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岸內糖廠離鹽水車站僅僅0.7公里,所以鹽水車站並不是在糖廠內的車站,而是新營到岸內糖廠的一個中途站。

從車站內看月台上方的遮雨棚,嗅的出當年這裡客運的繁華。

再從站內來看,很少看到這種小站需要有第二月台的,雖然上方的椅子和遮雨棚是後來另建的,不過還是有看到以前第二月台的殘蹟。

接著不得不說一下這裡的特殊軌道,從新營到岸內糖廠的這段鐵道,是採三軌道的型式,最外側的兩條軌道是給現在台鐵的七分車所行駛,內側的那條軌道是給台糖的五分車所行駛。

這在當年是台灣人所想出來的一種節省鐵道鋪設面積的方法,讓兩種不同軌距的火車能夠共用同一條軌道,這也是一種創舉了。

連轉徹器也是用三軌的方式,看的出這種軌道建造的複雜度。

岸內糖廠一直到民國83年才停產,而鹽水車站在民國86年有辦過一場活動,當時的勝利號汽油車有慨到這裡來,但那應該也是鹽水車站最後一次有火車停靠了,自那一年之後,鹽水車站就再也沒有活動,鐵軌也被雜草及路面的泊油複蓋了。

唯一被保留下來的車站站房及站廠只供我們去參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