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光鐵騎 wrote:但是我第一次吃到吳郭魚比眾多海魚還新鮮還好吃~居然就直接給我清蒸鹽焗~還沒有土味~好吃到我對那條吳郭魚跪在地上膜拜~ 因為你吃的是鹹水(海水)吳郭魚吧?一般有土味是淡水吳郭魚,要不然魚買回家後不餵食養個三天讓它吐土也能去除一些土味。
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如果是牛肉湯一個人1...(恕刪) 推...+1個人推薦府前路過了北門路一間早餐店隔壁的牛肉肉燥飯!!正點阿....話說我都半夜肚子餓去吃的...隔壁的早餐也有開半夜的...也不錯!!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如果是牛肉湯一個人1...(恕刪)
我早餐吃過1千多元,山記魚仔店的頭家山哥,每天清晨到魚市時除了買一般魚貨外,還會去搶特殊魚貨,像這2箱是從印尼雅加達索卡諾哈塔 (CGK)來的超大海草蝦,搭EVA air來的,秤重後會敷上鹽巴然後做燒烤。超大一尾的,3隻共要$1,320元。米、湯文化是台南小吃的精髓,從中演變出許多小吃。台南早餐多樣化是許多歷史因素的集成,台南曾是開台首府及第一大城,一直到日據後才變成是台北,這中間,明鄭來台時帶來了許多文官武兵,而人總是要吃飯的,裡面就有做比較大眾飲食的伙房兵,還有做比較精緻飲食的御廚,明鄭垮台後這些人散入民間,許多人就將家鄉手藝、小吃拿出來在廟口街道賣,這是小吃多樣化的"起源"。清領時期五條港蓬勃發展,三郊的背後養活了一大群勞動人工,這些人早上必需吃飽才能上工,有需求就有供給,而就算是山珍海味也會吃膩,這是早餐多樣化的"起源"而這些勞動人工也不像坐辦公室的,可以一坐就坐到下班,下午時就會休息,停下來就想吃,這是台南獨特"下午茶文化"的起源。而漢人食不厭精的個性,也將在地魚產,虱目魚研究的淋漓盡致,從魚頭到魚尾都能吃,結合了粥變鹹粥,打成魚漿變魚丸湯。日據、民國後,台南喪失第一大城的地位,但反而有助保存小吃的飲食文化,加上此時社會型態仍以農商社會為主,市區人口並未大量遷出,而"吃牛肉湯"這件事是日本人帶進來的,但因為價高,剛開始也是小眾,侷限在西市場大菜市一帶的幾家,如今在市區三步一間五步一店的牛肉湯是因為電動屠宰場的引入,24小時均能快速大量的供應肉品下產生的,大約是30年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