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介紹一家位在巷子內的傳統味煎餅--連得堂。
台南市公園南路旁的崇安街,又稱總爺古街。
據說總爺古街是因為清代有位總爺(相當於現在的刑事組組長)居住於此而得名,
也是清代城外經大北門進入府城內的重要通道。
因此崇安街裡面還有一些頗有歷史的店家,
有空到中山公園附近逛時,也可撥空來裡面繞繞

回歸主題,因為古街內彎彎曲曲(據說是早期住家為便於防禦而故意建築成這樣的),
之前也找了2次


下午2點多到,剛好老闆娘在開爐做煎餅

一小群上班族也來買....是開小差嗎?


果然是有百年歷史的店家,還可以看到老公賣局的舊鐵牌,
牆上也有各媒體報導的照片跟剪報。

不過最有歷史特色的還是這老鐵爐(據說早期小林煎餅以前也有這機器,不過現在全台大概剩沒幾台了),
圖左下角是煎餅原料(火爐上面還有2塊的煎餅渣


老闆娘俐落的推動火爐,5片鐵板也一起跟著連動。



由於是全手工,所以產量不多,一人限購1天2包,我問老闆為何如此,他說希望能讓每個來買的客人都能買到(真是堅持


不過有限量的是指煎餅,
店裡面也有賣古早味的米荖麻荖


煎餅口味有5種(注意名片上面的電話地址跟時間,有宅配服務),

現場可以買到的的是原味煎餅(有加蛋)跟味增煎餅(不加蛋)
原味煎餅上面還有LOGO


味增煎餅外型長的就是這樣..(用火爐上的煎餅渣做例子


其他口味的...想要現場買到,只能說可遇不可求,聽說用預定的也要等各大半年...
(以海苔為例,也是用手工去沾海苔製成的)
一天開2次爐灶,上下午各一次,今天去時剛好遇到火爐上是放製作味增煎餅的鐵模子,
就來簡單圖解一下製作過程吧。
先將快要煎乾的餅皮取出

將2側往下折,中間用小棍子壓住塑形

之後將塑形完的煎餅放在砧板上,用大菜刀切餅(這刀可以拿來切帶骨肉了..



原味一包只有6片煎餅,售價25元,大小跟名片差不多(請參考上面的圖),
或與有人覺得不划算。
但是我就是喜歡的是那堅持傳統的厚實味(同事吃了也覺得味道很香濃)。
如果在午後想漫步瀏覽府城古蹟,又能隨手品嚐古早風味,
各位不妨來這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