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隨著木博館計畫的推行,將公會堂與行館納入木博館的一部份,目前內部整修中。所以這回來大溪只能路過這裡,內部是看不到的。
大溪公會堂興建於1921年,建築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Queen Ann's Style)的「辰野式」(Tatsuno style)風格。在蔣氏過世後,1978年改設蔣公紀念館,2003年配合當時縣府的「城鄉風貌計畫」開始整修規劃成「大溪藝文之家」。

大溪公會堂的側面,建築本體很有特色。


由於公會堂內部在整修,只開放走廊參觀。走廊上展示的是現今留存在臺灣的公會堂介紹,目前臺灣還留有10座公會堂,每座都是歷史見證,也希望都能妥善保留。

入口另一側的走廊介紹的是公會堂的來由,以及日本本土目前現存的公會堂中被列為文化財的22座公會堂。

大溪公會堂所在位置,在大溪中正公園南側,也在大漢溪河階之上,因此和公園一樣,視野瞭闊,也難怪被徵用為行館。

公會堂後方的行館建於1950年,從外觀上可以知道,這建築是為了符合女主人的需要而建造的,因為是完完全全的歐風建築,屋內有壁爐,屋頂上有煙囪。先前內部開放為咖啡屋,但目前內部也在整修中。

等整修好,再來好好參觀這棟女主人建造的歐風建築,被整修成什麼樣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