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今天的運氣不錯,天氣不錯。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高雄的印象只剩下呼嘯而過的摩托車聲,灰濛濛的天空,怨聲載道而沒有活力的人群,以及滿是風沙污染的空氣。因此在看到藍天的瞬間,我有種如釋重負的解壓與釋然。
其實,我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看到藍天了。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衝著「藍皮普快」的名聲怎麼都想要看一眼,所以看準了接上了這班車的時間,一路衝到加祿車站。
親切的站長先生跟我確認了不只三次「妳真的沒有要搭車嗎?」,一邊跟我說,雖然這個站一年的來客數不到20人,但都是為了藍皮普快來的。

很多人選擇直接搭藍皮普快體驗這種老火車晃到台東,但我還是計畫要徒步旅行到墾丁。
而站長先生一聽到我這麼說,瞪大了眼睛仿佛看瘋子一樣看著我,一邊叨唸著要我一個女生要注意安全等等,其實,我長得真的很安全啊!而後,我也跟站長先生閒聊著想要購買「加祿 ← → 東海」的紀念車票,他一聽又笑了起來,說我到的前一天,才有一個人也來買了六十張說要當手信回去送人,不知道他們的存貨還夠不夠啊。

而這一批紀念車票買完以後就不會再生產了,所以我不免緊張了一下。畢竟,「加官晉祿.福如東海」聽起來就是祝福滿滿的,所以很慶幸也很開心,買到了。(但是手殘,對焦錯了)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從加祿車站走出來,內心還是有股雀躍,帶有一點焦慮;耳機裡播放著的是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走著走著希望能平靜些。心搏速度越來越快,走在沒有彈性的柏油路面上,看著遠方彷彿近若咫尺觸手可得的距離,卻偏生在腿短且習慣性懶散的影響下,行進時速就一直只保持在三至四公里。

走到一個小彎道,看到右手邊無邊際的海平線和一艘彷彿被丟棄在一旁的舢舨船,莫名的,我竟然放鬆和放心了。

我知道,那是一種,孤寂與孤單的習慣。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看著小彎道左手邊上開灶的痕跡還有旁邊一小片的菜園,豁然,果然無論是在世界上哪個角落都會有被細心呵護的痕跡。
突然耳機中的曲風一變,Odgon 演奏的布梭尼鋼琴協奏曲重重的敲擊著心門,剛剛才放鬆的情緒突然變得緊繃。趕緊拿出手機點開了 Spotify 換成了布魯赫的小夜曲,小提琴聲細細拉出旋律的瞬間,一股悠然才再次溢滿心中。

突然有種慶幸,二十多年的古典音樂沒有白學。
依舊還是聲音感官的直觀動物,還好沒有忘本。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再次踏上柏油路,突然間,一輛檔車在我前方停了下來。

跨下車的是一個猶如藝術家般的中長髮年輕人,一個曾徒步環島的前輩。
親切的攀談幾句也留了環島群組的聯繫方式後,我們相約在鄭老闆的三個傻瓜露營區見面,當時我距離那兒已經剩下不到幾公里。看著年輕人前輩再次跨上機車離開,那一股直接的衝勁是我羨慕的;簡單的說,我羨慕的是那股年輕敢衝的活力,或許也有種不怕死的心情在。

一路上繼續的走走停停,保持著自己的速度,看著光影在路上及海上的變化,伴隨著一輛輛衝過去的大卡車,說實在,太精彩也太驚悚。

在路上被徒步環島的前輩「撿」到,不光是一種幸運而已。

看到鄭老闆的招牌前我繞了一小段路,走到了一段無名的排水溝旁。
印象中台灣的排水溝都是瀰漫著一股異味和花花綠綠的顏色,說有多慎人就有多慎人。但這個排水溝很罕見的沒有我所想的味道與顏色,甚至清澈的看得到魚在裡面悠游。

認知上的差異與既定的刻板印象所帶來的思想偏差,使得我們身為人,必須得無時無刻地做自我修正,不然也可惜了這一片,常常是在無形無意中默默改變與被改變的自然所帶來的啟發。

