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
今晚才去吃的萬華區某川揚館樟茶鴨
文章寫得落落長最後不知道樟茶鴨是怎麼做的
然後有人說先蒸再炸就以為是炸的
其實那還不完全該說是炸
應該叫做油淋
鴨置入半鍋油然後不斷用杓將油澆在鴨上
一般所謂脆皮雞也應該這樣做
又再舉例
去北方館子點港式點心
驚!!
這說法誇張點了
不過就真的很多人做類似的事情
雖說外省菜到了台灣很大部分已經各省融合了
而且老子就是喜歡吃這道菜不行嗎
但是這樣點菜必然踩地雷的機會大增
不會做菜很正常
因為會做必須常做
否則調味料抓不準怎能保證好吃
不好吃又怎能說會做
可是不去了解作法
不去了解地方特色
要說懂"食"實在太勉強了
要比較鼎泰豐
第一必須了解何謂上海味道
第二小籠包與小籠湯包是不同的東西
第三蛋炒飯會炒的就是比加肉絲加蝦加三鮮的好吃
這樣講很籠統吧
特別是上海味道
我相信一堆人看不懂
舉個例子
永康街的秀蘭
20年前我爸帶我去吃驚為天人
那時候剛出社會很稀奇的帶朋友去吃
我知道他不便宜
尤其是要點蹄膀跟蔥烤肋排
那天6個人吃了5000吧
點了一道清炒蝦仁
正常的圓盤淺淺的凹槽內
鋪了薄薄地直徑在兩公分內的"蝦米"
是的
雖然又鮮又甜加上恰到好處的酒味
但是我還是認為那是蝦米
結果那盤蝦米800元
看到這我相信一堆人要準備開砲了
CP值太低?
這是欺騙?
你是盤子?
砲個大頭啦
事實上你以為上海靠海所以他們吃海鮮???
上海人只吃河鮮的
所以是大閘蟹不是花蟹
所以是蝦米不是整尾的管你沙蝦白蝦草蝦泰國蝦
回到前面
"不去了解作法
不去了解地方特色
要說懂"食"實在太勉強了"
再補一句
不懂食然後說愛吃美食?
我建議以後別再誤導人了
說我愛吃(或懂)我喜歡的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