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巷藝術聚落簡介
藝術聚落其實是由日治時期的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所組成,區域內有10棟建築,光復後曾為學校單位如成大的教職員宿舍,有很多台南的知名人物曾住過這裡,如畫家郭柏川,還有奧斯卡大導演李安也曾住過這附近(惟李安故居已拆除),目前為市定古蹟但產權屬於國防部,在歷經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團隊與國防部的協調下,推出「321巷藝術聚落」計畫,遴選出7組藝文團體進駐其中7棟房舍,並於3月23日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民意代表、藝文界代表等共同揭牌開幕,期待結合園區藝術、人文與生態,變成台南市的藝術聚落及旅遊熱點。
開幕當天,賴清德市長特別以說故事的方式串連方式介紹這七個團隊:他說,「民眾來到這裡一定會感覺很美,所以有一個劇團是「台南風景好」(攝影策展);是甚麼人在這裡?有台南人「台南人劇團」(表演藝術)在這裡;「那個劇團」(表演藝術)也在這裡;哪一個台南人?是「林玉婷與林岱璇」(個人藝術創作者);還有哪一個劇團也在裡面?是「影響‧新劇場」(表演藝術);最後兩個團體就是「聚作聯合工作室」(設計)及「蔚龍藝術有限公司」(文創)。」

文化局表示,「321巷」主要定位為「藝術家進駐空間」,並非走熱鬧活動路線的「文化園區」概念,未來各進駐單位雖各有開放時間,但仍要邀請參觀的朋友注意參觀禮節、對負有古蹟維護之責的進駐單位予以尊重,避免影響藝術家創作。文化局也深盼「321巷」的揭牌,未來能發揮讓藝術聚落集氣、讓發想累積能量的作用,成為「古都的藝術桃花源」。為使入口意象鮮明,文化局邀請在地書藝家軻三題字及由藝術家黃雅娟以銅雕創作結合磚牆設計藝術裝置,也成了訪客熱門取景地方。


321巷藝術聚落進駐單位
「321巷」藝術聚落現在由7個單位進駐管理,分別為公園北路199號「台南人劇團」(表演藝術)、公園路321巷38號「蔚龍藝術有限公司」(文創)、公園路321巷29號「林玉婷與林岱璇」(個人藝術創作者)、公園路321巷27號(郭柏川故居)「那個劇團」(表演藝術)、公園路321巷37號「臺南風景好」(攝影策展)、公園路321巷35號「影響‧新劇場」(表演藝術)、公園路321巷33號「聚作聯合工作室」(設計)等,藝術類型相當豐富多元。

今年首辦的「2013台南新藝獎」就在其中的「聚作聯合工作室」、「風景好創意」以及「蔚龍藝術有限公司」裡佈置,將入選作品陳展於空間中。
這次趁著開幕後的時間,特地找了一天下午來321巷,跟之前整修前相比,整體變化不大,但多了不少人氣,入口處多了意象設計及地圖,如果不看地圖,其實這裡也不大,就純粹散步走到哪看到哪囉。

走進了37號,日式平房的外觀仍維持的不錯,庭院裡有著手作攤位。

目前進駐的風景好是以攝影經紀、旅行主題攝影及中日攝影交流平台為核心的文創團體,平房內的幾個房間則分別賦予攝影展覽、美術旅館及商品展售的功能,商品展售區目前有川島小鳥的「未來ちゃん」系列商品。




台南新藝獎的展品放在靠前院的房間裡,作者是張芳榜,材質以油畫、壓克力為主。

藝術家對其作品創作的靈感來源是: 「此系列作品想表達的是人類慾望的延伸,是一種對於社會化環境的反動、社會的叛離。以一種甜膩且個人內化的方式低鳴,在慾望快速循環中達到高潮並且膨脹這份個人式的快感,不是塑造出的一個虛幻可愛的世界,讓人逃脫現實,相反地,是對於當今社會現況最直接的批判。透過炫麗的色彩,玩樂這份能量,造型上擷取了現實情境的圖像再進入不同的欲求狀態產生形變,形體上充滿反覆的膨脹感,他們說著自己的語言,玩樂自己的情感,且不斷產出新生命,這些新生命同時又再製造新生命,這樣集體式的情感有著共時性的個別差異,這些差異當中卻包附了強大的共同特性,將這股新世界的能量拋回現實的社會。」


以這樣的創作命題為主發點,不難想像為何作者會以「性」為主要創作主題。在人類基本欲望當中「性慾」咸被認為最不可公開言說,人類一但有認知上脫離常軌的性慾表現,便馬上被貼上「敗德」的標籤,然這「不可公開言說」的性質所造成的後果是慾望在無法得到紓解的同時變得越來越強大,終致無法阻擋。在作者展示的油畫當中每一幅都隱含對性脫離常軌的想像,這些直白的畫作其實批判了世人不肯誠實面對慾望的後果。
左為「愛的遙控器」,讓人不禁想起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所創作造的經典小說「蘿莉塔」,自此之後「蘿莉塔」這名字成為戀童情結的代名詞。右為「嘿!嘿!嘿!小鬥士抓到你了」,兩個男人蹲踞於女性腳下有性虐待的暗示。

左為「愛愛內含光」,禪坐中的女性背後浮現男性的雙手撫摸雙胸,正式的服裝代表對女性思想的束縛,也顯示一般女性於性方面的思想受傳統的綁縛。右為「古典25時」,偎靠於女神腳下的天使暗示「性」是一種本能。


