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4700 wrote:
市仔 = 蟳;浸仔 = 蟹。
蟹殼兩端有尖刺為蟳,無尖刺為蟹。紅蟳應當改為紅蟹,因為除外型外,台語發音亦為紅蟹;花蟹亦然。
市場裡的價格比漁港貴三成,且品質相對較差。買活蟹還是漁港好。
買螃蟹要會挑:除剛換殼的軟殼蟹外,臍、殼和小腿都是越硬越好,重量越重為佳。
先前寫過的螃蟹挑法:
1.首先得大約記一下各種螃蟹的產季。基本上,非產季時的螃蟹都不會肥,你付的錢有一半會在你打開螃蟹後變成水。若要吃蟹黃更得記住。
2. 已抱有外卵的基本上不要買,除非你吃外卵(日本人是吃的,但台灣都不吃,其實想一想,也沒什麼道理不能吃)。螃蟹抱卵台語稱為"開花",買了不划算,因為有外卵的螃蟹外卵一樣要算錢,又瘦。如果要買的話,棕色外卵的還可以,因為殼內多少還有一些蟹黃。紅色外卵的不要買,因為體內已無黃。
3. 挑螃蟹時,同等體積下愈重愈好。手掌虎口對蟹尾端抓起。抓起時拇指在上,食、中指輕輕按按看螃蟹的臍(辨別公母的那裡)是否堅硬。軟的不好,堅硬為佳。不過不要太用力,有的螃蟹剛換殼還很薄,用力按破就不能不買了。
公蟹 - 尖臍
母蟹 - 團臍(圓臍)
4. 最後用姆、食指按按螃蟹尾腳中間那一節,如果感覺飽滿,這螃蟹基本上是肥的。
肥的螃蟹,蟹肉飽滿,肉與蟹殼沒有間隙:
瘦的螃蟹,蟹肉佔不到蟹殼一半,連結處空空的:
5. 有時會買到軟殼蟹(剛脫去舊殼)或雙殼蟹(新殼已形成,但舊殼尚未脫去),這是正常的,甚至有人覺得很方便,不用剝殼。不過一來個人不喜歡軟殼沙沙的口感,二來若不剝殼覺得不乾淨,因為內鰓和口器未摘除,所以個人不買軟殼蟹。 ...(恕刪)
謝謝分享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