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高雄捷運正式通車囉~

話說全部的東西都漲價了,之前新聞不是還報導政府再不補助北捷就要搞罷工了 = =?
ho99 wrote:
以高架化方式興建內湖線...既然內湖當地居民多支持中運量了, 反而不住在內湖的人拼命來批評設計不當, 這不是很好笑嗎?


好不好笑等你以後就知道了!!!

對了...我也問一下,你住內湖嗎?有在內湖上班嗎?
既然那麼在乎別人有沒有住在內湖...
那同理...請問你住高雄嗎?在高雄上班嗎?

大家可不可以包容一下...在台灣分台北,高雄...那在台北要分台北市,台北縣...
在台北市要分信義,大安...要不要分到里啊...

很多人只是因為高雄捷運通了,想把這喜悅給01的朋友..以後若有機會下來找朋友或遊玩方便多了.
至於有沒有弊案...干市民何事?有弊案就查啊...難到我們非要拒搭或感到羞辱而把它放火燒了嘛...

會提到內湖的中運輸系統,我也知道當時是有做居民問卷的,但是那一定準嗎?
若當時居民都知道內湖會發展到如此,內湖科學園區會有那麼大的產值,
那當時就不賣地了...等現在賣,早翻好幾倍了.

就如同去高速公路的延路鄉鎮,去問鄉民...都開個出口好不好...我想說寫好的一定比不好的多.
小瑞
zeebra wrote:
拜讀大大這段話後我特別用google map看了看這個迴轉半徑超大的90度轉彎
也許是我說錯吧 每種運量當然都可以轉90度但迴轉半徑相差非常多
另外轉進高雄車站的那一段經過地方民宅密度比和平東路週遭低太多了
(民宅部分僅穿越大勇路堀江街約50~100平方公尺的地下 其餘為非民宅區域)


還是有誤
1."另外轉進高雄車站的那一段經過地方民宅密度比和平東路週遭低太多了"

是轉進高鐵車站而非高雄車站(該90度彎介於R15-R16站之間)
此外您有所不知,當初為了轉這個彎,有二個方案:
1.行車速度降低,轉彎半徑減小,可以從原有地上的motel下方通過,影響程度不大
2.保持原設計行車速度,維持原有轉彎半徑,但是從蘋果森林大樓下方通過(住戶有200戶)
以上二方案哪個民宅密度大?當然是第二個
但是捷運局為了維持設計行車速度,仍維持設計從蘋果森林大樓下方通過
當初拉白布條,開座談會,這您有所不知,但是網路一定找的到

2. (民宅部分僅穿越大勇路堀江街約50~100平方公尺的地下 其餘為非民宅區域)
這您還是認錯位置了

我想表達的是,北捷有北捷的時空背景
高捷有高捷的
無論如何
高雄人在少數人犧牲既有利益,忍受施工期的不便之後
有個全新的交通方式

或許有點缺失,或有設計不盡人意之處
但是請給點正面的鼓勵及建議
而不是一味跟台北比較(北捷出入口邊的住宅一坪多少錢,高捷旁邊一坪多少??)
這樣比是不公平的

仍是謝謝您的批評


我高雄台北都住過十幾年
各有各的好

高雄人情味很濃,所以有網友熱情歡迎您來高雄走走
台北資源豐富,現代化程度是高雄努力的目標
但是廣義來看,大家都是台灣人,在同一塊土地上成長
彼此加油打氣囉~~~
ho99 wrote:
即使發生通貨膨脹的國家, 但他們的高科技貨品, 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價格仍然是持續下跌的, 如電腦, 汽車, 飛機.

高科技貨品?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汽車?飛機?
您要不要去查一下,一輛1600cc國產車這些年來價格漲了多少?一輛進口S320這些年來又漲了多少?還有B747-400的這十多年來的價格?最後,再請查一下鐵價漲了多少?

