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木屋住宿區607木屋附近發現一雙藍腹鷳,蹲在607木屋角落覓食,
起初以為是帝雉,一看白色長尾巴才知是一隻藍腹鷳
我在它的後面拍了幾十張,它不怕生,還是留在原地,
就繞到它的側面拍
過了五六分鐘等它轉身要換地方覓食,
看它是用跳的要至小屋前的樹叢中,
仔細察看才驚覺右腳掌不見了,
原來是雙缺腳掌的藍腹鷳
隔天退房是告之園區工作人員,
她告知已經發現它一個多月了
因見它健康又可自己覓食
就隨它自行行動!
藍腹鷳簡介:
由台灣大百科全書資料
英名:Swinhoe's Pheasant
學名:Lophura swinhoii
別名:紅腳山雞、藍鷳、山雞、華雞
目名:雞形目(GALLIFORMES)
科名:雉科(PHASIAN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第一級(I)、表示其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不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
雄鳥全長為72~81公分。大型深藍色的雉科鳥類,有白色的短羽冠,
上背及中央尾羽為銀白色。肩羽暗紫紅色,羽色大體上為藍黑色,
上身有藍綠色的鱗狀紋,下身為藍綠縱紋,臉及肉垂為顯著紅色。
雌鳥體型較小,身長約在55~60公分之間,
羽色大致為灰褐色的規則斑紋,翼及尾側呈現栗色帶有細紋,
頭頂沒有羽冠,臉部肉垂較小,下身為棕褐色帶黑色橫紋。
眼睛為褐色、嘴喙淡黃色、腳紅色。
族群分布:
分佈於海拔300公尺至2800公尺的山區闊葉林帶及原始林帶。
生態習性:
生性機警、害羞,不易接近。
食性廣泛主要以植物種籽、漿果、嫩芽、花苞、蚯蚓、多足類、白蟻及其他昆蟲等為食。
於森林底層活動,大多在清晨、黃昏時段,於落葉間翻撿搜尋食物,
較易觀察紀錄到在林道邊緣的植被叢間活動。
築巢於大樹的基部或是岩石底層縫隙之中。
鳴聲為深沈的「咯、咯」聲。
生態威脅:
主要威脅來自於獵捕壓力。目前在若干保護區域內,有較多的族群生存著,
但是在非保護區中,族群數量會因棲息地開發及人為獵捕壓力而減少許多。
在大雪山607小木屋發現的斷掌藍腹鷳圖片
在607小木屋的角落

起初以為是帝雉,一看白色長尾巴才知是一隻藍腹鷳

走近一點拍它

拍了很久,發現它不怕人,不驚不跑,還是留在原地










它在角落待了很久,轉身要往木屋前的樹叢前進

它前進時覺得它跳的姿勢不對

仔細察看才驚覺它右腳掌不見了







這張看得比較清楚它的斷掌狀況

缺腳掌的放大圖





已跳到水溝邊,雖然缺了一隻腳掌,它還是能往上跳至上面的樹叢中



蹲在上面的草叢中,露出白色的尾巴,休息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