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晚上逛完了綠空廊道和富興工廠,然後到後火車站一帶覓食。
第二天工作完後,還是想找個地方走走,順便找地方覓食。
舊臺中市區內的古蹟景點大多去過,人較多的室內熱門地點又不想去。
所以呢? 無意間看到Google map中有「考棚」二字,心想這是什麼地方?
印象中的「臺灣府儒考棚」是被圍起來的,遠看像廢墟一樣。
難不成整修好了? 於是,決定一探,看看是修成了什麼樣子。
在開始分享照片之前,先科普一下「考棚」是什麼。
其實「考棚」不是考試用的考場,而是清朝行省辦理科舉考試的機關。臺灣在1683年收歸清治後,一直隸屬於鄰近的福建省。1884年的清治戰爭中,法軍攻擊臺灣,才開始讓清政府真正認知臺灣的重要性。因此在1885(光緒11)年,慈禧太后據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會同議奏的結果,頒詔決定臺灣建省,並交由楊昌濬、劉銘傳二位大臣辦理。劉銘傳在巡視臺灣後,建議在現今臺中市新設省城兼臺灣府,統領臺灣、彰化、苗栗、雲林四縣。而後自1889(光緒15)年8月1起開始動工,興建新設的省城城池及官署建築。「儒考棚」即是省政府官署建築之一,負責舉辦地方科舉考試(即鄉試)。但是城地尚未建好就因經費不足而停工。1894(光緖20)年,省城移至臺北,之後發生清日甲午戰爭,而後臺灣割讓日本,原本的臺灣省城當然就在未完工狀態由日人著手改造。
「臺灣府儒考棚」在日治時期已經是完工啟用建築,據說也曾在臺灣建省的10年間辦過鄉試。但在進入日治時期後,自然是被日本政府接收做為公署之用。1818(大正7)年年因臺中州廳廳舍的擴建工程而拆遷,移至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二戰之後,儒考棚建築遭民眾佔用。至2006年由臺中市政府指定現存遺構為市定古蹟,2017年展開修復工程,至2019年12月完工。
這是一走進在外面的新建築後看到的樣子-一座設在許多舊建築柱子之間的大型吧檯。
事實上是這棟新建築的內部空間就是大咖啡館,舊建築變成了室內裝飾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則是不定期更換的展覽。
個人覺得這樣也好,
舊建築在部分修復後,有了新建築來保護。無損於它的存在。
而新建築室內空間可以多用途的運用,不會只是個無用的空盪盪大空間。
弄不好還被戲稱為蚊子館。

老狗先前造訪臺中州廳與市役所時,曾順道造訪考棚一帶,但只是看到圍籬圍起。這次造訪卻沒想到考棚的外觀變成了現代建築物。原來是「新包舊」,只剩骨架的考棚被包覆在新建的建築當中,成為另類的古蹟保護方式。而用以保護古蹟的新建築當中的老建築結構,則變身為展場與咖啡廳中的一部分。另類的保存方式,也算是令人開了眼界。
鏡頭拉回剛到訪時看到的樣子。
其實,老狗第一眼看到的是地上的這三個字。

走進廣場空間裡,轉頭看到這個…
這不是傳說中的貢院考場嗎?
據說古時候參與科舉考試的人,必須在這個小小空間度過半個月來作答考題。
白天像照片中這樣寫卷子,晚上把桌面放到下層,變成一張睡覺用的床。
吃喝拉撒睡全在這個小小空間,比膠囊旅館還要小,實在是太神奇。

剛剛看到科舉考試的考場,老狗差點以為考棚長那個樣子。
後來看了牆上的說明才知道原來是給訪客體驗的!
轉頭一看,看到這棟新建築。
因為有事先查了資料,才知道真正的考棚,藏在這棟建築物中。
不然會誤以為剛剛那2個棚子就是「考棚」。

進門後就會見到這2面大海報。
就算沒事先查資料,看一看海報應該也知道怎麼回事了。

現在室內就像照片中這樣,新舊並陳,是很有意思的設計。

考棚建築歷經百年,在沒有修繕的情況下,
以福州杉為骨架的建築,應該早就壞的差不多了。
至於內部,應該早就因為用途變更了許多次,原狀早就不可考。
所以這次的修繕,大概只能把建築骨架損壞部分用新材料替換,保留骨架原貌而已。
現在新建築的室內空間,除了考棚建築骨架外,就是展覽的展出空間。

地面上的部分就是展品,地面下的則是因更換而拆下的舊建築材料。

在特定的角度,可以見到考棚建築的大木作骨架。

在側邊的次間與稍間都是穿斗式屋架。

前步口的弓形軒式捲棚,完整的獲得保留。

在明間則是抬梁式屋架,就像一般常見的廟宇建築一樣。
因為官府建築需要空曠的大廳,總不能大廳中立了好多柱子。

現今利用內部空間佈設的展覽。

說實在的,老狗是看不太懂這次展覽的主題,可能藝術性質較濃吧!



傳統建築還是老狗比較容易看懂的部分。
這也是前步口弓形軒式捲棚的另一段,這整個捲棚長度可以說頗長。

走出建築外,看到這張展覽的大型海報,內容實在是看不太懂。

新搭建的建築外觀頗為現代化,和藏身在其中的考棚成了強烈的對比。

老狗從廣場的另一邊走出去,看到地面上有一面一模一樣的指示牌。

回頭一看,怎麼有位妹子跑到考場中去體驗了?
古時候是筆墨紙硯,現代是筆電一部搞定全部……


儒考棚的位置在那裡?就在市區中,從前的臺中市政府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