是當天領現的工作,對於被債務追著跑的人來說相當方便。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電話旁的這面牆下方,從前寫了很多支常用的電話號碼。
在整修時把這些電話號大部分都去除了,只留下這支電話。
前面提到如果有人白嫖,或是有人鬧場,都可以找警察來處理。
因此這支電話就非常重要。
老狗Google了一下,這支電話還真的是大同分局的…
而大同分局早就從原臺北北警察署搬到旁邊新建大樓好多年了…
但是這支電話號碼都沒改。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帶老狗到門外看看這面招牌。
上面大大的綠燈是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裝設的。
綠燈亮時為營業中,反之則是休息中。
基本上公娼戶(妓女戶)是沒有特定休息時間的,但又和現在的便利商店不同。
只要尋芳客上門,公娼願意接客,就會開門營業。
如果無人上門或無公娼接客,那就休息去。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客廳後方是一條長長的走道,兩側是分隔為數多小間的執業房。
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
「每一執業臥室,以二人計算,其面積不得小於六.六 平方公尺。」
以文萌樓而言,在廢娼之前有8間執業房,所以至多只能有16位公娼在此執業。
因為從陳水篇市長倉促宣布廢娼,到馬英九市長上任後宣佈再給2年緩衝期。
這其中有近2年的空窗期,文萌樓在1999年重新開張前做了內部整修。
把1樓的6間執業房修改成4間,走道隔間牆上的壁紙就是在那時貼上去的。
2020年整修時特地找廠商製作花紋與色澤近似現況的壁紙來貼,讓室內保留歲月的痕跡。
至於2001年廢娼緩衝期滿後,文萌樓用來做什麼用?
就慢慢的轉變成一處歷史空間,由社會工作團體導覽民眾參觀。
讓民眾了解昔日公娼館、妓女戶的運作狀況,慢慢洗去民眾對於娼妓的污名化印象。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帶領進入其中一間執業房,裡面放了2組很精緻的模型。
其中之一是文萌樓的立體模型,從兩側可以看到在廢娼前的內部格局。
照片中有紅色燈光的都是執業房,共5間。
其他的房間就是前段的2間自用房、後面的衛浴廁所,和一樓的接待客廳。
自用房是公娼戶老闆住的地方,以及公娼休息室。
另外還有個在太子樓下的小閣樓,是打掃人員的休息空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面的一樓是3間執業房,燈光效果好像故障了。
二樓的樓梯外圍作為開放式餐廳,這也是「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要設置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模型的銘牌。老狗覺得這組模型相當有趣,聽完導覽後又來拍了不少模型照片…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組模型是文萌樓的「鄰居」們。這些商家都是因應性工作產業而存在的。
性工作者們為了招攬生意,買衣服鞋子打扮當然是必要的。
有賺了些錢,從前不時興把錢放銀行。
因為怕「阿共仔」隨時打過來,金子比較方便帶,所以買金飾是存錢的一種方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排房子原本是在文萌樓的右側,現在都已經被拆除準備都更。
可以從Google map的舊街景看到它們。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裡面的牆上還掛著當年公娼抗爭廢娼,爭取工作權的歷史照片。
像「48小時內廢娼」這種斷然修改法令,剝奪人民工作權的施政方式,
可是會直接影響執業人員的生計,造成重大社會問題,在民主國家極為不適當。
後來政府在推動影響人民生計的政策時,都會在法令生效前就設定緩衝期。
期間輔導產業升級、轉型或退場,讓新法令的衝擊降到最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走進另一間執業房。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說房裡的物件大部分都只是意象展示。
當年的執業房裡不會有那麼多東西,只會有一張床和枕頭。
因為這個房間不是睡覺用的,而是「執業」用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所以照片中的這些家具都是後來收集來做為意象展示。
房間裡又不住人,怎會有吹風機、皮箱和夜壺?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邊的電視、熱水瓶應該後來增加的裝飾品。
電暖器倒是有那個必要…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再走進靠後面的2間執業房之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說房間裡也不會掛蚊帳,礙事…
牆上的文宣是整修後,為了配合作為導覽之用而新增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當年作為公娼戶的執業房,客人和小姐怎會有時間看這些東西?
$1,000/15分鐘,當然要好好把握時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邊的電扇應該有必要。
雖然文萌樓很早就有冷氣,但房間的隔間牆並沒有隔到天花板,冷氣不一定能吹的進來。
還是需要靠電扇「降溫」一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一樓的最後一間執業房,走進去看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當年的執業房牆上沒有這些彩色照片,純粹只是意象展示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面牆上的書籍當然也是展示品。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但這些書是由前屋主劉先生所捐贈。
是個人從年少、轉大人、年青到年老時期所看的「書」或「漫畫」。
在「那個年代」要弄到這些書大多得遮遮掩掩。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下面的梳粧台當然也只是意象展示。執業房裡不需要這玩意兒。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從中間的走道往外看,可以看到兩側的隔間牆。
據說這些牆面是1999年重新開業前整修的舊物,
在2020年整修時先拆除移出,整修完後再裝回去。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牆上的壁紙大部分是舊物,但有部分是整修時復舊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文萌樓的最後面是盥洗空間。
這裡的臉盆、毛巾是小姐在客人完事後,用來盛裝溫水幫客人做簡單清潔用的。
不過臉盆與毛巾當然是新品,二十多年前營業時使用的工具應該早就壞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後面還有淋浴間,可以提供客人洗澡。
這同樣是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設置,面積還不得小於3.3平方公尺。
但實務上不太會有尋芳客使用這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是當年營業時裝乾淨冷水的大水池,小姐幫客人清潔時會從這裡取冷水。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邊是一直燒著熱水的爐子。
小姐從剛剛的水池取冷水後,再來這裡取一些熱水,調整溫度,拿到房間裡幫客人清潔。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同樣是按【臺北市公娼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設置的廁所。
當然是經過整修後的樣子。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二樓原本還有2間執業房,現在配合導覽需要,打通隔間作為視廳空間。
遠方這2個房間是公娼休息室與屋主林老先生的房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隔間牆還留著,只是折疊起來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在這裡請老狗看了文化局拍攝的文萌樓介紹影片。
內容當然是除了建築物外,還有所在地的環境,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
更重要的是曾經在這裡發生的,公娼爭取工作權的那段經歷。
還有最後的建築物整修,以及介紹長住在這裡的屋主林老先生。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在YT上找到了影片的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就直接看看影片吧!
看完後會對近百餘年來臺灣的性工作產業多了幾分了解。