ho99 wrote:
所以說啦, 搭高捷去知名景點遊玩, 不是要轉車, 就是要走路, 這樣怎麼能叫"捷運"呢? 要知道台北人的身體很嬌弱的, 光去一個點還沒開始玩就要走一公里, 恐怕就累死了, 那麼還要玩其他地方豈不是沒體力了?
看看台北捷運: 想去淡水看夕陽, 捷運淡水站還不用出站就看到了,旁邊就是老街可以小吃, 想去動物園看企鵝, 木柵捷運直接開到動物園門口耶, 想去貓空泡茶, 捷運公司還有附設纜車, 不用爬山就可以喝到茶了, 其它像101,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龍山寺,碧潭,圓山,士林夜市...等知名景點都是直達周邊, 不用轉車走路的. 至於你考我的陽明山, 你恐怕不知道北投是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了吧? 而台北捷運老早就可以通到北投,新北投了. 至於天母棒球場, 你可以搭淡水線芝山站下車,捷運站外就有棒球專車直達棒球場, 或者免費轉乘捷運接駁車紅15... 不管怎樣, 都比高雄搭高捷去知名景點還要走路要方便得多!


嬌弱? 還是軟弱?

您先看一下北捷的通車時間表,再回答我這些問題:
A.1997年1月1日,我要怎麼搭捷運到台北車站?
B.1997年7月1日,我要怎麼搭捷運從台北車站到淡水?
C.1998年1月1日,我要怎麼搭捷運到中正紀念堂?
D.1999年1月1日,我要怎麼搭捷運到碧潭?
E.2007年1月1日,我要怎麼到貓空泡茶?

你乾脆回大家要怎麼搭捷運到烏來?搭捷運到到故宮不用轉公車?還是出捷運站中山站後不用走上近一公里就能到迪化街辦年貨?
或是問問馬英九選舉支票中,以後拉北捷到基隆後,怎麼搭捷運到九份?


年份 日期 路線 區間
1996 0328 ■木柵線 中山國中─動物園
1997 0328 ■淡水線

■新北投支線
淡水─中山

新北投─北投
1997 1225 ■淡水線 中山─台北車站
1998 1224 ■淡水線

■新店線

■中和線
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古亭

古亭─南勢角
1999 1111 ■新店線 古亭─新店
1999 1224 ■南港線

■板橋線
市政府─西門

西門─龍山寺
2000 0831 ■板橋線

■小南門線

龍山寺─新埔

西門─中正紀念堂
2000 1230 ■南港線 昆陽─市政府
2004 0929 ■小碧潭支線 七張─小碧潭
2006 0531 ■板橋線

■土城線
新埔─府中

府中─永寧
2007 0704 ■小南門線 動物園-貓空


http://blog.sssun.com sssun路跑誌
My Angel wrote:
●台北市捷運系統每1000公尺造價約新台幣62億元,捷運局人員編制大概1300人,
每年人事預算編列約十數億元,還有退休金提播等......

●高雄市捷運系統每1000公尺造價約新台幣43億元,捷運局人員編制125人,每年人事預算編列才數千萬元......(恕刪)


請問一下,這數據那裏來的?而且一座捷運系統工作人員才125人?打死我都不相信.
而且退休金提撥是政府規定的,難道高捷不遵守規定提撥嗎?

這大概又是抄那個媒體的資料吧!
RMAN wrote:
那同理...請問你住高雄嗎?在高雄上班嗎?


小弟雖然不住在高雄, 但是每逢假日, 都會往中南部散散心, 高雄/墾丁一年之中總會去個兩三次的. 既然高雄捷運已經通車, 那麼無論如何下次經過高雄遊玩時, 不管風評好不好, 都會去試乘一下, 但小弟並不希望只是當成玩具般的心情去搭乘, 還要考量它對外地人實質觀光旅遊有何幫助? 是否能直達或快速接駁至各大知名景點? 所以才在之前提出很多疑問並和台北捷運現況作一比較. 但是小弟發現有一部份的高雄人不能接受這樣的批評比較!!

"有意見的人請不要坐高捷, 來高雄就走路好了", 這是一部份高雄人的意見. 覺的高捷不好就是唱衰高雄!

現在小弟擔心的反而是: 長輩們是口直心快的人, 帶他們去試乘高捷, 若發現有不如北捷之處, 嘴上總是會唸一唸, 萬一被高雄人聽到了, 會不會發生口角:"那你不要坐就好了, 你不要來高雄就好了", 甚至還被打?

