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樓建於1847年,原本是鹽水糖郊富商葉開鴻及其子所建。
建材是當年的壓艙貨--來自中國大陸的福州杉、磚瓦與石條。
原來,鹽水在清朝中葉仍是港口,葉家把臺灣產製的糖運至大陸,換取輕薄的絲綢來臺販售。
由於絲綢輕薄,因此船底常會一併運送福州杉、磚瓦與石條,
做為增加船隻航行穩定度的壓艙貨,這些壓艙貨就成了八角樓的建材。
八角樓原本是兼作葉連成商號辦公處的三進二落大厝的一部分,
但因1935年市區改正,原第一進拆除變成樓房,
後遭盟軍空襲炸毀,僅餘1樓,就是現在的銀峰冰菓室。
第二進則因日本政府計畫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
所以拆除第二進,豎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紀念,
目前所餘建築為第三進,造型為二層樓,
一樓為長方型磚造,二樓則因四週陽台外推,呈現特殊的八角型。
日前由於甲仙地震,曾封館整修,但現在已整修完畢。
可能是考量八角樓年事已高,故僅開放外圍與一樓參觀。
如果到臺南覺得天氣太熱,不妨來逛逛古厝,
然後吃吃一旁的傳統冰--銀峰冰菓室的冰,這同樣是葉家的產業。
這次去忘了拍張銀峰冰果室和八角樓的合照,在2011年2月的舊相簿中找到這張照片,放在同一本相簿中。
銀峰冰果室原本是市區改正時的巴洛克式街屋,因受盟軍轟炸而只餘1樓。2011年時的八角樓還未經整修,略現頽圯。

這次去比上次天氣好多了,拍出的照片也漂亮。
八角樓的正面,一二樓皆為木造。一樓門面的雕刻相當漂亮。

八角樓的側背面。一樓為磚造,二樓為木造。
從這個角度看這去,應該很容易看出它是八角形。
後門門額上有2枚18瓣菊花飾,為日本皇室的象徵。


八角樓的側背面。一樓為磚造,二樓為木造。
從這個角度看這去,應該很容易看出它是八角形。
後門門額上有2枚18瓣菊花飾,為日本皇室的象徵。

由於八角樓亦曾在1895年日軍攻佔臺灣的過程中,作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的下塌住所一段時間,因此在日治時期即被日本政府作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並且立下石碑為紀念。

八角樓前的古井,當年的飲用水來源。
還好鹽水的地下水砷含量沒有過高,不然就會出現烏腳病病例了。

八角樓一樓入口,兩旁木窗上的刻花相當精緻。樓板上的大木結構也相當標準。

八角樓內的展示。這裡展示的是鹽水老街景。

八角樓內的展示。這裡展示的是八角樓創建人葉開鴻家族的照片。

其實八角樓內部並不大,其中一個空間放了鹽水的舊地形立體地圖。

八角樓內一個小房間的通氣窗。窗戶會開的這麼小,最主要還是防盜賊的功能。

八角樓內房間的窗。
除了外面有石條及玻璃窗外,裡面還有一層密實的木窗。
在在顯示當年的豪宅還兼具碉堡的功能,必須要能防盜賊來犯。

八角樓內一樓的地板,從這地板應該可看出這棟樓的歷史了。

銀峰冰果室就在八角樓前,就是原本葉家大厝的第一進。這也是葉家的產業,專賣傳統口味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