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劍步 wrote:
聽了這麼多人的敘述,...(恕刪)
老唐在將牛肉醬汁與肉塊製成罐頭時麵店的口味已經開始慢慢變調,
不過當初在衛國街口的店面掌灶的人好像還是他的親戚還是小孩,
等一切流程化、制式化之後,味道就一成不變地變''普通了''。
早年老鄧牛肉麵還在南區水交社裡經營時,記得當時每天只賣八十還是一百碗,
因為熬製牛肉與高湯很費時,一兩個家人要做多一點,實在做不來。
後來易手之後,口味也變得平凡起來。
印象中以前還在二中後面的眷村以及市區忠義路巷子裡吃過很不錯的牛肉麵,
當時還用煤球燒灶,遠遠看到麵攤就會看到家庭式煙囪在冒著煙,
當年還沒什麼進口牛肉,早期來台老兵賣起牛肉麵都是用本省的黃牛,
脂肪少但肉質纖細,牛腱等不易煮透的部位也照樣熬得非常入味。
這跟現在用高壓鍋做出來的牛肉麵肉塊味道簡直兩樣,磚造爐做出來的味道硬是不一樣!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