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看大圖 [屏東] 三地門 原住民文化園區一日遊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de6dad46a26e12d8b15ab08cd0f0f07a.jpg)
琉璃吊橋 (A7III + Tamron A036)
我想有去過三地門的遊客,應該都不會錯過這座吊橋
這吊橋很漂亮,很刺激,也吸引大量遊客
但我想這也是很可惜的一點...
以下含有大量個人觀點,附圖較少,無意傷及任何人,請多包涵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此地,上次來這已是超過三年以前了
首先,我得感謝家裡兩老大老遠從苗栗跑到高雄,拉我出門一起活動身子
再來,得感謝政府讓這麼一個好地方能支持下去
恩...?為何會說感謝政府?
等等就知道了

一進到大門,很不幸的是門口附近正在施工,包括大門旁邊的文化館也依同整修中,也就是說基本上沒有展覽可看,實則可惜了一點;然而我看到票價時(全票150 學生80),也就覺得 "好吧,還能接受"
進入園區前,門口的工作人員會跟你極力推薦歌舞廳的表演,建議搭車前往,五分鐘左右就到了很方便
我們這一票觀光客當然二話不說搭上車到歌舞廳,就等表演開始

不得不說,表演的內容還是不錯的,完整一個小時的表演,包括原住民的歌謠、舞步、習俗,以及後面的帶動跳我都覺得很棒,很有渲染力,音樂燈光都是讓人可以稱讚的地方
光這表演,票價都值了
我敢保證一堆人都這樣想,然後周圍隨便晃一下,坐車回大門口,走走琉璃吊橋,結束這個行程,大概中午前就出園了。
我不確定一般旅遊團,在有導遊的情況下是否會這樣,但至少我看到很多遊客是如此。
咦?沒毛病啊?觀光景點不就這樣?
你可錯過了一堆東西啊!觀光客們
首先呢,這個文化園區超大,三大區域之間通常要用接駁車移動,用走的保證鐵腳
三大區域裡面保留了很多原住民的傳統建築,也有一些小活動
1.原住民傳統服飾免費讓你穿,真正純手工縫製的衣服
2.織布體驗
3.紋身體驗
4.串琉璃珠體驗...
很多很多
光是一區的傳統建築,就非常足夠你逛半小時到一小時以上(搭配其中活動)
但大部分人,就是接駁車路過而已
我想這很大一部分扼殺了這個文化園區原本的意義
這是個讓你能好好認識原住民族的地方,但在離開後卻不知道為何達悟族的房子要蓋到地下去,不知石板屋要建起來有多困難,我想你甚至不知道現在台灣被正名的原住民已經有16族了
不說別人,今天在園區內逛到一處可以體驗紋身的地方時,家人們貼完紋身,就要直接準備離開了
WHAT?

所以我就先行脫隊到下面走一遭,同時也發現願意到下面逛的大概十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難怪底下的射箭、刺球、大型盪鞦韆...等活動都不再開放了,畢竟小貓兩三隻,專門請一個人顧不可能...可說相當可惜
喔對了,我上述說的這些活動
全數免費
這也是為何要感謝政府,畢竟一個人150,絕對不可能支持這樣的維護成本,一定有政府幫忙
題外話,
我曾經因學校活動,到高雄桃源鄉一個部落,它就位在最近才又開放的"藤枝森林遊樂區"旁邊
那邊的原住民跟大部的聚落有相同問題,人口老化、外移嚴重,原本仰賴藤枝帶來的觀光財也因莫拉克,停滯了將近十年,每天上下山工作的大有人在,平日白天要在路上看到人都不算容易,居民數不到500
然而就算這樣,他們仍掙扎著想做出一些東西,讓大家更了解這個部落,這也是我們當初造訪的主因
同時也讓我理解到,其實文化的消失非常快
回到今天,在我逛完三地門後,我發現我的理解絕對是正確的
在現今這個社會,願意傳承原住民文化的人士越來越少,習慣生活在都市的人也不願意去了解,甚至原住民的年輕人也是
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當遊客走出這個文化園區,他僅僅當作這是景點,而沒留下一點東西
一日遊記(心得?)文到此告一段落,希望我的文章能讓你造訪此處時,能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多想一點
(((篇幅內含有大量個人感官,拜託大大們鞭小力一點
