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角燈塔建於1935年,而燈塔興建的原因,常總是源自於悲劇。1929年及1931年,日本船舶撫順丸(Bujun Maru)及華南丸(Kwanan Maru),先後於三貂角附近海域遭遇海難沉沒,台灣總督府因此於此地籌建此燈塔。(來源:維基百科)有了燈塔之後,為航海人在茫茫大海中指點了方向,而也成了在陸地上的旅人,增加了一處玩賞美景的地方。
在三貂角燈塔附近,山海美景一目了然。夏日午後來這裡走走,除了心曠神怡外,不知道還能如何形容此時的心情。
三貂角燈塔與鄰近園區,以及藍天白雲共同構成的美景。

我們到訪的這天是盛夏午後,藍天白雲與燈塔白牆,成就夏日午後的慵懶。

三貂角燈塔是臺灣開放參觀的12座燈塔之一。到訪的這天是週六,大門敞開,歡迎自由參觀。

在臺灣的許多燈塔都有燈塔守,三貂角燈塔是其中之一,因此在燈塔外,不但有供燈塔守居住的房屋,還有提供飲水用的水塔,全部都是白色外觀,與燈塔相輝映。

在燈塔旁還有個大大的圓球,那是民用航空局的三貂角雷達臺。

三貂角燈塔其實塔身並不高,只有16.5米,只是位在凸出的岬角之上,從地面上看起來有點高度。

三貂角燈塔內開放參觀的空間,展出和燈塔有關的器材與文物。

整個三貂角燈塔園區的模型。不能開空拍機來拍攝,所以用相機把燈塔模型帶回家。

走出展示室外,幫燈塔本體和後方美麗的雲朵共同留下紀錄。

在燈塔園區內發現這位住民,外形奇特。

由於三貂角是突出於海中的岬角,因此往另一個方向看,可以看到太平洋中,背上冒煙的大烏龜。

拿望遠鏡頭來看看這大烏龜背上的的煙到底是怎麼回事。

岬角的下方是台2線濱海公路,在海邊有個休息區--四角窟觀景台。我們家曾經在2年前到過那裡。 https://m.facebook.com/hwangjiawei/albums/1043570688988967/?ref=bookmarks

換個角度拍拍燈塔。天氣好,什麼角度都是美景。

三貂角教堂。原本是放置煤油的倉庫,因為現在燈塔已改用電力為燈光來源,因此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在2010年將它改建為類似歐式教堂風格的建築,稱之為"三貂角教堂",內部沒有開放參觀。

從三貂角燈塔園區向下望,遠方的小村莊是馬崗,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



在三貂角燈塔園區中的造景之一-一座有圓頂的涼亭。

要離開了,利用我家小銀的檔風玻璃拍出2座三貂角燈塔,是不是很有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