牆上的空間張貼的是文萌樓的歷史年代表,想了解細部就請入內參觀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房間外的牆上,有一整片牆貼了昔日與性工作有關的證照、文件。
因為內容涉及個資,老狗把它們全都模糊化。
真有興趣看看內容是什麼的話,去參加導覽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個面對歸綏街的空間就是小姐們的休息空間,佈置成小客廳似乎有點奇怪。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一邊則是前屋主林一桂老先生所住的房間。
林老先生輾轉從大陸來臺灣,因緣際會買下文萌樓的建築物。
(但土地是臺灣銀行的。)
然後把房子租給老闆朱奶奶經營妓手戶,一直到2001年廢娼為止。
自己則是住在這個小房間裡,一直到2020年整修前才遷出。
目前因為年事已高(101歲),現任屋主林小姐怕他一人獨自住這裡發生意外,
因此請林老先生移居至安養院中,房間空出來供參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牆上還掛著蔡總統與蘇院長祝賀前屋主林一桂老先生的賀聯。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面海報就是講述林老先生與文萌樓的部分故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外這面海報則是整修的過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屋子前方,直接由二樓通往一樓騎樓的樓梯,原本是林老先生出入這棟老屋的動線。
所以樓梯下方的木門有獨立的門鎖,供林老先生出入使用。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整個展覽活動一個多小時,其實只有老狗一人參加這一場次。
這當中和導覽老師聊的挺愉快的,除了談古蹟建築本體,
還談到性工作者爭取權益與都更與古蹟並存等話題。
一棟再平凡不過的百年民宅,
就因為同時與性產業、社會運動及都市更新有所關連,
而免於被拆除、消失的命運,並且還獲得整建、重生。
如果老屋本身有生命,不知道它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

