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0年前小時候媽媽都會在早期嘉義的空軍市場買菜,裡面有一條賣吃的以麵食為主。都會去一間小小的店印象中陽春麵裡都會加一顆半熟的蛋而且那個肉燥的味道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但現在要去找真的有點大海撈針找不到,但我相信這個味道一定還有傳下來,不知道01上有沒有在以前住近空軍市場的人知道他們遷去哪裡
大家所謂的空軍市場是當年空軍眷村的"建國二村,這個地方只是當初政府用來安置空軍軍士官及眷屬的地方,當然,有人就會有生活採購的需求,因此慢慢就形成比較簡易的生活圈,住在這裡的人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購物,可以就近在附近解決基本吃的問題。
就個人在民國60年初到88年搬離嘉義的記憶中,60年初到88年,父母親在空軍市場裡面經營麵食攤,從一開始的陽春麵、水餃,到中期的炸醬麵,以至後期夏天賣涼麵、冬天賣水餃的季節變轉,要說眷村涼麵,就個人記憶所及,應該是第一家,只是母親一直堅持他自己記憶中的味道,所以家裡的涼麵從來不放所謂白醋所以家裡的涼麵從來不放所謂白醋,當然口味是很主觀的,就像個人現在一直找不到心目中最好吃的方塊酥~~來來方塊酥~~一樣。
父母親經營生意的原則,就是不做一次生意,謹守本分的做最好的產品,從以前中山路郵局一次團購3000顆水餃、到便利商店曾經來與父親商談讓涼麵上架,這些都證明父母親的身教哲學,不要忽視客人背後的客人。
離開嘉義這些年,住過很多地方,也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眷村味道,所謂味道是很主觀的,喜歡就是喜歡,完全沒有模糊空間,我跟版大及樓上幾位一樣,這些年在外地(嘉義以外的地方),始終忘不了家鄉味,唯一與大家不同的是,我沒有忘本,而我比大家幸運的是,有空就跟老媽一起溫習一下手藝,當然也連帶造福老媽的朋友、我的同事,也許再過幾年,待北部的工作告一段落以後,我可能還會回到這個生長的地方,繼續著可以傳家的手藝。

(圖片來自"偉忠媽媽的眷村",當然裡面也有訪問到我老媽)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