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年頭 01上的美食評論除了所謂老店媒體化之外更普及的一個現象可能是品味評論粗俗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網路上發言權是比人多,比大聲,比勁爆而非比精緻,比細膩,比真實再加以多數網路學生族群及 3C愛好者無可救藥的 C/P值性格使然無怪乎長一輩有云,富三代方知飲食也罷,就摸摸鼻子自認是富家子弟繼續排隊去吃阿堂去
Roadstar wrote:我覺得湯是還不錯,至..我覺得台南觀光不應該只有吃,台南人的驕傲也不應該只剩下''小吃''。..(恕刪) http://tour.tainan.gov.tw/travel.aspx?sys=finefood總計109頁
燒酒醉 wrote:http://tou...(恕刪) 剛上去看了,網站做的還不錯,也有一些景點行程規劃跟建議。本來台南觀光就應該要多元而不是只有吃。台南的特色除了吃以外還有歷史跟人文。網站裡面109頁裡面有些我有吃過,有些東西是很多縣市都有的且也很有名的,像是草莓大福,鳳梨,泡菜這些,而這些東西,有名的也不是在台南。像是說到包子,不會有人想到台南,鳳梨酥大家想到的也是佳德或者微熱山丘,泡菜我會先想到韓國我是壓根不會想到台南。但我還是覺得觀光局很不錯,至少開始懂得去包裝行銷這些台南在地的店家。雖然這些東西可能就是一般地區性好吃的食品,並非特色。真正有特色的小吃是大家一說出來就會想到台南,像是鱔魚意麵,溫體牛肉,土魠魚羹,蚵仔煎...等109頁裡面,有大部分的東西,都沒有什麼特色。就像我從沒在台北看到有人拿明新的袋子,但我常在台南看到有人拿佳德的袋子,雖然我很愛吃明新的包子但全台灣省有多少人講到鳳梨酥會想到明新,這也是在109頁裡面被推薦的商品之一。最近回去終於有看到像京都一樣繞南市古蹟的旅遊公車了(不知道開始多久了)。每次都會特別注意台南文章,因為我也是台南人,我只希望每次回去都可以看到台南有進步。尤其是觀光方面。台南真的很有特色,但真的不應該只在吃,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也重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