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有染疫的風險,就算沒被感染,來來回回近一個月的隔離,也不是每個人都受的了的。
所以…好吧,就在國內四處走走吧!
九月底的某個週末午後,老狗又利用到南部出差之便,重新走了一圈這座位在國境南方的城市—屏東市。
屏東市雖然在臺灣的城市排名中算是中小型都市,但是一、兩年的時間未曾到訪屏東市,卻發現有不小的差異。因為屏東市區發展緩慢,一些老建築就這樣留了下來,日子一久,就成了在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吸引觀光客好奇的源頭。老狗這次的造訪,就拜訪了大和旅社咖啡、屏東美術館、武德殿、IO studio 青創聚落,還有整修中的勝利星村與崇仁新村。接近年底,老狗工作繁忙,所以每天利用一點餘暇,把熱帶城市的「偽」異國風景分享給Mobile01上的好友們,聊以慰藉想出國的心情。
這次造訪南國都市的第一站,就是這張照片的所在—大和ホテル。
看到這個日文名字,就當作是去日本吧!
可是,日本怎會是在南方呢?


所以,就來聽聽老狗說故事吧!
這棟建築物興建於1935年,是日治時期屏東驛前唯一旅館。
建築物原所有人為陳量先生,而這棟建築的建築師則為為陳量的長公子陳仁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的重要建築師,亦為當年少數留日的本土建築師。因為他個人的才華,讓這棟座落於屏東驛前,堪稱為屏東門面的建築物,充滿了當代流行的現代主義式樣。外表以簡潔水平或垂直線條裝飾,而且貼附當時盛行的國防色磁磚。
2011年,現任許姓屋主取得建築物後,不僅將這棟建築提案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且積極規劃整修與再利用,企圖保留屏東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到今(2020)年5月,位於1樓的咖啡廳終於開放營運,而二、三樓的旅館部分則還在整修中。
老狗這次來到屏東的目的之一,可說就是為了趕快來看看這棟剛修好的日治時期旅社,體驗懷舊氣氛。
所以,從高雄搭著火車來到屏東。
許久未見的屏東火車站,與高架化鐵道搭配的新站房,讓這座南國城市多了些新氣象。

從火車站前的廣場往前走,不到幾步路的距離就見到了這棟很有特色的老建築。

大和旅社就位在轉角位置,走到對街轉角來仔細看看外觀。
有媒體說它不輸給臺南的林百貨。
對於這個論點,身為臺南人的老狗絕對要偏心的表示:「那有這回事? 差多了~~~
」應該說是因為不同的需求所建造的不同建築物,要如何比較起?
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大和旅社外觀上的現代主義元素,各樓層之間有簡潔的水平線條做為分隔,至於各個窗戶,則是日治時期流行的重錘窗。一樓轉角處的迴廊多了一對立柱,隱含華麗但外表簡約的折衷色彩。

因為要進入室內有低消限制,而老狗才剛到屏東市,想先四處跑跑後再到裡面去吹冷氣休息,於是借了P-Bike到屏東美術館、武德殿、IO studio 青創聚落、勝利星村與崇仁新村繞了一圈後,再回到這裡休息等火車。
繞了屏東市區一小圈,回到這裡,看見走廊上天花板的樣子。
很顯然的,現任屋主很有意的要保留這棟建築的歷史痕跡。
否則,左側的柱子上都可以部分換上新磁磚,右側都可以新做玻璃帷幕,這天花板為什麼不漆好漆滿?

雖然在整修時刻意保留不少歷史陳跡,但該翻修的部分可是一點都不馬虎。
這片玻璃門的設計方式夠現代了吧!
"YAMATO Café"幾個大字直白的呈現,是現代流行時尚元素。
但是,有沒有注意到地板?
它可是貨真價實的紅磚舖面,昔日的建築樣式完整保留。
歷史陳跡與現代時尚的衝擊,或許是屋主,或是設計師所要表達的意念。
但二者有相違和嗎? 做為消費者的老狗是感受不到違和感的!

咖啡館的價目表,就貼在走廊的柱子上。
在南臺灣,這樣的價位不算低,但是對比老建築仔細的修復,卻是杯水車薪。
這年頭竟然還有人願意以一己之力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真的很難得。

走進室內,抬頭仰望天花板,四處都是補丁。
另外,昔日的舊燈座也被保留下來,但是並沒有在上面再放上新的吊燈。

而室內光源卻是以外加的吊燈來提供,帶有些許工業風的風格。

因為老狗只有一個人,所以被店員帶到靠近窗邊的無靠背雅座。
雖然說沒靠背的長椅難坐了點,但是可以坐在位置上就有180度的視野,看清全一樓的樣子,卻是很令人感到高興的!
這天是星期六的午後,店內的座位約莫8分滿。
人進人出的,很顯然的,南部的朋友挺支持這棟老建築的改造,而且還是用新台幣大力支持。



老狗在這兒休息了一會兒,點的飲料上桌。
即然都來到了南國,當然是要品嚐南國特產—鳳梨所製作的飲料呀!

午後來杯好飲料,歇坐窗邊賞街景、賞進進出出的人們,復古與時髦的相互衝擊,時間就這樣凝結,而後流逝。

喝了幾口飲料,起身四處走走看看,發現了另一處大和咖啡,名喚「大和頓物所」,就位在舊名「頓物」的竹田火車站附近。

在座位正前方的白色布幕吸引了老狗的興趣,於是走近一看……

原來,這是施工中使用的通道,因為二、三樓的旅館部分還在整修中,所以很巧妙的利用白色布幕圍出一條通道來。

通往二樓的樓梯,相當有歷史感。
踏面的紅色小方塊磁磚,以及立面的白色方型磁磚,應該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吧!
至於樓梯扶手的磨石子外觀,更是昔日公共建築樓梯必有的配備。

在店裡坐著、待著,看著建築的室內外觀,回憶童年的身邊建築景象。
小時候的教室,應該也是1950~60年代的產物,有著類似的天花板、樓梯、扶手和地板。
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是該回去火車站搭車的時候了。
往外走,經過櫃臺時拍了張紀念照片。
由於現在還是試營運中,或許未來整棟整修完成後,又會是不同的樣子。
但是這種刻意留存的昔日陳跡,應該不會被抺滅。

大和咖啡除了賣飲料外,還有一些甜點。
不過九月底的屏東仍然是盛夏,在外面移動的老狗實在沒胃口「服用」這些美食,所以請相機來代勞了!


從玻璃帷幕外往櫃臺拍,對街的彩色廣告和內部的天花板,色彩對照相映其趣。
又是另一回合的新舊衝突。

走到對街,再看一看這棟八十多歲的老建築。
再過1~2年,大和ホテル 真正再重生時,有機會再來這裡過一夜!

驛前大和ホテル在那裡?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