跟鄭老闆和剛剛結識的年輕人短暫的聊了會天,看著三個傻瓜露營區留言牆上滿滿的留言,感受到每一個來到這邊的人所希望完成的夢想與血淚堅持,無論只是經過,無論是否碰到瓶頸,無論未來是否確定。飲過鄭老闆泡的茶獲得滿滿的力量,就告別了三個傻瓜露營區繼續上路。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偏偏,老天像是要作對似的,才走沒幾步路,就看到山裡面的雲,似乎不甘寂寞似的一點一點在往我的方向飄!看著身旁一輛輛小客車不畏風雨的呼嘯而過,突然間有點埋怨,為什麼選擇在這種詭異的天氣中徒步旅行?
這個問題無法被回答,只能加快腳程走到兩公里外的休息點,買了一杯冰拿鐵咖啡,一個御飯糰,一顆茶葉蛋,一瓶茶和一瓶運動飲料,正要開始喘口氣時,突然發現太陽似乎又有露臉的跡象。

不管了,先坐著看會兒海吧!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其實,一個人旅行對我來說件很平常不過的事情。
長年下來,我一個人旅行的時間不少,但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討厭。
雖然往往都是很孤單的,且也沒有可以幫忙照相的人,但是,卻可以花很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反思,感受;可以注意到平常注意不到的,被遺忘的角落,想到哪一個曾經的片段, 甚至是看到那不尋常的微觀世界。

看著海浪一波波的往岸上沖,漸層的海平線,可惜不會畫畫,只能匆匆地用手機拍下這一幀幀眼前所及的世界。
一邊咬著御飯糰,一邊喝著拿鐵,完全不搭嘎的味道在口中漫開。皺了一下眉頭,怎麼都是自己選擇的,吞下或吐出,或是下次別這麼做,都是選擇的方式,也是取捨。
看看手機,囫圇吞下御飯糰,還是不能休息太久,會發懶的。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看著海岸線上的石礁,突然覺得它好像一隻渴望陽光而拼命抬頭的烏龜。
伴隨著豐富的想像力,把垃圾清一清拿去丟,從口袋拿出一片青箭放入口中咀嚼,再次上路。

青箭口香糖,跟飛壘口香糖一樣,吃的不是薄荷味也不是為了去口中的食物味道,而是咀嚼著一種兒時的回憶與記憶。甜甜的帶著清香清香,不會像 Extra 一樣液化,只是下顎會因為不斷的咬合而很酸。
很好玩的,某種程度上我也到了憶當年的年紀,1/3的人生在國外過的,卻還是無法割捨從小到大的一些,存在敏感末端的細微存在。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看著孤零零的鞦韆和吊床,放下了裝備,決定來陪陪它們。
估計假日應該有開行動咖啡館,而這些個器材應該是給孩子玩的,不然就是給像我一樣的成年人,找到童年記憶的浪漫,或甚至是被記憶中那股天真與無憂給吸引著。

坐在鞦韆上微微前後的蕩著,一邊看著海面,剛剛還滿腦子回憶的我,就這麼放空了,忙碌生活中的空白往往是猶如一瞬間失去記憶般的驚恐,上下前後左右無法連接的思想衝突,以及對自我的懷疑。但這次竟沒有熟悉的驚慌感,讓我不由的感覺好笑起來。

返璞歸真的時光是過得很快的。如果我想要及時的到今天的住宿點,我沒有時間再跟鞦韆敘舊了。
匆匆換了耳機的音樂,從古典音樂調整到時下流行,沒失望地響起了 Coldplay !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從老早老遠就看到這個看板。參不透悟性不夠,這板立在岸上有啥用?
一直到晚上到了住宿點上網查了才知道,是因為海底有電纜,所以是警告拖網漁船別下錨,免的把電纜損壞。

其實當下看到這看板我想到的卻是另一個版本,一部 2016 年的新加坡學生短片,述說著移工的掙扎,不是太有名氣,拍攝成本也不高,但是有一些感覺就默默地揪著。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這個科學與計算機的時代裡,腳步越走越快,法理情與情理法的掙扎慢慢地變得不再理智,漸漸的越來越用階級區分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冷漠的誕生與傳播。選擇與取捨或許不是不得不為之,而是一種只為自己生存的態度。

收回思緒繼續走著,既來之則安之。
看著天空清楚的分際,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是否可以如藍天般清澈呢?

