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來了幾次駁二,卻發現每次都有點不同。
先來看看駁二的故事吧!
建於1973年的第二號駁船碼頭,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原本只是平淡無奇的碼頭倉庫,但很巧合的在2000年,高雄市政府找尋國慶煙火施放場所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場地的可塑性。
在經過數年的整修與整理後,駁二特區成為閒置空間再造的代表作品。
自2006年起,高雄市文化局在此地舉辦了許多活動,如高雄設計節、貨櫃藝術節、漢字文化節等等,漸漸的打響了駁二特區的名號,來此地參觀遊玩的遊客日漸增加。
於是,原位於大勇街底的倉庫群空間變的不敷使用,2012年文化局租用臨近的台糖公司蓬萊倉庫,2013年整修完成大義街底的倉庫群,使得目前駁二特區的展出場館達到25棟。
這篇相簿中的大義倉庫,是最晚才開放的區域,但也是文創商店聚集的區域。
各棟倉庫的內部,目前大多有特色商店進駐,而倉庫之間的通道,保留了原本的樹木,搭配新增的造景,變身IG打卡景點。
許多遊客來到這兒,手機拍照拍個不停。
老狗應該是第二次來到大義倉庫,感覺多了輕軌後,更多文創商店進駐,而人潮又更多了。
就跟著照片一起來看看有了輕軌的駁二大義倉庫吧!!
第一張相片,先放上大義倉庫臨海的那一面。
略帶斑剝的倉庫建築,和天寛地闊的高雄港搭配,可說是種衝突的美感。

駁二大義倉庫區總共有6棟類似的倉庫,每棟的外觀都類似相片中這棟,刻意保留略帶斑剝的外觀。

在大義倉庫區的指標地圖。右上角那6個長條方塊就是大義倉庫。

這6棟倉庫就像照片中這樣橫置一整排,從共同的走道上可以直視85大樓。

這6棟倉庫之間的通道之一,保留從前的植物下來,成了通道上的造景之一。

大義倉庫之中的造駐店家,好像是賣自造瓷器吧!

很有特色的倉庫結構牆,難怪成為知名拍照景點。

舊事倉庫,基本上是展示有關駁二各空間的故事,因為時間關係,就不進去參觀了

駁二各場館的平面圖,佔地面積挺大的。
自左到右,依序為大義倉庫、大勇倉庫及蓬萊倉庫。

這家是禮拜房文具,常有具知名度的名人來參觀。

老狗好幾年前來高雄,就知道禮拜房這家店在大義倉庫設有販售點,但沒想到店裡的裝潢帶有這麼重的文藝氣息。

由禮拜堂的窗內往窗外看,搭配玻璃窗內的擺飾,看起來很有文藝氣息。

禮拜堂內文件的印刷機,或許是模型吧??


走在倉庫間的通道,遇見尿尿小童。基本上,知名大都市中都會有尿尿小童……


這小童真的會尿尿,不信的話,側個角度,等一會兒就看的到。

來段動態影片,挺有趣的。
高雄駁二大義倉庫 尿尿小童
遠方的港口設施,遠看看不出是什麼設施,推測是抽泥船。

木育森林,也是大義倉庫區內的店家。進門一看,大多是木製玩具等。


在大義倉庫臨海的這一側,可以見到高雄85大樓,搭配前方的輕軌高架,相當有特色。

大義倉庫內另一條通道。在兩棟倉庫間搭起空橋,遊客似乎可以上去。

再往前走幾步,會看到原本臺鐵時代遺留的平交道器材。

成列的結構牆支持柱,看起來很像閱兵一樣。
沒記錯的話,這是微熱山丘在駁二的營業據點。

大義倉庫的C9倉庫,不止有賣貝果的小店,竟然還有髮廊。

賣貝果的小店—”紐約貝果”。

遇上了輕軌列車到站,拍張照片留念。

從這個角度看去,落葉枯枝,帶有歐洲風。

另一處裝置藝術。

印象中這是木育森林的櫥窗,裡面都是木作玩具。

另一條通道,老樹和倉庫的搭配,拍照的最佳景點。

位於C6的典藏駁二餐廳,上方的裝飾藝術造型特殊,很吸睛。
走回C6後,轉往駁二大義倉庫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