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0年前小時候媽媽都會在早期嘉義的空軍市場買菜,裡面有一條賣吃的以麵食為主。都會去一間小小的店印象中陽春麵裡都會加一顆半熟的蛋而且那個肉燥的味道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但現在要去找真的有點大海撈針找不到,但我相信這個味道一定還有傳下來,不知道01上有沒有在以前住近空軍市場的人知道他們遷去哪裡
文章關鍵字
打散了...回不去了..
我也想知道以前的好味道散去那邊了~~


以前的嘉中生~~~
好像是搬到垂楊路尾教師會館旁邊還對面的樣子
mrsasuke wrote:
好像是搬到垂楊路尾教...(恕刪)


空軍市場陽春麵

嘉義市和平路331號(教師會館旁)
教師會館旁邊這間不是原來的女老闆,反倒是伙計開的,
原來的女老闆在經國新城開店,但是後來生意沒有這間好也關了,
這家味道跟以前完全一樣,
但是碗、湯匙的清潔做的不好,
油膩膩的,不太衛生.....
沒錯,現在的教師會館味道差好多

不過每天還是一堆人

以及寫食記的部落客來朝聖

上頭的鄉親說的應該就是遷到經國雅賢街的

不過老闆娘後來收掉去台中了

他們還有一個姊妹在文化路轉入光彩的炒螺肉那條

進去大約3~40公尺會看到原空軍市場的小麵攤

味道可以,這攤我覺得版主可以去 ,(個人偏見啦, 教師會館那攤已經淪為

憑弔專用,至於一些散落的店家,我找過很多

早安蛋餅 嘉中生愛的家中蛋餅 麻辣涼麵(分成二丫頭和五妹) 以筑麵店(忠孝路)

天津製麵廠遷到菜鴨那邊, 大陸餡餅確定消失

而且大餅店燒餅包子店,現在殘存的的就孫記 阿傻 王記(做很大 後庄也有)

共和路那攤燒餅也是都非原本的老兵後人, 一言難盡 .

太感謝各位大哥了 我想事不疑遲回嘉義一定去找回小時候的好滋味
『他們還有一個姊妹在文化路轉入光彩的炒螺肉那條 進去大約3~40公尺會看到原空軍市場的小麵攤 味道可以,』
我前幾年還有次去吃這一家麵店,發覺她先將麵煮好放在旁邊,等客人來點餐時,再將麵放入滾水中燙一下,這種手法我不認同!麵的Q度是這一碗麵的精華!這種先煮好等客人來再燙一下,真的很對不起想來吃的食客!
難道是蘭井街近興中街那一家 對面是中華電信大機房大樓

這家是有賣水煮半熟蛋沒錯

昨天走過像連煮麵台子都沒看到 不會沒作了吧 因為它生意極普通
個人鮮少來嘉義市這裡看看美食的相關資訊,因為在我腦中一直有著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味道,就是版大提到的空軍市場,曾經身為其中的一分子,還有童年所有記憶都自這個大家所謂的麵食街長大,以下是個人一些小小的回憶,讓某些老朋友重拾記憶、讓一些新朋友聽些故事。

大家所謂的空軍市場是當年空軍眷村的"建國二村,這個地方只是當初政府用來安置空軍軍士官及眷屬的地方,當然,有人就會有生活採購的需求,因此慢慢就形成比較簡易的生活圈,住在這裡的人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購物,可以就近在附近解決基本吃的問題。

就個人在民國60年初到88年搬離嘉義的記憶中,60年初到88年,父母親在空軍市場裡面經營麵食攤,從一開始的陽春麵、水餃,到中期的炸醬麵,以至後期夏天賣涼麵、冬天賣水餃的季節變轉,要說眷村涼麵,就個人記憶所及,應該是第一家,只是母親一直堅持他自己記憶中的味道,所以家裡的涼麵從來不放所謂白醋所以家裡的涼麵從來不放所謂白醋,當然口味是很主觀的,就像個人現在一直找不到心目中最好吃的方塊酥~~來來方塊酥~~一樣。

父母親經營生意的原則,就是不做一次生意,謹守本分的做最好的產品,從以前中山路郵局一次團購3000顆水餃、到便利商店曾經來與父親商談讓涼麵上架,這些都證明父母親的身教哲學,不要忽視客人背後的客人。

離開嘉義這些年,住過很多地方,也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眷村味道,所謂味道是很主觀的,喜歡就是喜歡,完全沒有模糊空間,我跟版大及樓上幾位一樣,這些年在外地(嘉義以外的地方),始終忘不了家鄉味,唯一與大家不同的是,我沒有忘本,而我比大家幸運的是,有空就跟老媽一起溫習一下手藝,當然也連帶造福老媽的朋友、我的同事,也許再過幾年,待北部的工作告一段落以後,我可能還會回到這個生長的地方,繼續著可以傳家的手藝。







(圖片來自"偉忠媽媽的眷村",當然裡面也有訪問到我老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