沒時間細想太多,起風了。
我還不以為意的開心著,因為有風總算是涼了一些,卻沒曾想,這是我接下來幾天的超級惡夢。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突然,一幅很奇妙的風景呈現在眼前。
突然,想知道台灣有多少特斯拉的車。
突然,想看看這邊停滿特斯拉的樣子。

其實我對電動車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幻想,因為我真的好愛 KITT。
智能應答不說,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天以外,還有現今科技仍沒法達成的自動駕駛功能,用手錶呼叫等等,這才是我心目中電動車應該有的表現。而特斯拉目前只是完成了雛形。

我不知道該不該放希望在特斯拉上,雖然它的造型很吸引人,尤其是大紅色的 Roadster 在外觀和表現上我個人私心認為完全不比義大利馬遜色;但是伊隆馬斯克先生的興趣真是廣泛的讓人擔憂,再加上他那種猶如天才與狂人綜合體般的個性,使得他跟它的價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但是我承認,我還是很喜歡他和特斯拉的,只是那個世界,離我太遠。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夕陽西下。
早上出發到現在,沒想到離我今天的住宿點還有一段距離,真是中間懶病發作休息太久,個性上來好逸惡勞真是我的最佳寫照。在這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我開始餓了。

一邊看著夕陽一邊吞掉了早些買的茶葉蛋和半罐茶,只剩下一瓶運動飲料跟半壺水,希望能支持到我的住宿點才好。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我這麼能喝水,平常真的不喝那麼多的啊!

走了一段,天色漸暗,猛的抬頭才發現頭上的光景詭異的嚇人。
遠處的耶穌光還是一樣的明顯,但頭頂上的藍天卻被一波波的雲層蓋住,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震攝著我。不由得停下腳步看著,打開了 Facetime 給家人,讓他們也感受到了這一股的不尋常。

「明天你上路的時候真的要小心。」家人的叮囑不間斷。
我也到了隔天才真正了解到,不是要小心而已。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走過一段為遊客設計的步道,碰到來自美國的一家人。
剛開始是那個白人爸爸,看著我背著登山包,在海邊跟我喊了過來。我停下腳步跟他們揮揮手,就看他們女兒跑過來,本來抬起的腳就又放下了。

後來聊了一陣才知道,原來白人媽媽年輕的時候走過朝聖之路,但是一直沒有走完,生了孩子後就暫時還沒有機會再去。她曾經在那邊得到很多啟發,但那是她的故事了。

這段路上,有我的夢想,也有別人的夢想。
無論人生路上有多少的夢想,都有被完成的一天。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跟他們告別,是我不得不下的決定。
雖然他們好心的願意開車載我到住宿點,但是我婉拒了。
別誤會,我不是為了那一股自傲,也不是擔心人性的黑暗面,而是為了天空那分秒的變化。

看著遠方住宿點的小鎮,我從來不會因為看到過多的人工建築而欣喜,但是現在我竟然有著一種慶幸。我知道距離住宿點不遠了,剩下五公里多一點,以我現在的疲憊程度與飢餓感,應該可以在一個小時多走到吧!嗯~今天最大的敗筆大概就是忘了儲備肉類 (熱狗) 當行動糧!走著走著,竟然想吃 Bi-fi,一種鹹死人的 Salami 香腸。

到底台灣會不會允許這種食物的誕生呢?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快進城前坐在路邊的一個大石頭上,拍了張照片傳給家人。
瞬間我有種想逃的衝動。

