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高雄捷運正式通車囉~


ho99 wrote:



可見有些人就是...(恕刪)


來啦~~坐高鐵來,再來坐看看高捷啦!!
下港人熱情的邀請你來.....Welcome!
月台間隙
我不得不說
真的是大了一些
輪椅不太好進入
一定要翹高輪子才可
不然很有可能會卡到

既然車子是固定的
不像台鐵是各種車廂混雜
應可以盡量使間隙縮小
所以我認為還可以再改善

pinchia wrote:
月台間隙
我不得不說...(恕刪)


嗯~~最好能做到跟高鐵月台一樣間隙

ho99 wrote:
可見有些人就是不懂事



別管懂不懂..別論好不好...熱情的高雄人等待您來搭乘 ^^
多多瞭解高雄的美 ^^


我到各地工作過 也在台北長住過
我很自傲的跟人說 我是道地的高雄人 到現在也是
高雄炭排放量.....真是他X的高...灰天空是正常
路面品質跟WRC..SS賽道有得比.不遑多讓..有人騎車黎田是正常

但是..高雄在近幾年..進步到讓高雄人可以自傲的說..
我是高雄人~!!! 來高雄看看吧~!!!

看看旗津海岸整建 柴山山區規劃 市容光景設計 愛河整頓周邊綠化
左營古蹟重整保護 漁人碼頭規劃....市內公園整建.....等等..
雖然....這些都沒有做到很完美 但是也讓人很明確的感覺到
高雄 真的改變 進步...美麗了...


這二天....分別有住..比利時...馬賽(法國)...北京..洛山磯的友人...
陸續的跟我說...想到高雄來玩...因為高捷好美麗.....讓我聽了好感動........
更有一些已在國外定居的友人....已經一起計劃...在春節時要大家一起回來 一起搭高捷....^^

高捷 說真的不會讓高雄人驕傲 因為這東西別人早就有了
但讓高雄人有感動 有讓熱情的南部人 可以更大聲的跟大家說 歡迎來高雄
來看看這美麗的都市 ^^

歡迎你來感受高雄人的感動 ^^
ho99 wrote:
高雄人應該來台北市搭乘捷運, 便知建設還落後台北市許多!


那我們其他城市沒半條,是不是未開發城市?
那對不起,我們這些化外之民拖累你們...

ho99 wrote:
比這個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科技的產品, 早買一定比晚買的貴上很多...
比如說DVD吧! 幾年前一台要兩萬多, 現在功能更強的一台也不用兩千元.
例如液晶電視吧, 32吋的兩年前差不多要五萬元, 現在主流機種都在兩萬元以下.
要比也要以同一時期工程的造價來比, 如高捷紅線應該比北捷信義線才恰當, 不應該拿十年前的造價比.


你知不知道有個名詞叫『通貨膨脹』?

ho99 wrote:
台北人如果想去高雄玩以下景點: 澄清湖, 蓮池潭, 西子灣, 柴山自然公園, 旗津, 請告訴偶如何搭高捷去遊玩?


澄清湖--衛武營站轉公車,不到5公里
蓮池潭--左營火車站下車用走的,不到1公里
西子灣--捷運西子灣站下車走過去比淡水捷運站到漁人碼頭還近.
柴山自然公園--捷運西子灣站下車用走的,來柴山不是要爬山嗎?
旗津--捷運西子灣站下車就可以做渡輪了!

你高雄不熟就算了,問問題前還不知道做功課
換我問你,搭北捷怎麼到陽明山去玩?我要去天母看棒球,怎麼搭捷運去?

zeebra wrote:
這樣比不公平喔 松山機場地下段施工相當困難 還要穿越基隆河


用潛遁挖掘,跟一般地下段只有深度與支撐強度的差別吧?

ieeewar wrote:
另外.還是要替台北捷運澄清.
首先.台北捷運除了很失敗的木柵線外.
大多都是走地下.而且當初是六線齊發.
又都是穿越人口密集的地區..
自然施工時間比較長.費用比較高.


六線齊發只是口號,內湖線2002年才動工,
北捷的規劃一直都有爭議,
淡水線幾乎完全承襲台鐵北淡線的路線,
事實上北捷的路線有幾乎有一半以上承襲過去的鐵路路線.

而且北捷施工時間較早,
這麼久的時間過後與通貨膨脹,
高捷的成果實在不容小覷.





三隻毛毛蟲 wrote:
那我們其他城市沒半條...(恕刪)



小弟在此對您致上最深的敬意!!!
驕兵必敗
三隻毛毛蟲 wrote:
用潛遁挖掘,跟一般地下段只有深度與支撐強度的差別吧?(恕刪)

這就錯了喔 光施工時間就被限制在機場停運的時間
而且上頭是機場 你覺得支撐的差別大不大
不是那麼簡單的...
oust2924 wrote:
高捷從博愛路進入高鐵車站是地下90度轉彎
高運量也做得到
只是轉彎半徑會比較大
會穿過民宅下方

拜讀大大這段話後我特別用google map看了看這個迴轉半徑超大的90度轉彎
也許是我說錯吧 每種運量當然都可以轉90度但迴轉半徑相差非常多
另外轉進高雄車站的那一段經過地方民宅密度比和平東路週遭低太多了
(民宅部分僅穿越大勇路堀江街約50~100平方公尺的地下 其餘為非民宅區域)
from google map
http://myurl.com.tw/uakq
vs 科技大樓站
http://myurl.com.tw/333q
當然我相信有魄力什麼都可以做到 萬里長城都做到了
只是合不合宜的問題

zeebra wrote:
這就錯了喔 光施工時...(恕刪)


是喔?多困難?
大概是基隆河比較寬還是比較深,
高捷鑽過去的是小小的愛河,
英吉利海峽大概太窄了,
所以英法兩國不到三年就鑿穿了(1987/12~1991/6),
唉~~誰叫基隆河那麼寬呢?
機場在上面?
抱歉,這跟復興北的隧道是不同的工法,
內湖線用的還是潛遁,
而且內湖線的地下潛遁作業早在2006年以前就全部貫通了,
內湖線延宕的原因你說的根本不是重點.

最重要的是高雄捷運真漂亮啊!!
如果沒有高捷,
大概全台灣的人都會以為捷運就是長的北捷那樣子...
zeebra wrote:
也許是我說錯吧 每種運量當然都可以轉90度但迴轉半徑相差非常多
另外轉進高雄車站的那一段經過地方民宅密度比和平東路週遭低太多了


忍不住手癢,歹勢~代打一下....

軌道車轉彎角度不在於附近建築物的密度,
也不在於高運量中運量,
給你一張圖
芝加哥的鐵道運輸

看到了吧?
就一般的火車車廂,
也是90度.

那你可以接受木柵線與內湖線中運量決策是錯誤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