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跟椅子沒結婚,可是黏在一起的時間,總是比陪伴爸媽與女友多
朋友阿~
別忘了保養身體,現在不運動,何時才有機會運動
爬山踏青是老少咸宜,對身心都有幫助的休閒活動
一次又一次給自己的嘮叨-->下班時間離電腦遠一點
享受台灣的特產,"山林步道與陽光"
難得找到個不這麼擁擠,離台北不遠,又清境的地方~ “石筍尖”
石筍尖位於平溪鄉的平溪村、石底村、菁桐村的交界上,四面環山,綠意蔥蘢,標高約為470公尺左右。因其形如竹筍破土,聳立山頂,與天銜接,因此得名…又從另一角度望之,如石猴仰天長嘯,故又名猴仔山。其山勢陡峭,與薯榔尖,峰頭尖並稱為平溪三尖。其中以石筍尖因外型而最具特色。
入秋了~
晝短夜長,遊客也記得不要超過2點以後上山,以免天黑下山危險!
登山的準備
- 最少2人以上
- 禦寒衣物
- 雨具
- 手電筒
- 輕鬆的心
- 水
- 手錶 (注意下山時間)
- 照相機
- 登山鞋(平底鞋容易打滑)
交通方式
開車:
循106縣道行至一坑口或二坑口,於師功橋前叉路口往北行至雙菁幹30-5號電線桿即抵登山口。
火車:
北迴線火車於瑞芳站轉乘平溪支線,在菁桐站下車。
公車:
於台北搭公車 236、237、251、252 線於木柵馬明潭站下車;轉搭台北客運 16 路往平溪。

地圖告示牌

石筍尖簡介

從106號省道左彎進入後,最容易走錯的地方

入口找對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享受森林浴,再補充一個地方

沿著公路的綠色圍欄走就對了

沒想到還沒到入山口,就有小瓢蟲來歡迎我~

走到入山口的路途上會經過一個眷村,來到田邊,伯伯(杯杯)養的黑狗狗
一開始不太友善,杯杯說他人在旁邊,不會咬我,才讓我鬆一口氣!!

入口處旁有2個流動廁所,已經年久失修,現在已變成風景的一部份,無法使用

步行約10分鐘,可抵達入山口,沿著石筍尖的指標往上走


意外的發現.......流動廁所後方,有個山泉水排水管的迴流區,裡面有超過10隻以上的青蛙
在地ㄟ~打擾了!

第一段階梯,起來好像很遠,其實這是最輕鬆的一段

阿哈,這麼老才認識,這個樹叫做筆筒樹
樹幹枯萎以後經過太陽曝曬形成中空,老一輩的還真有人拿來做筆筒哩

老阿媽還在的時候,常常一家族約15~16人到山上採的蕨類,回家料理
記得的不是這道菜的美味,而是堂兄弟姐妹們大家在山上嘻鬧的回憶


挖哩咧!石階梯沒了,不會吧!我今天穿新布鞋~>___<~
從這裡開始,精采了!穿越樹叢,攀爬繩索!全身運動!



一路而上,說得容易~走得吃力,快馬加鞭不得
一步一步穩穩實實的往上走
**要特別注意路途中攀扶的樹木,很多都已經枯老,像手臂粗的樹枝,很可能一推就斷,
所以得記得抬頭看看樹梢的葉子,如果還在代表樹還活著,樹幹的堅韌度才夠支撐我們身體的力量
""安全第一""

過了這路標,距離山頂近了

別忘了左顧右盼一下一同登山的親朋好友
從樹叢間望出去,發現美景已在眼前

要攻頂了,回頭拍下已經征服的路程
眼前已經看到石階,這是石筍的一部份吧!

別太高興,還有一小段

心想等等下山的路途~... ... ...


站在石筍尖頂上,視野算是遼闊

重重山景,盡在眼前

俯視菁桐車站外106國道的雙向大橋


短暫的休息後,自私心理想把所有美麗風景,一次帶回家

皇帝椅,大家還是別坐吧~
這是大家對石筍尖獨特的回憶!

石筍尖頂
不早了該往下走~

下山的路程一點也不無聊!
意外的發現都市少見的鍬形蟲,翅膀的顏色為褐色
超級可愛
朋友們記得留給牠自由,愛牠就不要帶走牠!

回到了山腳下還是不忘記拿起相機留下田邊的美景
汗如雨下之後的感覺,真的很好
體內新舊細胞在不知不覺中世代交替
為我們健康注入一劑強而有力的預防針
參考資料:
http://tour.tpc.gov.tw/TourInfo/Climbing/PathSystem/Path144/Path144.html
http://www.urmap.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