剛才的藍天已經不復見,遠方的海面上甚至已經看見雨幡,黑壓壓的低雲有著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似乎預告著接下來的路不會太好走,也莫名的讓我呆坐在大石頭上,開始遲疑著。

把照片傳給到了一個群組,群組內不約而同地用文字訊息或插圖尖叫著,嚷著要我多拍點照片做成動圖,或是乾脆錄成縮時影片,紀錄這沈默般的壓迫感與力度,但無論怎麼紀錄眼前的一切,卻絲毫無法緩解我的憂慮。

再次提起腳步時,為數不多的街燈已經打開。
慶幸的是我已經走到高架橋邊,懊惱的是我忘了帶反光條。

俗話說的好,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只是這次大概長了不只一智。
除了告誡自己明天一定要準備反光條外,到旅館也要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的時間與行程,畢竟再像今天一樣走到天黑我也不用認真玩了。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山不轉路轉,有腦子就是要拿來用。

天黑的速度比我想像中快很多。走在高架橋邊的慢車道,沒有反光條只用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照向後方的做法,還是不免被經過的摩托車鳴了喇叭。突然接到家人打來的電話,硬生生的把我的精神世界分成了兩半。

一半強顏歡笑的在跟家人討論著要幫遠在三百公里外長輩網購的東西;
另一半在黑暗中瀕臨崩潰邊緣的跟自我和最後一公里多的路程奮鬥。

「明明剩下不到一公里了,為什麼還看不到人煙?」我一邊對比著 Google 地圖,一邊看著黑壓壓的台一線道路不斷問著自己,車子一輛接一輛的飆過去,那股不安漸漸擴大。
其實這時候的我打電話叫計程車的心都有了。只是這荒郊野嶺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的路上哪裡會有計程車啊!

那種來自黑暗的不確定性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弱點,對著故作堅強的自我不斷咆哮著,一部分的我無止盡的自我嘲笑著那一股不自量力及故作堅強。

[徒步筆記] 2018/12/27「高雄 → 楓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D 02)。


理智斷線,卻沒有適度的感性上線時,我的精神狀態整個是狂亂的。

直到看到旅館的招牌總算出現在左方的視線時,我很沒用的眼眶濕了。
如釋重負的感覺,心中天使與惡魔的天秤瞬間失衡。
狼狽地走進旅館對面的便利商店買了泡麵當晚餐,也買了一盒水果,狠狠發誓今晚不再去鎮上的巷子夜探,要好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準備明天開始的腳步與行程。

為了什麼而開始這趟徒步旅行似乎已經被遺忘;
現在開始重要的是,要抓住那股堅持下去的動力,繼續,走就對了。

(續)


[圖文網誌 : 。角落與世界。徒步筆記 - Provincial Highway 26 (D 02) ]
愛做夢的個性,想要尋找在這世界上最真實的單純; 卻在這個世界,體驗與接受最荒謬的現實。
cindyklavier wrote:
今天的運氣不錯,天氣(恕刪)
很棒的文章及照片, 期待續集.
愛做夢的個性,想要尋找在這世界上最真實的單純; 卻在這個世界,體驗與接受最荒謬的現實。
cindyklavier wrote:
今天的運氣不錯,天氣(恕刪)


寫的很棒的徒步遊記 , 可以感受到您在這一段徒步旅遊的心情轉換.........
期待Day3.
還有加祿--東海這一段車站的車票 " 加官厚祿 . 福如東海 "
真的讓我上了一堂課 , 謝謝 !!
最後附上幾張東海車站的舊照片 , 這些是2019年未電氣化的車站照片
使用的還是柴油自強號車廂做為區間車行駛



愛做夢的個性,想要尋找在這世界上最真實的單純; 卻在這個世界,體驗與接受最荒謬的現實。
天啊!! 你的文章,是給大逃難的難民看的嗎?

請認真介紹 ** 吃的部分*** ,
這是重點,怎可以 太虛太弱啦.

建議: 好好研究後, 再去一次.


ps:我是 貪吃鄉下高級肉的阿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