當然,也許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不過正於羅蘭‧巴特說的「作者已死」,對作品的詮釋在作品生成那一刻已與後來觀賞者的接收有所脫鉤。不過至少從這角度來欣賞這些作品,對我來說是容易理解的一個角度。
創作者介紹:張芳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相對於水交社、二空及一些已僅存名詞而無實景的眷村,很高興321巷的日式歷史聚落能被保留下來,沒有都更、沒有莫名失火、沒有土地利益糾葛…一走進這裡,老樹、新人、紅磚牆、日式平房、九重葛、炮仗花…時間在這裡停了下來,我覺得這裡很有發展潛力,看了之前的新聞,市府與徵選得標團隊簽租約2年,無租金但日常則由進駐團隊負責管理維修,規劃劇場展演、攝影展覽、工藝文創、實作講座等,其他未利用的房舍,文化局也僱請保全並加設紅外線監視,以防宵小偷竊,這點是蠻好的,不過維修這種日式房舍的經費不低,如果沒有較長久且穩定的財源或是專門的維修知識,久了會是問題,市府可能要有長期性的計劃來輔助這些團體,也期許321巷的聚落能形成一股整體性的連結力量。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今年首辦的「2013台南新藝獎」就在其中的「聚作聯合工作室」、「風景好創意」以及「蔚龍藝術有限公司」裡佈置,蔚龍藝術位在38號,但跟37號的風景好並不在同條巷子而是在隔壁巷,不過這裡目前有開放的每個空間門前都有貼地圖,找一下也就ok了。

看了一下蔚龍藝術的背景,公司在台北,承辦許多公共藝術專案、出版及相關活動研究案到講習研習、表演藝術教育活動皆有,也有像國際建築及藝術徵件、國際媒體宣傳展覽出版…等,是台南少見的專業背景,但這樣反而不錯,期待可以帶給在地文創藝術不同的思維及發展機會。



在這裡展出的是黃鈿翔的創作,最主要的是《血尿液人系列》,說真的,是我這一路看下來裡,最前衛且特別的,一開始以為只是用顏料調和在馬桶裡,但看了牆上播放的video,聽了作者本人上綜藝節目的介紹才知道,是真的尿液。

而且最後也創作了一個主持人吳宗憲的藝術品。

作者自述由於一次腹部疼痛的不適經驗,身體因發炎及缺水導致有血尿情形,看到了馬桶裡的黃、紅色剛好聯想到鋼鐵人,因而有了一系列以Marvel漫畫英雄為主角的創作靈感,不過其他顏色就沒那麼簡單了,要找出相對應的食用色素及訂製馬桶。

這間老房子裡隔間都保留了下來,有些房間蠻小的,進到了其中一間廁所,磁磚、老馬桶、浴缸不禁讓我想到了老家,其他房間的地磚、牆壁也依稀看的出過往的痕跡,期待這些老房子在文藝進駐後能開展出新的光芒。


創作者介紹:黃鈿翔,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畢業,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在學中。
聚作聯合工作室

聚作聯合工作室位在33號,工作室所在的房舍外牆之美應該是這裡數一數二,在成為藝術聚落前很多人都會來這裡拍婚紗,紅牆上面,九重葛已佈滿了牆緣,走進裡面角落一隅,紫色如瀑的花下停著一台老腳踏車。




今天來的時候遇到了其中一位設計工作者,艸德,本姓黃,因為跟人介紹名字時黃與王容易搞混,所以多半介紹自己為草頭黃,後來便取了艸德當成藝名,比較好記,他說「聚作」主要由四個人組成,四個好朋友除了平日自己的案子之外還想要有一個可以共同、創作、工作的環境,剛好321巷有提供這個機會就試試看,很幸運地也入選了。「聚作」會陸陸續續舉辦一些手作課程,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去詢問看看。
在「聚作」展出作品的藝術家為游依珊,展出作品有「飛行物」、「囈想」、「紅兔」。查了下這位藝術家的資料後我覺得我還蠻喜歡它創作原點的發想。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以油性蠟筆塗鴉的方式表現,游依珊認為塗鴉這種表現手法同時包含了「形式」與「情感」的展現,塗鴉一般被認為是小孩子天馬行空、隨筆的表現作品,但它另一方面代表的是小孩子藉由看到甚麼、想到甚麼然後畫下來這一整個過程來探索外在世界。藝術家認為這樣的出發點與她想表現生活的方式很貼近-也就是不斷的進行、不斷的探索、再不斷的修正。因此採用這樣的表現手法。
「囈想」系列之作想表現的是「氛圍」,而不是「實際的繪畫主體」。正因為實物
隨著時代的變遷其意義與使用方式都有不同的轉變,因此藝術家並不細緻的描繪實物而僅僅勾勒出線條,剩下的就由觀看者自己去想像填白,這個作品同時也表現出當代快速變動的特質。
圖說:創作靈感來自於兔子豐富多變的性格,兔子在東方文化裡被認為具有「狡思詭詰」與「溫和善良」兩面。

圖說:《囈想》跳脫傳統繪畫,表現物品所處環境多變的氛圍。





圖說:作者的「飛行物」系列畫作。

創作者介紹:游依珊,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