反之台北人就比較能接受批評比較, 總是要將最好的服務呈現給外縣市甚至外國的遊客, 若做不好不必別人說, 自己都會覺得很丟臉的! 就舉貓空纜車為例吧, 試營運期間也是當機情況頻傳, 有一家電視台還拿出香港纜車掉落的事件來與之類比,警告國民不要搭乘, 說得台北市民都覺得這樣很丟臉, 連下場雷雨都會當機, 怎麼做國際級大城市呢? 於是民意強烈要求捷運局改進, 捷運局也立即在很短期限內施行多項補救措施, 現在貓纜已經穩定運轉, 滿意度提升到七成以上, 也成為中南部遊客來台北指定要玩的景點, 上次小弟去玩時還遇到很多日本韓國來的觀光客呢. 台北市政府是唯恐設施不夠完善不夠安全, 外地遊客不來玩, 發現缺點改善都來不及, 絕不可能說出:"有意見就不要坐,不要來台北...", 這豈不是跟自己的口袋過不去嗎?

總而言之, 希望大家多多的批評台北市, 這樣台北市明天才會更好, 相對的也希望高雄捷運局也能考量台北人來高雄渡假的需求, 設計一個適合旅遊的輕鬆搭乘高捷路線, 看能不能在一天之內遊遍各大知名景點, 這樣台北人很願意在高雄消費啊...

sssun wrote:
您先看一下北捷的通車時間表,再回答我這些問題


這些跟我之前所說的並沒有抵觸啊!
偶之前所說的: 目前高捷的建設比北捷落後, 這是事實, 全國應該沒有人否認吧, 怎麼會說一個事實, 會引來這麼多筆戰?
十幾年前台北只有一條捷運是沒錯, 很多地方都去不了, 但現在高捷也是有很多地方去不了, 有什麼好說的? 你不能拿今天的東西跟別人十幾年前去比, 這樣有意義嗎?
是的, 高捷才剛試乘, 以後橘線完工後應該會更好, 將來還可以再延長路線, 這些都可以期待, 但將來台北的捷運也同樣是會進步, 信義線的完工, 更久以後通車到桃園機場或基隆都在規劃了, 這些也是台灣的重大建設, 將來中南部人都可以來台北享用的, 又有什麼好吵的呢? 台北捷運是比較貴沒錯, 但早買早享受, 台北市民向來都習慣於花比較貴的錢,享用比較好的東西, 只要來台北的遊客能滿意, 貴一點也值得, 只要花的錢不是被貪污掉就好了!

robert258 wrote:
台北什麼都好,就是路太濫之後


這點小弟同意, 台北市的道路品質真比花蓮還差, 主要原因就是鋪設路面的瀝青偷工減料, 但這問題最近兩年已經有改善了, 因為多年來偷工減料的罪魁禍首已經抓到,被求處無期徒刑, 這個人就是民X黨的市議員許富男(打個X字是不想又引起無謂口水), 長年以低價壟斷養工處發包的道路重舖工程, 不顧瀝青工程質量,導致近40條道路偷工減料,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台北市出了這個壞蛋連自己人都要害, 真的相當丟臉, 相信被判處重刑後, 沒人再敢以身試法, 台北市路面的品質會逐漸改善.



ho99 wrote:
你得先了解什麼叫"通貨", 它是指一般物價,民生必需物資如麵粉,沙拉油等, 難道捷運是用來吃的? 況且台灣過去二十幾年來並沒有發生什麼嚴重通貨膨脹, 所以你說的沒有道理!

請問你住外星球嗎?
通貨,全稱為流通貨幣

通貨膨脹,簡稱通脹,意指整體物價水平相對特定數額貨幣(購買力)持續上升的狀態。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
通貨膨脹
有人如果沒知識也請多看WIKI....

ho99 wrote:
台北市是很重視民意的城市

奇怪現在為何不敢尊重民意?

ho99 wrote:
不用爬山就可以喝到茶

我不用爬山也可以喝到茶。 打電話滿100就送了門口。

還有一點請不要把市政府當台北人講,台北人不等於台北市政府。
邏輯不通.

蜀道難 北市路更難

在市政會議上表示,連外國使節都當面向他抗議,台北什麼都好,就是路太濫之後,市府各單位才警覺.

說實在的,我真的不明白,
為什麼台灣有許多人為了特定目的而故意抹煞、扭曲一些立意良好的建設或政策?
為了什麼?難道這些打擊會讓身在台灣的我們更好?
如果今天高捷原封不動的搬到台北,
今天批評的人會不會變成讚美?

