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得知新的里佳到山美的步道已開通,當下就決定,星期六前往體驗
雖然氣象報告說,星期六的九點至十二點,有百分之40的下雨機率,
還是賭一下了,想說雨具帶上就好了,
事後,只能感恩老天爺整天都是好天氣,沒有降下雨來,




摩都布有露營地,已經三四年了,不知何時才能回復原樣
今天的目標是新的里美步道,所以就沒有在里佳部落停留,
直接驅車至巨石板

右手邊這條是前往舊的里美步道,不過路徑多已毀損,無法通行

要走左手邊往巨石板方向,前往新的里美步道


路邊經常可見類似野百合的花,有網友說這不叫野百合

前往巨石板的路,真的很小條,幾乎無法會車


竹林景觀,一點也不比竹山的遜色

巨石板停車場

之前這戶人家所掛的德國國旗已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

蜂箱,紅色的地方,蜜蜂還是很繁忙的進出

巨石板步道由欄桿旁步道直下


出發,先往回走看一下巨石板的壺穴




巨石板上方的壺穴

看完壺穴,正式往山美達娜伊谷前進,整段路,共分三段,
第一段,巨石板步道,長800公尺,
第二段,里美避難步道,長1600公尺,
第三段,達娜伊谷步道,長700公尺



第一段巨石板步道只是開胃小菜,和後面第二段里美避難步道完全不能相比



巨石板中段


現在還能搞笑,後面就知道累了


中途休息,補充能量


第一段雖然只是小菜,不過,也幾乎沒什麼水平的路段,都是一路下切的階梯為主



終於抵達巨石板步道景觀台


從景觀台上遠眺達娜伊谷,再來就是第二段最難的路段了

里美避難步道,1.6公里,直降海拔600公尺




這1.6公里的路段,只有階梯,無止盡的階梯,一路下切到河谷


途中三座迷你吊橋

終於到達達娜伊谷了,這樣一路陡下河谷,到後段,腳真的發抖到不行,

換尿布先



達娜伊谷一景


還在努力復育中,魚還不是很大隻



達娜伊谷河谷一景


回程,你想體驗缺氧的狀態,體驗眼前一黑的感覺嗎?!
這一整段路能滿足你的需求,總合2公里多的路,平坦路面占不到百分之10

從達娜伊谷花了兩小時十八分,一路陡上,挑戰成功,真的快掛了
建議你,要照像的話,在下切的時候,就要趕快照,因為回程上爬時,
你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了,那還有心思照像
以下的文字是借用新聞文字報導,四月六日里佳有活動,有空也希望你能到原鄉走一走
在此也感謝莊秋華先生的指引,雖然不認識,在電話中還是熱切的為我們指點路途
「有機會參與部落步道重建,非常開心且感恩。」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社區理事莊秋華父子和族人,幾乎是以人工方式完成里美步道闢建,兼具避災救援及生態觀光功能。他表示,要將里佳的美好與更多人分享,回饋各界愛心。
在里佳部落有時會看到莊秋華,穿鄒族傳統服裝為遊客導覽解說,有時穿雨鞋在山間小徑,為部落事情忙碌。
莊秋華與村民用一塊塊石頭、枕木,為部落、為族人,修建從里佳到山美、具有歷史情感的古道,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很有意義。
莊秋華等村民負責前半段步道,地形陡峭。為了避免破壞自然環境,大型機具無法運抵,他們憑藉人力和溜索運送工料和簡易工具,靠人力徒步負重,往返好幾趟搬運,是體力、耐力與毅力很大的挑戰與考驗。其中仿枕木每塊約70至140公斤,需要兩、三位壯丁慢慢搬到施工地點。
看著里美步道的完成,莊秋華心懷感恩說,莫拉克風災後各界到里佳關懷,行政院重建會和民間企業社團都給予溫暖,今後會更努力團結部落力量發展產業,回饋大家對部落的關愛。
里美步道4月6日配合里佳「星星相螢」活動,舉辦啟用典禮。這條步道是為避免再因風災造成道路中斷,不讓里佳形成孤島,重建會運用大陸善款補助1100萬元,加上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自籌1100萬元,建造兼具避災救援及生態觀光功能的「里美避難步道」。
步道長約2.5公里,里佳起點有舊河谷大石板自然奇景,施工團隊中村民佔了5成以上,融入更濃的在地情感,沿途設有原住民特色的獵寮及三角懸索吊橋等,終點在山美村達娜伊谷。
全線步道以枕木、石板、木棧道及鋼拱橋整建得相當完整好走,從里佳走到山美,偶為平坦多像走樓梯下山一般,難度稍高,一趟大約需要1小時45分鐘左右。由山美爬到里佳則耗費體力,約需2小時30分鐘。步道周邊為天然原始林,林相豐富完整,鳥叫聲不絕於耳,沿途設有3處簡易式木製獵寮,有原木桌椅可提供做為休息場所;多座小鋼拱橋及3處簡易式懸索橋,橋梁以2條鋼索做為主結構及扶手,橋底為2條粗棉索,兩側以塑膠繩綁成V型護欄,相當特別,為原住民地區第一次使用的設計,新奇又剌激;另有多處可遠眺美麗達娜伊谷的觀景台,視野非常良好,適合喜愛登山遊客前來造訪及挑戰。
嘉義林管處表示,新建「里美避難步道」長約2.5公里,海拔高457~1050公尺,里佳端接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原有步道,山美端接達娜伊谷步道,3個步道串連起約4公里長。由於工程位於原始林中,工程幾乎都以簡易索道運送材料至現場或就地取材,再以人工方式一階一階舖設完成。施工團隊中2村居民即佔了5成以上,因此融入更深更濃的在地情感。步道沿途設有原住民特色之獵寮及三角懸索吊橋等設施,沿途除了風景優美也呈現豐富多元的生態樣貌,終點到了「達娜伊谷」,更是全國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成功的生態公園及壯麗達娜伊谷吊橋與魚賞魚區。
遊客由里佳村阿管處興建公處開始步行向下,不久即經過著名之巨石板,溪谷幾乎由整片石板構成,綿延將近500公尺,石板上棋盤格狀的裂痕及恍惚由石頭長出的樹木,呈現大自然神奇力量。再往前走有觀瀑亭,可遠眺溪流對岸的里佳瀑布與「達娜伊谷」全貌,俯瞰腳下蜿蜒山谷河道,身旁則是層疊的高山,景緻相當美麗,並在此接上「里美避難步道」。步道用後,除了作為里佳村村民緊急避難通道外,因步道略有挑戰性且具鄒族部落特色,未來平、假日預計將吸引更多登山客前往挑戰並順遊2村,將可促進2地觀光產業再發展。詳細資訊可參重建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