離開之前,老狗跟導覽老師想多留一會兒,拍幾張建物模型的細部照片。
所以就有了底下這些細節的照片。

文萌樓的騎樓,完整的表達昔日公娼戶的營運型態。
尋芳客在窗外看著裡面的小姐,有合意的話就上門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在客廳裡的小姐坐在面對窗戶的木椅上,也有找人來做指甲的。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某間執業房裡,小姐正在執業中…
老狗喜歡這組模型的原因就在這裡,實在太逼真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間執業房裡,小姐正在幫恩客做簡單的清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外這間應該是15分鐘已經到了,小姐離開。
尋芳客著裝準備離開。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那這間執業房裡又在做什麼? 有沒有發現坐在椅子上的「小姐」骨架特別大?
導覽老師說在從前的年代,男性「變裝」會引來一般人異樣的眼光,在家裡也是一樣。
但某些男性又有這樣的癖好,在無處可宣洩的情況下,就會來找小姐滿足這種慾望。
他們上門時會帶著大行李箱,裡面是假髮、彩粧及女性的衣物。
來找小姐的目的並不是要小姐執業,而是要小姐幫忙打扮自己。
在這樣隱密的空間,他們可以在這方面得到快樂,又不會引來異樣的眼光。
其實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還有為同性服務的性工作者。
因為對於同性一樣會有性方面的需求,只是這類工作者於法不容,無法上得了枱面。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模型裡另外還有好幾間執業房,每間都做的十分精巧。
其他執業房(1)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其他執業房(2)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其他執業房(3)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2間房間就不是執業房了! 在申請成為妓女戶時,執業房與自用房是分的很清楚的。
左邊的這間是老闆朱奶奶的房間,右邊這間是小姐休息的房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間則是屋主林老先生的房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位在建築後方的廚房。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還有位在太子樓下方的清潔人員房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另外這組模型是與文萌樓相鄰的這排日治中後期樓房。
裡面都是和娼館酒樓有關的相關行業。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拍了每一間店面的細節,可以想像一下1980年代時的街景是什麼樣子。
在這裡的藥房藥局,主要都是以治性病的藥和壯陽藥為銷售大宗。
服裝店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鞋店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銀樓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藥局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整個導覽活動,加上拍照大約花了2個小時。
這回走訪文萌樓,可以說是收獲滿滿。
走出這棟老屋外,看看週邊,現在是一片空地。
不知道幾年後,它又會以什麼模樣和這座快速變化的城市並存?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文萌樓旁的房子已經全部拆除,這個月就要開挖大樓地基,不知道老屋是否還能頂的住?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導覽老師說導覽活動即將因都更大樓施工而暫停。
如果想去參加的,還是可以試試這個報名連結:臺北市市定古蹟歸綏街文萌樓
最後放上文萌樓的位置所在。



🏛 新芳春行

新芳春行是此次小旅行的遺珠。
其實原本規劃路線當中並沒有這裡,因為畢竟遠了點。
不過即然要走回雙連站,那不如就順便來看看吧!
老狗曾在2018年時來造訪過此地,當時才剛開放參觀不久。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這篇:
臺北市 大同區 新芳春行 -- 日治時期大茶商的豪宅,大河劇"紫色大稻埕"的場景