親愛的ho99網友,
其實我對你說的那一句
wrote:
高雄人應該來台北市搭乘捷運, 便知建設還落後台北市許多!

非常的生氣、憤怒,也應該有許多和我一樣覺得委屈,
居住在外縣市的我們繳納給政府的稅並不會比住在台北市人少,
我們繳納的稅率跟台北市完全相同,
可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建設,所有的資源大多集中在台北市?
而我們這些外縣市的人委曲求全成就台北市的驕傲,
卻被你們冷嘲熱諷譏笑為『落後』?
台北捷運的每一吋、每一公分、每一公厘都有我們這些落後居民的貢獻,
你們這些高貴的台北人炫燿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落後居民的委屈?


我們也想要有舒適便利的捷運,我們也想要有可以休閑遊憩的動物園,
好不容易台北市以外的高雄終於也有區區的兩條捷運,
卻被這種口水、幾近無賴的謾罵批評?
世人皆知物價上漲與通膨一定會影響到興建成本,
我不知道你用其他諸多不相干的藉口來混淆視聽有何意義?
高捷的興建或許不是最好、最完美,
但是當你走過一趟,你一定能體會興建者的用心,
我不是高雄人,但是我感覺的到高雄人是用辦喜事的心情來迎接高捷的通車營運,
雖然只有興建兩條還開始營運一條,
但是好不容易高雄終於能有和先進都市平起平坐的交通設施,
在短短的時間用有限的資源打造出來的高捷,
請不要用高貴台北人的傲慢來抹煞好不容易的成就.


ho99 wrote:
所以說啦, 搭高捷去知名景點遊玩, 不是要轉車, 就是要走路, 這樣怎麼能叫"捷運"呢? 要知道台北人的身體很嬌弱的, 光去一個點還沒開始玩就要走一公里, 恐怕就累死了, 那麼還要玩其他地方豈不是沒體力了?
...

不管怎樣, 都比高雄搭高捷去知名景點還要走路要方便得多!



筆戰也是您開的啊,拿北捷開通後陸續營運十多年後的成果,拿來笑高捷剛通車的路線到哪要走一公里路...


ho99 wrote:
偶之前所說的: 目前高捷的建設比北捷落後, 這是事實, 全國應該沒有人否認吧, 怎麼會說一個事實, 會引來這麼多筆戰?
十幾年前台北只有一條捷運是沒錯, 很多地方都去不了, 但現在高捷也是有很多地方去不了, 有什麼好說的? 你不能拿今天的東西跟別人十幾年前去比, 這樣有意義嗎?

就是您在比的啊!

北捷通十多年,可以到貓空泡茶,高捷剛開您就要它開到澄清湖看湖景?

ho99 wrote:
小弟雖然不住在高雄,...(恕刪)

別總是用台北人的視野來看全台灣

台灣西岸,我在新竹、台南、高雄都待過幾年,現在人在台北...
我不覺得需要打高捷打成這個樣子..


btw, 我認為高捷通車到中山大學那邊後,附近的觀光潛力不會輸給淡水
西灣夕照、渡船頭、再加上對岸的旗津...
很令人期待啊!
http://blog.sssun.com sssun路跑誌
三隻毛毛蟲 wrote:
非常的生氣、憤怒,也應該有許多和我一樣覺得委屈,


是的! 絕不能說高雄有哪裡不好, 抱歉讓你感到委屈了.
小弟以後到高雄後, 會儘量讚美高雄的進步, 讓高雄人聽了高興, 事實上小弟幾年前已就在讚美了....(如: 吃住都比台北便宜, 如果能台北賺錢高雄養老的確很不錯)

三隻毛毛蟲 wrote:
我們繳納的稅率跟台北市完全相同,
可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建設,所有的資源大多集中在台北市?


這你就錯了, 依照現行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 台北市民每人每年貢獻176,000元給國家,但只拿回46,000元用於地方, 換言之, 台北市民每人每年貢獻了130,000元給其他縣市. 絕不是如你所說, 台北市的建設是依靠落後居民的貢獻, 反而是台北市民刻苦自己,貢獻國家呢!

<為避免流於口水, 本篇以後與捷運無關的討論, 本人將不再回應, 弊案和分配稅款的問題請參考相關的政論版即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