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伙打算搭船遊瀉湖,所以就匆匆上船去。
準備利用黃昏前的餘光,看鹽水溪口濕地的生態活動。
搭船遊瀉湖的活動,除了有導覽員沿路解說外,
活動中還包括各種在瀉湖可以看到的動植物解說,
以及當地漁民的工作形態,像是撒網捕魚、近距離上蚵架參觀等。
今天就很幸運的看到3隻黑面琵鷺在享用晚餐,可以說是不虛此行。
有關鹽水溪口濕地的介紹,可以到這個網站去看看,裡面有專業的介紹。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

從台江國家公園辦公室走到堤岸邊,可以看到成排的膠筏,這些都是註冊的觀光船,可以載遊客到瀉湖裡觀察最在地的生態。
堤岸上的說明牌。由於四草濕地就位在鹽水溪口,所以說明牌上寫的是鹽水溪口濕地。
船下的水裡有好多小魚。
鹽水溪口濕地位於海洋與陸地交界,水中各種養分充足,各種生物自然生存。
等到遊客都上船了,出發!!
浮在水面上的這些竹架子,都是養蚵用的蚵架。
蚵架上的鳥,應該是小白鷺吧??
如果有賞鳥專家發現錯誤,請不吝指正。
老狗對鳥的外形判別,只限於少數幾種鳥而已。
遇上上一梯出去參觀完了,要回碼頭的膠筏。
遠方的成群大型建築是臺南科學工業區,也是由鹽田改造而來。
如果時光回溯到200年前,現在的臺南市安南區大部分是一片汪洋。
在瀉湖逐漸陸化的過程中,形成漁塭、鹽田等特殊景觀。
船繼續開,躲在一旁紅樹林裡的,可能是大白鷺。
孤伶伶的這位,應該還是小白鷺,後面一整排水筆仔。
成群的水鳥飛來,實在搞不清是什麼鳥。是鸕鷀嗎?
在岸邊,體型大大的,站個4,5個小時都不會動的,而且是一隻一隻分開站的,蒼鷺無誤。
覓食中的小白鷺。
賞鳥平台,主要是給遊客欣賞黑面琵鷺的。

一整群的鳥,猜測是鷸科鳥類,但那一種就搞不清楚了。
登上賞鳥平台,見到3隻黑面琵鷺,以及1隻蒼鷺。

除了3隻黑面琵鷺和1隻蒼鷺外,還有2隻高蹺鴴。
這一整排都是水鴨,那一種就不認識了。
又見倉鷺,導覽員說它是老孤僻。
黑面琵鷺最大的特徵,就是那張扁扁的黑嘴。照片中共有3隻黑面琵鷺。
又是養鷺,在樹上站的高高的,一動也不動。
近夕陽西下時刻,鳥兒們開啟尋找晚餐,填飽肚子先。
遠方的四草大橋,過了橋下就到臺灣海峽去了。
這應該是大白鷺。
這是夜鷺吧??
位在水道旁的水筆仔,是在臺灣常見的紅樹林成員。
船長帶我們來看他上午下的定置網,看看今天有什麼收穫?
結局是什麼都沒有。。。

這是船首大網的控制器。利用槓桿原理讓網下水,然後再用槓桿原理把網撈起來。
船主下網撈魚,基本上純屬表演,什麼魚也沒撈到。
船主表演撒網打魚,當然也是表演性質,只撈到2隻小魚
然後,船主再下手拆蚵架上的蚵,給遊客們了解蚵是怎麼生長的。
養殖的蚵。現在季節不對,個頭不夠大,不夠肥美呀~~
看完了現刮生蚵,太陽即將下山,遊程也告一段。
鹽水濕地可以看到的自然資源與四草綠色隧道看到的不一樣,
偏向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
如果有機會到臺南玩,除了去臺江國家公園拍照打卡外,
花一點船票錢,搭船看看水鳥,體驗漁家生活,也是很棒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