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面琵鷺」相信許多人應該都聽過牠的名字,但真正親眼見過的人應該不多吧!!
黑面琵鷺是種冬候鳥,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目前全球存在的數量僅以千計,可以說是相當罕見的生物。臺灣是黑面琵鷺在世界上最大的越冬地點之一,曾文溪口又是在臺灣最主要的越冬地點,所以之前的臺南縣政府在2005年成立「黑面琵鷺管理及研究中心」,完整介紹黑面琵鷺的生態資訊及標本展示。至2009年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接管後,改名為『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另外還沿著曾文溪口設置多個賞鳥亭。所以,想要完整了解有關黑面琵鷺的生態資訊,或是想要知道今天的鳥況,先到生態展示館請教裡面的志工就對了。近幾年,老狗只要有機會在冬天回到臺南,總會想辦法找時間到黑面琵鷺賞鳥區去找找這些來自北方的貴客。但是賞鳥亭有好幾處,每一處之間又有段距離。如果貿然前往其中一座賞鳥亭,很可能會撲個空,而每天能賞鳥的時間只有黃昏而已,撲空後要轉戰下個鳥亭,可能太陽就已經下山,那這一天就沒機會了。所以在前往賞鳥亭之前,先到生態展示館去請教志工今天「烏面仔」有沒有出現,如果有的話又要去那個鳥亭賞鳥等。這些第一手訊息找他們詢問保證準沒錯。所以,這篇分享文就先帶各位好友先到生態展示館,再到第一賞鳥亭去看看「烏面仔」。不過,今天運氣挺好的,出現了一大群黑面琵鷺群聚覓食,也把拍到的照片一起分享給大家。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位在縣道173旁,但是在路邊只能看到這個舊招牌,因為建築本身比堤防稍低一點,據說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才這樣設計的。

走上堤防後,會見到這面很大的說明牌,是十多年前的臺南縣政府設立的。

其實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外就是一個很好的取景點,運氣好的話可以拍到落日。

往前走會見到這個標誌,以及在後方的生態展示館建築。

生態展示館建築,好像是蓋在水面上的。

來換個角度看一下。

生態展示館大門口。現在除了內部原本的陳列之外,還有黑面琵鷺保育10年的成果展出。

走進大門,見到地上這一對。長長扁扁的嘴,大概不用說也知道牠是誰。

保育十年成果展的展示。這些是標本還是模型,說實在話老狗沒細看。
因為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要請問志工們,今天可以在那裡看到「烏面仔」本尊。
- A

- B

不過即然都來到這裡,老狗就快速的拍了生態展示館內部的照片來分享。
先來看看黑面琵鷺的故事。

以及琵鷺科的親戚們

然後是黑面琵鷺本尊的介紹,以及模型。
- 黑面琵鷺的介紹

- 模型

再來是要上那兒找黑面琵鷺的蹤影。
老狗認為黑面琵鷺會在七股一帶聚集的關係,主要就是這裡有廣大的人工溼地—冬季休息中的魚塭。因為黑面琵鷺能覓食的水深只有30cm左右,而休息中的魚塭會放水曬池底,只留下約20~30cm的水深,水中殘餘的魚蝦正好做為黑面琵鷺的食物來源。以生物生存的本能來說,冬季的魚塭就是黑面琵鷺最好的棲息環境。
所以說黑面琵鷺是生態環境的指標,因為數量少,所以數量的變化容易察覺。
- 遷徒路線

- 如何追蹤牠們

- 濕地的重要性

- 黑面琵鷺和魚塭之間的關係

然後,不知是黑面琵鷺的標本還是模型又出現在這裡了。
這種野生動物是需要極少人為破壞的環境才能生存的。
說到這裡就想起大約20多年前在七股蓋國際機場及開發工業區的計畫,還好沒有實現。
- 生存環境模型(1)

- 標本/模型

- 環境模型(2)

黑面琵鷺的保育,說來說去,最重要的還是對生存環境的保護,要儘可能減少人為的破壞。
生態鏈之間,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不平衡,終將導致全體的失衡。

這些海報是臺灣西南沿海生態解說。因為西南沿海的環境還算在低度開發的狀態下,才能讓各種物種之間維持在平衡點,保有這樣的生物多樣性。

在近百年間發生的有關黑面琵鷺的重大事件一覽,其中最大的可能衝擊當屬當年規劃七股工業區及國際機場吧!如果成真的話,現在保有的生態環境不見了,沿海漁民難以為生,而工業區和機場真的會帶來人潮嗎?也許又成了廢墟了吧!

而黑面琵鷺如何遷徒的,就讓這張海報來說個明白。從海報中應該可以看出來最北方到朝鮮半島,最南方到北越左右,這遷徒的距離不算近呀!

至於如何繁衍,就請看這張了。不過一次只生3隻,難怪族群數量大不起來。

彙集黑面琵鷺在七股一帶的生活照。這些照片應該都是鳥友精心拍攝而來的。
- A

- B

除了黑面琵鷺這位貴客,在七股潟湖一帶,還有很多種其他的鳥類。
這2張照片中的標本或模型,應該都是這裡的住民。
- A

- B

其實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本部在集集,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是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下屬的單位。


黑面琵鷺的標本。

最後,是野鳥救援的宣導。

看完了館內的展示,請教了館內的志工,得知今天的賞鳥地點在第一賞鳥亭。
走出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見到了好大的太陽,心想今天應該有機會拍到落日才對。

但人算不如天算,等會兒雲層就來了,還因為天空光線不足而很難清楚的拍攝到黑面琵鷺的照片。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快快上車,到大約1公里遠的第一賞鳥亭,這時雲層已經飄到西方天空了。

帶著手中的相機,找到鳥友佈設大型望遠鏡的位置,然後開始找尋鳥群的蹤影。
老狗畢竟不是專業鳥友,只有Olympus E-M5 MK3+12-200mm鏡頭,配合機身上的2X變焦,要拍遠一點的鳥類真的不太容易。
拍的到目標中,比較近的是這一群。

然後,在較遠的地方,發現了一整群的黑面琵鷺。
這已經是老狗手上器材的極限,無法再放大了。
但能有機會見到整群的黑面琵鷺,也算是運氣很好了。
之前來過賞鳥亭幾次,見到的數量都是個位數。
- A

- B

- C

- D

另外又拍了許多張飛鳥追焦的照片,把它做成GIF檔來分享!!
這2組是只有單一隻或2隻飛鳥的追焦照片。


而這組則是一整群水鳥飛上天空,挺壯觀的。

再過不久天就黑了,老狗也該離開賞鳥亭,回市區覓食去了!!
喜歡賞野鳥的朋友,記得在黃昏時來到七股曾文溪口。
因為此地的生態未被嚴重破壞,一年四季應該都是有鳥可賞的。
別忘了好好安排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