之後曾經帶老婆和小孩來訪,當時是因為要在對面的波麗路用餐,所以順道來逛逛。
但是距今也已經有4, 5年,中間又經歷了疫情,不知道內部是否有文創商家進駐。
不過即然因為時間太晚不能入內參觀,那就下回請早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隔壁相鄰的新大樓,外觀保留與新芳春行相同的意象。
這塊地與上面的建築,原本也是新芳春行的一部分。
但建築物的精緻度則不如新芳春行,而且經過多次整修改建,早已失去原貌。
原本屋主王家與建商合作,要將新春芳行所有建築物全部納入都更。
但在北市都市計畫變更程序要求下,須保留新芳春行主建築。
後來王家與建商把新芳春行連同用地捐給市府,換取古蹟的獎勵容積移轉。
並且由建商出資八千萬整修古蹟,
如此不失為現代建築與古蹟共存的好方式。
而且,新大樓旁有古蹟做為緩衝,至少相鄰隔壁不會是另一棟新大樓,
窗外視野不會被後建的建物遮擋,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售價。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到訪時,新芳春行裡面還是亮的,只是已經晚於進場時間。
門上的對聯融入「芳」、「春」二字,頗具特色。
這麼大面積的一棟老屋,現今內部不知有什麼商家進駐?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新芳春行對面就是「臺灣第一」……「臺灣第一家的西餐廳」……
波麗路本店與波麗路分店。
這兩家老餐廳,老狗在2018年時都曾經造訪過。
想想也隔了5年了,是不是再找個機會來品嚐一下老味道?
還沒來之前,先看一看5年前的紀錄吧!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廳本店 -- 這回走入歷史,品嚐30年代傳承至今的好滋味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就在老狗不得其門而入,往捷運站移動時,竟然看見有人在「牧貓」。
貓會吃草,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新芳春行的位置:



🍽 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台北民生店

在大稻埕、大橋頭這一帶逛了一整個下午,是該補充熱量的時候了。
因為走到新芳春行,離雙連已經不遠,所以決定往捷運站方向移動。
先來吃一吃好久不曾品嚐的傳統小吃—四神湯吧!
這家阿桐阿寶四神湯,應該算是老店了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他們賣的小吃相當簡單,就照片中這幾樣。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老狗愛吃的是四神湯,雖然天氣熱,走路走的滿身汗,還是先來一碗再說。
至於好不好吃? 好吃呀! 很傳統的四神湯口味,但湯少了點是真的。
不過天氣熱,就不去問能不能加湯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這幾年的物價真是漲的飛快,一小碗四神湯也已經要70元了。
如果不好吃的話,大概就要被拒絕往來了。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阿桐阿寶在民生西路和承德路交叉口附近,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光吃一碗四神湯是不夠的,還是需要正餐。
看到對面有大埔鐵板燒,沒在臺北吃過,來去試試。
先看看桌上的菜單,果然比外縣市多上個20元左右。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點了份花枝來試試,口味不差,保持大埔鐵板燒的水準。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平價鐵板燒套餐都會有的2道炒菜。
只是颱風剛過沒多久,只有高麗菜而已,沒有其他葉菜類。
口味,當然還是大埔鐵板燒的水準啦!
文萌樓、原臺北北警察署、新芳春行、老建築咖啡館群,外掛阿桐阿寶四神湯+大埔鐵板燒— 大稻埕臺北橋頭散策 第二部

其他吃到飽的白飯、飲料和湯就不拍照片。
反正就是飽餐一頓,然後上捷運回家去!

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三部 百年屈臣氏大藥房
老狗5550
暫時沒有了...[笑] 有空再去永樂市場那一帶繞繞,才會有百年屈臣氏大藥房。
老狗5550 wrote:
這幾年的物價真是漲的飛快,一小碗四神湯也已經要70元了。
如果不好吃的話,大概就要被拒絕往來了。



我想說我有沒有看錯還揉了揉眼睛

這麼"小"碗的四神湯竟然一碗要價70元

如果真的不好吃,料不夠多,那真的列入黑單了
老狗5550
以臺北的水準算好吃,以臺南人的口感不太入流。 70元久久吃一次,勉強還可以負擔。
四神湯沒配肉包嗎?
老狗5550
沒有,老狗不太愛吃肉包,因為「肉包子」是用來打狗的…[飛踢]
barry0302
哈哈哈....
感謝分享~
老狗5550 wrote:
續上篇:大稻埕慈聖宮...(恕刪)

這次的行程也很棒
列入參考
5分奉上!
這種老建築真的很美
也很有味道 讓人喜歡
老狗5550 wrote:
續上篇:大稻埕慈聖宮...(恕刪)

可以參觀舊警察署蠻不錯的
還有舊公娼-妓院很特別
這個分享真好,感謝🙏
台北還是很多老古蹟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